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荀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部方言“改汝”意为“嫁女儿”,其本字应该是“解女”.“女”读为“汝”与“黏”“碾”读为[z]声母一样,是“中古汉语娘母字不规则变化的残迹”;“解”在唐代便产生了“送”的意义,科举考试中的“解”举子与结婚“送女”在仪式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因而用“解女”一词表达“送女”之意.陕西方言表示“吝啬”的“啬皮”,河东方言叫做“贫僧”,其本字应该是“贫啬”.河东方言里“啬”可以白读为“僧”;陕西方言读为“啬皮”,是“贫啬”逆序变化后“贫”字进一步丢失韵尾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3.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苟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某日,吝先生与啬先生相约于子虚山乌有亭饮酒赏月,原说好吝先生带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十分小气,不肯多花一分钱。 中秋佳节到了,两人都按约准时来到子虚山乌有亭,两人见对方  相似文献   

5.
刘安 《语文学习》2010,(5):33-3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勾践灭吴(节选)》中对“国子姓”的注释为:闺君的同姓。但联系文段内容来看,却觉得难以理解。首先,勾践被围会稽山,下令“凡我父兄昆弟及圈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困之政”。如果课文注释成立,那么勾践派遣文种(既不是勾践父兄昆弟也不与勾践同姓)出使吴圈求和,并最后“举国政属大夫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岂不是与勾践自己的号令相违背?其次文言文讲究词约意丰,在“父兄昆弟(肯定是国君同姓)”后面加上“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岂不是重复啰唆。  相似文献   

6.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吝先生的人到城里办事,半路上遇到了同乡啬先生。两人一路说笑,谈得十分投机。分手时,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并讲定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  相似文献   

7.
[设计目的]结合量的计量、估算等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估算、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1.讲《阿凡提智斗吝财主》故事,故事便概:阿凡提听说隔壁乡镇有个很吝啬的财主,老百姓在背后都称他“铁公鸡”,阿凡提听说后决心要想个办法惩罚惩罚这个吝财主。于是,一天,他装着可怜兮兮的样子来到这个吝财主的家中,对吝财主说:“啊,大慈大悲的财主先生,你就让我在你家干一个月的粗活赚点工钱吧,我家的孩子都快饿死了。”吝财主眼珠骨碌碌一转:“哪你有什么样的要求呢?”阿凡提说:“我的要求很低,工钱就按2的…  相似文献   

8.
吝啬的名人     
西安才子贾平凹人称啬皮,在陕西方言里啬皮就是吝啬小气的意思。据说贾才子大学毕业后留在西安,无房又无妻,就住在作家张敏家里。每天做饭前,贾才子对张太太说:“嫂子,你别为我做别的,往锅里多加一瓢水就成。”  相似文献   

9.
传说在很久以前,吝先生到城里办事,半路上遇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挺投机,便结交为友。分手时,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约定好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个人都十分小气,不肯花一分钱。中秋节两人按约准时到了乌有山子虚亭。相互之间面面相觑,见对方都是空手而来。  相似文献   

10.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老子《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老子认为,只有以“啬”这一理念去修身治人和敬畏自然,才能符合“长生久视之道”,从而达到天人和谐的人生境界.根据“治人事天莫若啬”的生态环保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应大力提倡与宣传“崇尚简单生活”的理念.“崇尚简单生活”是人的一种美德,是一种新的环保理念,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绿色生活,更是人的一种幸福快乐的最高人生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老子的“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词语拆析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第二次见蔡桓公时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疾病”。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演变组合而成的。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双音节词拆开进行辨析比较,对我们理解这些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开心豆子     
《小朋友》2007,(1)
托尼和约翰发生了争吵。托尼说:“你爸爸是个吝(lìn)啬(sè)鬼,他自己是鞋匠,可是却给你穿破鞋子!”汤姆反驳:“你爸爸才是吝啬鬼!他是有名的牙医,可你弟弟却只有一颗牙齿!”跳跳是个出了名的淘气包。一天,他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一管牙膏里有多少牙膏吗?”妈妈摇摇头。跳跳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卷八《霍女》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一位游戏人间的仙女——霍女,以做荡妾的形式惩罚邪吝之人;以做贤妻的形式帮助君子,诚异样笔墨也。聊斋先生就橡一位洞烛幽微的老人,借着霍女之手,对世间的吝啬、贪欲、豪纵、轻薄叹息着,劝戒着,精心设置了起伏有致的神秘情节。 第一个被惩罚的人是朱大兴。这个人有两大特点,一方面“家富有而吝啬已甚,非儿女婚宴,坐无宾、厨无肉”。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却又“佻达喜渔色,色所在,冗费不惜”。让人厌恶。所以,他遭到的现世报事事针对此二特点,让他“巧遇”美丽的霍…  相似文献   

14.
上帝戴着老花镜躺在舒适的大藤椅上晒太阳,胸前 放着一本《启示录》。上帝喃喃道:“中国的一句古话‘人,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是一无所有地来到世上的,真吝 啬啊!嗯,我得更慷慨一些才好。”上帝似乎下定了决心, 他猛地起身,宽大的藤椅在他身后轻轻摇晃,那本书仍 闲适地躺在那里。  相似文献   

15.
“杀青”一词古已有之,但现在在语义和语用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并成为时下的一个流行用语。论文追溯了“杀青”一词产生,发展的奎过程,井解晕了它在现代之所以套如此“火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了“课程”与“教学”两个词的词源。认为“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翻译的佛经中,而非通常所说的唐代,而且佛经中的“课程”已接近于现代汉语中的“课程”。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教学”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中,而非通常所说的宋代。  相似文献   

17.
“家”、“舍”这两个词在表称呼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谦辞。但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其用法又有各自不相同之处,下面加以具体说明:“家”作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对人  相似文献   

18.
“国语”一词,古已有之,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代意义的“国语”,是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一同出现的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概念,它的出现显然是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语言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在近代究竟起用于何时,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根据对相关资料的钩沉发现,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国语”的当属1895年出版《日本国志》的黄遵宪,而非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的1902年赴日考察学政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现代联绵词、复合词理论对“孳尾”一词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孳尾”不是复合词,而是联绵词。  相似文献   

20.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