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胜利实验小学五(2)班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正积极发言,交流对课题“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黄慧说:“给别人帮助,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课文中的小男孩是快乐的。因为他非常关心弟弟,保罗更是快乐,因为他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夜晚他还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道理。”金志成说:“保罗的哥哥也是快乐的。因为在圣诞前夕他送给了弟弟一辆崭新的轿车。弟弟开心,他当然也会开心的。总之我发现课文中几个快乐的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我想这大概就叫助人为乐吧!”徐佳悦说:“我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2.
岭水 《阅读》2007,(12)
小书虫:西西,我来考考你!我们刚刚学的《学与问》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西西:说明事理的文章。这还要问,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了!小书虫: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西西:哎呀,这个我没有注意。你说呢?小书虫: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整个文章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4.
这天,小叮当正在看书,一件怪事发生了,从书中爬出一只模样古怪的虫子。“你是谁?”小叮当惊讶极了。“别怕别怕,我是一只小书虫。有问题尽管问我。”“是吗?”小叮当将信将疑,“正好我有问题向你请教。今天老师说,要把课文越读越长,我怎么也听不明白,一篇课文的长度是固定的,怎么可能越读越长呢?你能告诉我吗?”“哦。你真是问对人了。”小书虫神秘地眨眨眼,“老师说的其实是一种延伸读书法。就是围绕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小叮当挠挠头:“我还是不太明白延伸读书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书虫哈哈大笑:“别急,你听我慢慢说来。”他告诉小叮…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是呀,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祁黄羊》中有关人物的对话描写。(一)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  相似文献   

6.
大未:小末,我来考考你,你知道“军神”是谁吗?小末:川军名将刘伯承啊!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德国医生沃克大夫为他进行手术,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的气概,不用麻醉药总共被割了七十二刀,手术后,沃克医生由衷地称赞他是“军神”。大未:说得真好。课文《军神》写的就是这件事。咦,小末,你知道吗?刘伯承将军还被称为“武神”呢。小末:哦,“武神”?请你快给我们讲讲!大未:好啊。抗日战争开始了,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  相似文献   

7.
我决心尝试     
那个说“我决心尝试”的小男孩,他将登上山巅。那个说“我不能”的小男孩,他将在山脚下停步不前。“我决心尝试”每天都能办大事,“我不能”则一事无成。因此你务必说“我决心尝试”,对“我不能”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8.
鹰和云雀     
一座高高的山丘上,一只云雀和一头鹰在岩石上见面了。云雀说“:早晨好,先生!”鹰很瞧不起他,淡淡地说道:“早晨好。”云雀又说道:“我祝你万事如意,先生。”“唉,”鹰说道:“对我们一切都是如意的。难道你不知道我们是鸟中之王吗?在我们没有开口前,你不应当张口讲话。”“我想,我们都属同一家庭。”云雀说道。鹰轻蔑地回答道“:谁说过你和我属同一家庭?”云雀说道“:我想提醒你一点:我能和你飞得一般高。我能唱歌,我给这块土地上其他的生物以欢欣和愉快。你既无法让人高兴,又不能给人以快乐。”鹰生气了,他说道“:什么高兴、快乐!你这个放肆…  相似文献   

9.
换一扇窗户     
黄刚 《阅读》2005,(12)
一个美国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觉得不愉快,不自在,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  相似文献   

10.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11.
说起我们班,在学校可是赫赫有名。这还得归功于班里有几个“怪”同学。怪人一:神秘高人高畅高畅是我们班的一位“高人”。他说的话,做的事,绝对是“曲高和寡”。一开口就是某某名人说,某某典籍上讲。他说的话已经够“怪”的了,可比起他做的事,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有一次,兴趣小组要做一架航模,我和他约好了星期天到他家一起做。到了他家,那才叫一个精彩!你猜怎么着?我们得呆在蚊帐里干活。他的卧室真称得上“藏虫卧蚊”,白天蚊虫就成群结队、嗡嗡不休。我问他:“‘84、84,爱特福’,你怎么不用呀?”他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知道什…  相似文献   

12.
学习了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你再读读《彭德怀照相的故事》,会对彭总又有新的认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他,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彭老总见副司令员给…  相似文献   

13.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4.
徐左宜 《阅读》2015,(Z3):38
爸爸工作极其忙碌,每天早出晚归,我和他见面的时间很少很少。令人期盼的圣诞节就要到了,我和妈妈准备邀请小伙伴们来家中开圣诞party。为了让这个party开得成功,想找个人扮演“圣诞老人”。妈妈一听,拍手叫好,笑着说:“咱家不是有个现成的‘圣诞老人’吗?”“老爸吗?可他会有空吗?”我一脸愁容。“你去问问他不就知道了?”妈妈说。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二则     
一诺 《阅读》2015,(11):38-39
无需回答老师:我有两个题目,如果谁能答出第一题就不需答第二题。你有多少根头发?学生:1.2亿根。老师:你怎么知道?学生:第二题不需回答。羊毛教师:我们从羊身上能得到些什么?男孩:羊毛。教师:你说得非常对。那么我们能拿羊毛做什么呢?男孩:我不知道。教师:嗯,那么你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男孩:我的衣服是用我爸爸的旧衣服做的。  相似文献   

16.
憨憨熊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眼睛湿润了。他对大嘴河马老师说:“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母亲太伟大了!”“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伟大的母爱来的呢?”河马老师抚摸着憨憨熊的头问。憨憨熊拿着书又读了几遍,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老师,您快给我讲讲吧?”憨憨熊说。河马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伟大的母爱的。比如,‘我’第一次抱母亲和母亲无数次抱‘我’就是一处鲜明的对比。‘我’第一次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生病了,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可以说‘我’抱母亲是一次被动性地抱,但就这么一次,母亲激动得居然两行泪水从眼…  相似文献   

17.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8.
严丽 《阅读》2014,(42):19
川川:磊磊,读了课文《石头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的“画”就是化石。那我来考考你,什么叫化石呢?磊磊:简单点说,化石就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川川:嗯,那你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磊磊:这个也难不倒我。在遥远的过去,动植物死亡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深处。由于这里的压力很大,湿度很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动植物坚硬的部分——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逐渐变为地层,就像岩石一样坚硬。动植  相似文献   

19.
张伟锋 《阅读》2007,(5):10-11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的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