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数学的迅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学方法,并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和交叉学科。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语言和一种技术工具,而且还有极其重要的精神思想价值。数学哲学和数学文化的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深刻的启迪。在信息时代,数学化已成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由于经常缺失科学精神而同样需要科学精神 ,特别是需要基础性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合理限制逻辑思辨的方法。科学精神在人文中要有合理的定位 ,必须反省科学主义 ,并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调整科技意识形态。本文探讨了实证的方法和解释的方法对人文的不同意义 ,并且主张适当恢复解释方法的地位。本文还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同人文有关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全国社会科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在全国1054所普通高等学校中,约有825所院校设有人文社会学科专业。高等学校有全国社会科学界最大的一支教学和...  相似文献   

4.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国家教委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探索。我们认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论坛活动,也是有效途径之一。一、“大学生论坛”活动的发起近年来,高校普遍认识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①实行人文社会学科辅修专业制和双学位制,让一部分学业较好的理工科学生接受某一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教育,接受系统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思维的教育和训练。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达到最基本的要求。③举办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业已呈现出人文化趋势。这一人文化趋势其实质是要求教育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育学生的人文品性,铸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了顺应教育人文化的时代潮流,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主张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比重。诚然,针对我国目前教育重理轻文的偏颇,适当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比重,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在教育人文化的今天,挖掘自然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的完满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人文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本然价值 挖掘科学教育的人文意义和价值,必须以科学教育客观上存在人文…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是一门科学,有人否认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狭隘地理科学的含义,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科学危机”状态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文学量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其科学进程,其现代性形态就是科学化形态,现代性必然也只能筑基于科学化之上。文学理论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其现代性的两翼,单向度地发展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仅是反科学的而且是反人文的。在文学理论中,与人文化相比较,科学化是更为基本的因素和条件,但科学化的最终目的与归缩却是指向人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该学科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社会学科,其科学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该学科的科学性认同水平较低,是导致研究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学的科学性,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才能改变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落后现状,使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种基础性学科,掌握必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是前提。作为中学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肩负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三大任务。但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学科还承担有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熏陶、塑造任务。在历史与社会的人文教育里,人类进行着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对终极关怀的体认,满足人类对于  相似文献   

9.
人文社会学科教育教学是与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与面临的课题息息相关的,其哲学背景便是返回生活世界,从身边的事中发现与研究问题,理解真实生活的意义;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一般方法的解释学方法,包括心理解释、历史文化探讨以及与自己的生命历程相结合的理解方法;而其哲学理性发展的方向就是由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整个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 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也确有一些人甚至 包括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倾向。在新世纪伊始,在我们开 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时 期,有必要郑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 人文社会科学,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以推动人文社 会科学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首先要求人们承认并坚持人文社…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各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但较科研立项工作而言,科研结项的绩效考核尚待加强。按照分类观点,将科研项目的结题绩效分为纵向科技类、纵向人文社科类、横向科技类和横向人文社科类4种类型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展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程和历代科学工作者的奋斗事迹,闪烁着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极好教材,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的建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的方向和任务 ,但是 ,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忽视和反对科学的态度是错误的。作为理性的思维活动 ,科学是普遍的。科学精神的根本基础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庭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狄尔泰作为欧洲大陆现象学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促使哲学重新关注人的精神,他试图建立以心理学和人类学为根基,以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为枝干的综合的、有层次的精神科学体系。他的精神科学思想促使哲学家重新评估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从精神科学的角度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和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所以人文科学教育就有其独特价值,这些学科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应是促使人了解社会和历史整体,是一种不同于感觉的体验活动,是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性获得自由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阐发了科学的社会价值 ,论证了发展科学、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其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尤指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其科学观则从实证主义逐渐发展到唯物史观。陈的科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科学主义色彩 ,并主要在伦理道德和信仰领域应用科学概念 ,视科学为一种准宗教信仰。这些倾向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如何借助理工科优势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组织模式的维度和特征构建D-F模型,采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的组织模式,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理工科高校构建特色鲜明、文理交叉的学科体系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7.
师范教育改革十余年来,师范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式微,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缺失。根深蒂固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本体师范教育观、把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片面强调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训练是其主要原因。师范教育改革应树立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为目标,知识能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三维一体的师范教育发展观;在课程定位与内容设计上,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的维度;在培育的途径上,构建起课程教学、团学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一体的师范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的平台;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要选择知识传授与情感激发、启发、引导一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各种信息的传播极为便利,而有些未经验证的信息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树立科学精神,引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期越发彰显。传统的单纯由政府推动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激励与引导高校教师主动走出去、融入社会、与时俱进地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实现高等学校传播科学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人文和科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车之两轮,大学不应该因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丧失其对人文品格和精神的追求。只有将科学与人文、文化与功用融合并举.大学才能真正承担起它对和谐社会应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