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陪”者,伴随、辅佐,通“赔”也,陪读可分为“陪伴督促”型、“学习辅导”型、“简单替代”型,据某  相似文献   

2.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在校依赖教师、在家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他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来源是复杂的,但究其根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著作中指出:传统教育总是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目标———三级层次,这种三级层次非常重视获得知识。如果把十分复杂多样的过程简化,我们可列出传统的三级层次是:知识;实用…  相似文献   

4.
做为一名即将入学孩子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我想谈谈家庭中的幼小衔接教育。 一、正确引导,使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当小学生的良好心态 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上学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一是上学表明他“长大了”;二是觉得上学“新鲜”“很好玩”,背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困难应有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做小学生,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多是由家长不当的引导或恫吓造成的,使孩子觉得上学是一种可怕的、受罪的事情。 我在自己的孩子入小学…  相似文献   

5.
我想说我是个孩子,可孩子总会长大的,所以我们不会永远是孩子。彼得·潘是一个孩子,纯粹的孩子。他有他的neverland,那个我们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曾经喜欢彼得·潘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6.
高婷 《父母必读》2023,(Z1):102-103
<正>轩轩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每天草草地写完作业,不爱检查,从不预习、复习,丢三落四……他着急结束所有事情的原因就是去玩电子游戏。作为一个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80后”家长,看到孩子打游戏,每每都要给他讲道理:“你知不知道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你只有学习好,长大才能掌握选择生活的自主权!”“并不是反对你玩游戏,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看到“彼得·潘综合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而当弄清楚了这病的真正含义后,我又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近年来,一直令国人挠头的“小皇帝”问题吗?然而我不得不佩服把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彼得·潘”虽然是舶来品,却要比我们本土创造的“小皇帝”更发人深省。“小皇帝”只是近似无奈地描述了现在一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令人深思———毕竟“小皇帝”大了也许就会成为“有道明君”。而“彼得·潘”却在警示着我们:也许您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虽然家长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  相似文献   

8.
沈坛龙 《中文自修》2014,(17):18-20
我在找一个人,他长着满嘴可爱的乳牙,穿着树叶和树上挤出的汁液做成的衣服,最重要的是,他会飞,他能带我去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那里的人永远不会长大,这个人就是彼得·潘。什么?你不认识彼得·潘,也没见过永无岛?那就让他的“爸爸”詹姆斯·巴里来告诉我们,彼得·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9.
三岁孩子学钢琴,幼儿园孩子学英语,小学生学奥数……一道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中国父母普遍"焦虑" 当下,一种病症正在广大中国家长中蔓延,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将这种病症描述为"集体焦虑症".家长"焦虑"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变快了.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5,(5)
英文片名《FindinqNeverland》导演马克·福斯特编剧艾伦·尼戴维·马吉主要演员约翰尼·德普凯特·温斯莱特茱莉·克里斯蒂达斯汀·霍夫曼内容梗概梦幻岛是西方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居住的地方,在小飞侠彼得·潘的故事中,只有欢乐、天真、无忧无虑的孩子才能飞向梦幻岛,而当孩子长大后,  相似文献   

11.
近期,杭州一些小学生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兴起了一股给孩子发放“学习工资”的新潮。一位名叫做“我亦深蓝”的家长网友,在当地网上论坛发帖称“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干元工资”。这个关于“学习工资”的帖子,立即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2.
三岁孩子学钢琴,幼儿园孩子学英语,小学生学奥数……一道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中国父母普遍"焦虑"当下,一种病症正在广大中国家长中蔓延,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将这种病症描述为"集体焦虑症"。家长"焦虑"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变快了。我们看到,每到周末,家长们就陪着孩子"转战"于各类兴  相似文献   

13.
孩子要上小学了孟繁德孩子要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家庭中的喜事,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入学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我仅就“家长自身的思考”和“孩子的准备教育”这两方面,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家长自身的思考一、要具有小学生家长的角色意识。准备入学,...  相似文献   

14.
一些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 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或间接引导,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在一些小学生和老师看来,家长这一行为却有些“出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5.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本领,长大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社会上迎合大部分家长的心理需要举办了各种特点班。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学习,有的还学习两项以上内容,家长陪学陪练,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造成的,而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往往与家长有关。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考虑,家长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要陪读。心理专家发现,对孩子而言,“陪读”极易形成双重依赖,即思维依赖和情感依赖。有家长陪他做功课,不懂就可以问家长,自己动脑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做功课时有人陪着,就不会有孤寂感,但长期这样就很难从心理上断乳。2.最好别让孩子在卧室里学习。孩子在家学习时,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有一个能够安静地学习的房间。但现在孩子的房间往往挂满了各种卡通或娃娃之类的玩具,孩子…  相似文献   

18.
暑假又到了,再过一个多月,幼儿园的孩子们就要走进校门,成为“小学生”了。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孩子的生活要从“游戏”转为“学习”,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转换角色呢?家长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20.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每一位父母。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幼儿园的事,是老师的事。只要孩子学习好,那么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家长都可以代替。很多家长都有“树大自然直”的思想,错误的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事情了,现在只管学习就行。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