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经常会精心留出一些“空白”,这就是“留白”艺术。比如“断臂的维纳斯”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思想者”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想像。可见,这种“空白”并不是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所呈现出的艺术的“虚”。它是一种空灵,一种虚中求实,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因此,好的“留白”常常会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构造关系上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之中。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比如在绘画艺术中,就很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副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黄宾虹语)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  相似文献   

3.
留白原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一种技巧,后延伸指艺术创作中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特意留下时间空间上的空白,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中国古代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所谓“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实相克相生,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留白”:  相似文献   

4.
留白亦精彩     
薛飞 《考试周刊》2011,(57):52-53
“留白”是语文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朱祥 《物理教师》2006,27(3):24-26
1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留白”的意义众所周知,在绘画、音乐、书法、建筑、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是虚中求实.从而达到类似于  相似文献   

6.
所谓“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以虚为实,以实求虚,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主动地利用画面白色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形任务。留点空间留点白,这画面,这世间会变得更加精彩。多一份空白多一份娴静,多一点空间多一份空灵。课堂是一种多元、开放、艺术化的师生信息交流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操盘手”,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虚实相间”,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和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其能够非常充分的体现主题.留白是有意识的留出空白,这样空白并非是没有任何的东西,而是在追求一种空灵的感觉,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虚中有实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有简略的部分和省略的部分的,这样能够更好对学生进行训练,是一种非常有的留白.  相似文献   

8.
杨建新 《考试周刊》2010,(25):152-153
一、教学“空白”的含义 1.“空白”的含义。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  相似文献   

9.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材中恰当的运用“空白”,往往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历史与社会》正中就有许多的空白之处,有很多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味,可引发众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留白”本是绘画术语,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墨处。如八大山入画鱼,纸上唯鱼一物,其余全为空白,即为“留白”。观赏者可于此留白处感到满幅是水。诗歌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其中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作者已经在文本中明确表现了的部分,称为“实”写部分,它构成文本的浅层结构;其二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明确表现的部分,称为“虚”写  相似文献   

11.
高丽荣 《文教资料》2008,(20):60-61
中国画家历来喜欢在画中留白,讲究"知白守墨",常以笔墨为"实",留白为"虚".留白即为"布虚",而中国画贵在布虚.人们在观画时"多不着眼于空处",岂不知"无画处皆为妙境",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中国画的笔墨空白在画面上造成黑白虚实产生空灵的意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这便是中国画空白"虚"的魅力所在.世间万物皆是无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画中的黑白虚实尤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实大虚合理,小实小虚生动为佳,所谓"虚实相生"才能产生"妙境".一幅好中国画的作品空白的无形处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产生无形的"场"效应,让人在画前驻足,不知不觉中进入画中神游,而"气韵"恰是来源于这无形的"空白".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气韵生动",感染观者,除了具备一定绘画技巧外,还必须不断积累自己的画外功夫.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对此才识拙浅,不周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12.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以此构成课堂的“虚实效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打造美丽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精心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所呈现的艺术的虚,它是虚中求实,是虚与实的和谐统一。“空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接受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事物都是于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老子看来,相对于“有声”和“有形”,“无声”恰是最完美的声音,“无形”方是最完美的形象。综观各艺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的技术讲究留白,"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的部分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借用这种留白艺术,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心理探索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设置空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创作中,“留白”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绘画中不着色彩的空白、诗词歌赋中的停顿跳跃、电影中的空白镜头,这些恰到好处的“留白”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思,给人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成的不确定因素,是教学丰富而灵动的资源,一个有教学艺术的教师必能为课堂生成留有余地,我们将其称为教学的“艺术留白”。相信每位学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的留白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它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相似文献   

17.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8.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9.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叫它为“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叫它为“煞声”。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候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主持人命题: “留白”,是创作的一个术语,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绘画作品“留白”,书法作品“留白”,文学作品“留白”。影视作品“留白”,经典乐曲也“留白”。几乎所有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留白”是一种境界.“留白”是一种智慧。请以“留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