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配合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调动学生自觉参加早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结合贯彻执行《中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小学教师,我校开展了“早锻炼活动月”竞赛活动,并列为衡量班级群体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早锻炼活动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具体措施与做法 1.组织措施抓好“早锻炼活动月”竞赛活动的关键在于组织措施的落实。为此,我们分别建立了学校和班级的组织机构,做到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教研组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早锻炼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周瑞琪大学生早锻炼是高校体育工作的内容之一。科学地组织大学生开展早锻炼,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早起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一天的学习效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开展大学生早锻炼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信息系近三年开展早锻炼活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系部开展学生早锻炼活动的内容、形式、途径与管理上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为学院推进两级管理、开展好系部学生早锻炼活动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 小学生都不住校,即便是在城镇,住家也比较分散,对学生早晨的活动,学校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不少学生还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为了有效地利用早晨的时间,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实行了“早锻炼、早自习登记卡”的组织管理办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班主任、文化课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全面支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组织动员 1.先向学生家长印发通知书,说明开展早锻炼和早自习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2.在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的基础上,按学生居住区域组成早锻炼、早自习小组(不分年级)。 3.由各区域小组推选出本组的小组长。  相似文献   

5.
学校早锻炼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早锻炼时间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它表现出自觉、经常、群体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与辐射的功能.早锻炼风气的形成,除与社会、学校等条件有关外,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早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因此,构建学生早锻炼的良好习惯,应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置身于开放、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发的兴趣或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主动参与锻炼,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 前两年我校学生的早锻炼情况令人耽忧。清晨看着毫无生气的操场,一个急欲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在驱使着我,怎样才能使我校的早锻炼“热”起来呢? 首先我们对全校的体育情况进行了摸底。从90级新生的体育复查看,有90%的学生达不到“体育合格标准”。很多学生中长跑(1500米)不及格,三步篮和前、后滚翻不会做,有的引体向上一个也拉不起来,而这些学生却又很少参加早锻炼。高年级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懒惰思想,尤其是冬季,贪恋热被窝,常常是上课铃响了,不少人才睡意朦胧地走进教室。从近几年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看,打破省、校纪录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也在减少,我们看到的总是那几个“熟面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早锻炼做广播操,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形成定律。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早操做广播操这种单一锻炼形式。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早锻炼内容形式的改革,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曹肖雄 《体育师友》2009,32(5):36-37
早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量的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能,提高人的精神状态,为一天的学习作好身心准备。观察当前学校早锻炼现状,发现以三种状态为主:一是长年做广播操,学生做了想睡觉,老师看了也想睡觉;二是长年跑步,冬天、夏天满头大汗;三是集合、点名解散,学生一窝蜂来一窝蜂去。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技能的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高校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使学生“一专”、“多能”;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自己制定锻炼计划,逐步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周边环境进行身体锻炼,减少对锻炼场地和锻炼器械的依赖性,因地制宜地进行身体锻炼,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早锻炼在高职院校开展近二十年,对于学生发展、学院的育人工作、体育工作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早锻炼工作的开展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为以后高职早锻炼工作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65中人数多、场地小,给开展群众性体育动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校领导的重视下,除开展下午的课外活动外,还安排了早锻炼,每天早晨全体体育教师都组织各班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各运动队进行训练。全操场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朝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采用广播操作为早锻炼的锻炼手段,清晨起来,在清新的空气中做做运动、练练身心不仅使人一天精神振奋,学习愉快,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晨练效果,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已成为当前体育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我们的安排是:规定每周体育课80分钟,体育锻炼课80分钟,早操、课间操180分钟,室内操25分钟,早锻20分钟,合共385分钟,每个学生每天略超过一小时锻炼时间。上述时间安排,通过时间表规定下来,要求上述时间与其它学科教学时间同样保证。到现在已经执行了一年多,实践表明是可行的。落实一小时锻炼,需要有一定物质条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锻炼需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我们依靠勤工俭学收入,学校每学期增拨体育经费两千元以上,满足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抓紧、调整、补差、安全”这八个字可指导中学生的暑期锻炼。抓紧。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暑期是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大好时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就指出: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暑期的体育锻炼,每天就更应保证一小时了。有的学生认为暑期很长,锻炼从明天开始吧!结果,明天又推到明天,暑期一晃过去了,锻炼还没开始。因此,暑期锻炼必须有个计划,把每天锻炼的时间固定下来。每次锻炼必须让身体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一般四五天为一个锻炼周期,一个周期可出现一次或两次负荷高峰,锻炼要有张有弛,活动量要有大有小,负荷的安排要形成一条曲  相似文献   

15.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灵魂,要想让学生增强体质,就得有时间、内容、形式做保证。一天一次的大课间操时间在20~30分钟(盘锦市),以完成“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的一半。大课间操具有全员性、课程性、规律性,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市采取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将来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17.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下岗锻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各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教师下岗锻炼是培养教师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教师下岗锻炼方式、教师下岗锻炼意义及教师下岗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健身走廊”是参照“《全民健身》路径”和结合本校学生素质状况而设置的组合障碍式跑道,为了解通过健身走廊进行锻炼的实效性,我们在北京邮电大学98级学生中进行通过健身走廊锻炼的实验,比较锻炼前后的心率变化和对照其他学生采用不同锻炼形式的锻炼效果,提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走廊锻炼身体、加快提高身体素质和增进身体机能的建设性意见,并为学校贯彻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身体锻炼教材教法课是培养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健身能力和指导健身能力的一种新的实践课,作者对身体锻炼教材教法课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与研究。实践证明增设身体锻炼教材教法课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体育能力的内涵丰富,自我锻炼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我们自1986年起在教学中着重加强了让每个学生进行“20分钟自我锻炼”和“自编一套健身健美操”的能力培养。 “20分钟自我锻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自练积累的切身体验为基础,以心率为评价指标,制订“20分钟自我锻炼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