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 (林干 )教授新著近代第一部以“史论”体裁撰写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以下简称《通论》) ,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 10月出版 (1999年 9月第 1次印刷 )。该书除“前言”外 ,共分 13章 ,计 40万字。书中对整个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 (族系 )——匈奴族系、突厥族系、东胡族系 (蒙古族在内 )的民族面貌、社会面貌、文化面貌及三大族系的人种 ,三大族系与中原王朝和西方的关系 ,草原丝绸之路和大漠南北的交通……等 ,均有详细、深入的综合论述。书末附录近 5 0年来 (1949~ 1997)国内外出版的古代北方民…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之所以出现了一批性格各异、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宋辽金元时期 ,北方民族不断入主中原 ,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造成的 ,北方民族的民俗风气尤其是婚俗观、妇女观等对中原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冲击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从而塑造出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教育文化中,牧猎与农耕混合型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中间型的过渡教育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北方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反映出北方古代民族接受先进中原文化的一种矛盾心理。但它为中华教育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4):i0001-i0001
开拓创新,体现民族特色,发挥教学与科研服务功能,提高学报质量和水平是《呼伦贝尔学院》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学院领导下确立的新的工作目标。为此,《呼伦贝尔学院学报》自2005年6月起新开设“北方少数民族研究”特色栏目。栏目宗旨:展示民族风情,探秘历史后院,推动经济发展,构筑和谐社会。栏目内容:一、民族历史:包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医学;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原因多元而复杂,以往学者对其南下入侵的原因多有探讨,但对其南下内附的原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北方少数民族从部落联盟到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阶段性、民族首领的扩张掠夺意识尤其是“大一统”思想意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中原历代王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政策、中原王朝的治乱兴衰以及立国思想等,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家学渊源、治学精神及其在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作者认为:陈寅恪先生特立独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国学家传、游学海外多年而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语言功底,以及“续命河汾”、“吾侪所学关天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既达极深之度”的中华文化情结。他在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研究上,尤其是在蒙古学、敦煌学、突厥学、佛学、边疆文化等方面,独开风气,成就灿烂,彪炳于世,垂范后来  相似文献   

7.
北方各民族的墓葬壁画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本文选取北方少数民族墓葬行猎题材壁画为对象,通过分析、探求其审美特征来梳理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绘画审美思想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蒙古秘史》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部草原文学巨著,它采用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形式,成为记述蒙古族历史最早的典籍。而其中所涉及到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如表现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等等,都成为了至今还在北方草原传承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蒙古各部成为抵御沙俄入侵的屏障,维护了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发现的岩画宝库,对打开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历史奥秘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的资料。列字在《论“民族文化”自治》一文中指出:“只要各个民族住在一个国家里,它们在  相似文献   

12.
满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与我国境内蒙、藏、回等民族及其所信仰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均发生政治联系,满蒙联盟是清朝统治集团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宗旨和基本国策。本文试图揭示清朝统治集团利用蒙古宗教势力,既联合而又最大限度地削弱蒙古封建贵族政治实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这一学术领域,主要是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室韦一达怛等古代民族的历史研究方面,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融合与适应成为研究焦点.本研究对在杭州就读北方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调查后发现:整合是最被广泛应用的策略,其次是分离、边缘化和同化,而且不同策略在三组学生中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定程度上支持了Lysgaard等人提出关于文化适应的V型理论,更重要的是探索了西方的跨文化理论在国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北方各民族政权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历史与社会的习俗传承,对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在北方各地的推广与施行均作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这对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汉化进程与各民族的融合无疑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一进程从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尤其经历了辽、金、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政治统治时期,使中国科举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对北方诸民族社会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流变,在社会文化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朝的北方民族文学和汉民族文学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共同构成12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期中国北方文学的奇观。在金文学多元共构、异轨同奔的格局中,北方民族文学深化、丰富了其时代内涵,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研究领域。在当时的北方民族文学中,女真、渤海二族文学是光耀夺目的双星;契丹文学呈弱势;奚族文学则几乎等于零;北方民族后裔文学则成为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反映了金文学的最高水平。这些现象说明,凡主体性和个性特征越突出、鲜明并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纳、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发展就越充分。  相似文献   

17.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气候学以及历史地理学的知识,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计量分析,认为气候的寒冷与干旱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南下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讲授中国北方民族史,首先要强调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其次是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再次是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教学内容宜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活动;(2)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与北方民族有关的宗教文化;(4)民族经济活动;(5)民族文献。加强民族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相似文献   

20.
满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与我国境内蒙、藏、回等民族及其信仰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均发生政治联系,满蒙联盟是清朝统治集团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宗旨和基本国策,本文试图揭示清朝统治集团利用蒙古宗教势力,既联合而又最大限度地削弱蒙古封建贵族政治实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