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靳泉 《文教资料》2007,(26):60-61
本文通过对马尔库塞早期批判理论的简单回溯,试图阐述其美学新感性的发生。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论,基于现实立场予以现实性的分析。文章认为,马尔库塞作为来自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思想家,对于他所在的社会的批判难能可贵,但是终归于主体,从而失去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新感性"之所以能成为马尔库塞"新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与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感性"的压抑性存在有关,又与马尔库塞对于现有革命主体的失望有关.感受能力、反省能力、审美能力是马尔库塞人的"新感性"概念依次相连的三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完全恢复,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正常的、非压抑的人的重新出现."新感性"的提出不仅对既有社会给予了无情的批判,而且这种人的"新感性"最终还将为人类美好社会的形成和建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美学史上,马尔库塞最鲜明地提出新感性的本体价值;强调作为感性核心因素的想象的超越功能;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针对西方工业社会唯理论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压抑,呼吁以新感性救赎世俗,倡导非压抑性生存方式。马尔库塞有关生命本然及审美存在之思,对于人的审美的感性解放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8.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竞争,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基础上,表现了本能与文明、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以及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
消费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何消解消费时代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生态困境,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试图以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作为出发点,分析当今消费时代的特征及其影响,并以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为依托,探讨在消费时代建立现代新感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寻找建立现代新感性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革命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对艺术的革命功能的阐述。笔者从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心灵的解放、对新感性的造就等革命功能作了逐一考察 ,探索了马尔库塞艺术革命功能的承载方式和艺术革命功能的特殊性等问题。笔者认为马尔库塞的艺术革命功能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但同时存在着某些理论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赫伯特·马尔库塞既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了自然革命与自然解放的思想,揭示了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构想了实现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型主体———新感性的人,提出了以“非暴力”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了对自然、技术以及人的感性解放的认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审美和艺术的功利性、审美形式理论、新感性、艺术自律等观点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 ,规范和引导了现代美学思潮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在根本上是一种寻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广义政治学,本文试图通过在逻辑上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基本轮廓显示出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感性通过审美的维度合法地进入了政治实践领域;第二部分历史地再现了感性冲动在压抑的遭遇中如何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权利;第三部分论述了艺术作为感性的崇高归宿将感性与审美形式历史地逻辑地统一起来,艺术启示着自由的感性真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无疑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在后工业时代面对人的危机、情怀的危机和艺术的危机而提出的.马尔库塞强调建立以个体意识为核心的艺术自律体系,从而为艺术在当下的建设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生命源泉.他的“新感性”与艺术的关系在后现代艺术的大背景下从审美的维度上达成了一致性,其意义在于重建个体及其所生活的世界,特别是人的艺术世界.艺术的审美态度是人类另一种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感性”的建构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笔者从审美主体性角度对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开掘,认为无论是他对爱欲解放论的强调,还是对艺术审美革命论的坚持和新感性的张扬,都落实到他对异化现实的反对和自由人性和社会建立的期待上。  相似文献   

16.
爱欲解放本体论的提出,既是马尔库塞对人性的重新解释,也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压抑人性的新的集权专制,审美之维则是他提出的爱欲解放之路;在他看来,艺术的美学形式具有自主性、超越性与否定性的特性, 具有建构人的新感性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17.
胡水清 《文教资料》2011,(22):101-103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已经从精神层面裂变成碎片,物化成为消费品。马尔库塞基于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新感性理论,目的是解放感性,使审美成为文化驱动力,从而改造社会。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性理论,探索感性解放对于审美能量的聚集和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赫伯特·马尔库塞以其丰富的理论为当代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被视为对美国和欧洲"新左派"有深远影响的人物,被媒体称颂为"新左派之父".受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和席勒的影响,马尔库塞在其晚年针对美学和艺术提出了"新感性"的理论,以此将艺术和革命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之中,并用这种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致力于揭示隐藏在资本主义文明背后的人性被扭曲、爱欲被压抑、人的潜能被扼制、人的生机被窒息的病态现象,提出消除爱欲的压抑、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新的感受力”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文化理想与文明途径。他提出的建立新感性大大地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这使他的美学思想在现当代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长期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一体化程度的逐渐深入,工人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与批判意识会慢慢淡化,最终沦为单向度的人。本文对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技术本质应该为意识形态,技术异化的核心通常是人的异化,消除技术异化的主要方式是释放爱欲,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