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一个同学学数学时做了不少题,但水平没有真正提高。如果有一道题比较新,没有见过或做过,他就不会了。我在给他讲题的时候,才知道原因:没有冷静、仔细地分析题意,没有把题目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不理解题目的本质。我的体会是:其实数学不存在旧题和新题的区别,区别都是在题干的设计上。可能是已知元素有变化、叙述方式有变化,或者是求解对象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察的还是那些知识点,还是对定理、公式的灵活运用等等,实质仍然是学过的那些基础知识。关键是要弄懂这些知识的本质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这方面,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把课上好了,…  相似文献   

2.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每天例行的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给他布置两道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会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的作业。“咦?导师今天怎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青年一边看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以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17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  相似文献   

3.
王宝琪 《下一代》2013,(11):10-10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宋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前才做过这个题目,现在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出题目吧。"宋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  相似文献   

4.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因此,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都给他布置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2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嘟哝着。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正17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  相似文献   

5.
安德鲁的画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作业。可是,安德鲁却在他的课堂作业本的页边上信笔乱画。他的“美术作品”有火箭和赛车,有喷泉和弓箭,有企鹅和海盗旗,还有各式各样的鬼脸。别以为安德鲁是做作业的快手,老师布置的25道乘法运算题他才完成了5道呢。“安德鲁,不要浪费时间。”老师说,“如果到放学的时候你还没有完成数学作业,你就要留下来继续做。”安德鲁数了数剩下的题目。“还剩下7分钟的时间了,但是我还有20道题目未做呢,”他心里说,“让我想想……7乘60等于420秒,再除以20,我每道题只有21秒的时间了。我怎么才能准时做完这些作业呢?”做了三道题目…  相似文献   

6.
《学苑教育》2012,(21):F0003-F0003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7.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因此,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都给他布置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2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嘟哝着。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正l7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  相似文献   

8.
有些数学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粗心,如:某某学生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教师一读题。他马上恍然大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缺少理解题意的科学方法。有时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读懂了题目,但读懂题目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题意。我认为,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让“说”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4岁的阳阳聪明、活泼。一次我去家访,他从抽屉里拿出奶奶教他做的算术题。我一看,他不仅已经在做10以内的加减题,而且还有不少题目是20以内的竖式运算题。我不禁问道:“阳阳,你懂这些题目的意思吗?”阳阳迟疑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你对这些题目感兴趣吗?”阳阳又摇了摇头。一旁的  相似文献   

10.
一、审题要认真 作正确切入点的选择来自对题意的科学分析和对材料中心的准确把握,因此,审题一定要“瞄准”切入点,击中关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在作题目没有读懂以前,一定不要匆忙地先动笔,在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之前就去做题,那肯定是不成功的。读懂,重在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要认真读题,要认真地揣摩题中的每一个字,从而明确题目要求,把握住写作重点、章中心、取材范围及体要求。如果是给材料的作题,还要认真读好材料以及题目对使用材料的提示和要求。对材料阅读分析一遍,没有理解,就来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都可以,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例如:“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他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11.
儿子今天中午把作业带回来写。有一道题他不会做。我看了一下,该单元的内容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他不会做的那个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反面思考     
星期天,爸爸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次数学测验共1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一题扣2分。楠楠做完了测验的全部题目,一共得了29分。楠楠做对了多少道题?  相似文献   

13.
做题时不免要出现各种错误,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很关键。“做题目——对答案——再做题目——再……”很多同学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只满足“我做了多少”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头回放:下课前十分钟,我布置完课堂作业,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开始做了。此刻,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学生的作业情况,忽然,一名男生指着一道题,低声地问我:“老师,这题怎么理解?”题目如下:把一个长15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包装盒平放在桌面上,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待我看了题目之后,这名男生又问:“这个盒子是不是展开的?”说到这里。我马上知道了这名男生的问题关键所在:他不能确定题目中的包装盒是展开?还是不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离不开做数学题,但并不一定做题数量越多,就越能培养能力.虽然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题目做了不计其数,并且对许多难题也能做出来,但要他另外换一种方法去做某道题,却冥思苦想而不得.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做题时,只求把题目做出来,没真正深入思考,往往是题目解答一结束,对原问题的思考就停止了,接着去做另外的题,因而大脑没得到深入开发,结果虽然题目做了许多.收效却甚微。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题目年年翻新,没有一个照搬课本中的实验,而是对原有实验做了改编、改进甚至创新,但题目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立足于课本实验。  相似文献   

17.
马际蛾 《江西教育》2005,(12):31-31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学习的近利不可否认,这个时代人们并不讳言追求功利,学生学习语文没有不希望考高分的,所以我先讲近利,所谓近利就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出好成绩。考试的种类中,学生最感困难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现代文阅读,别说学生觉得难,就是我们老师也觉得难。不是有作者自己做不出拿他们的文章命的题吗?这不奇怪。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题目做多了,题目若不科学,反而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小男子汉     
文明睿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才九岁,知识丰富,习惯特好,思维活跃,说起话来蛮像个男子汉,所以同学们爱叫他“小男子汉”。每次碰见他就忍不住要多看他几眼,心想:要是我有这样一个乖儿子多幸福啊!今天数学课上,小男子汉却“闯了祸”。做一道带有“*”号的题时,大家都在读题、思考,小男子汉一贯反应快,他很快读完题,想了想,就举手了。大家都感到吃惊,怎么这么快。结果他举手不是要说答案而是说:“老师,这道题有问题,根本做不出来。”班上另一个快嘴马上接上:“没有问题,哪里有问题嘛?”小男子汉就又很快的看了一遍题目,坚持说:“有问题,赌不赌?”“赌就赌,赌什么你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喜欢打赌。只不过一般都是赌着玩,又不动真格的,我也就由着他们去。)文明睿接着说:“要是这个题没有问题,你解得出来,我就从桌子下面钻两圈。”其他同学都还在思考或同桌小声讨论着,似乎已见惯不怪,看上去不太在意他们在干什么。两人又安静了下来,他们各做各的。突然,文明睿叫了一声“糟糕,我看掉了一个条件,题都没有读完”“老师,没有问题,我收回,是我输了。”说罢他就摆出了准备钻课桌的架式。同学们一声不响盯着他。我见势不妙,立刻叫住他。心想“他...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巩固练习阶段,我发给每位学生10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过了一会儿,我叫学生停笔,交流作业情况。这时,一个学生说:“我才做了一半。”按照教案,这时,我该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可我临时改变了主意,抓住“我才做了一半”,让学生用分数的知识来说明完成的情况,利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对待实际问题,于是出现了多种答案:“我完成的题目个数占全部题目的910”“我完成了710”“我还剩下全部题目的110”“我再做2题就能完成全部题目的一半”……接着,结合本节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