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初年的差役,是根据乡村五等户簿科派的.据北宋人的记载,“至于五等版籍,万户之邑,大约三等以上户不满千,此旧制任差役者;四等以下户不啻九千,此旧制不任差役者也.”“凡州县诸般色役,并是上等有物力人户支当,其乡村下等人户,除二税之外,更无大段差徭”.反映了宋初的差役是上户充役,“下户元不充役”.因此,原则上说,北宋差役的承担者是乡村地主而不是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
红色的屋顶,陈旧的灰墙。简单得像盒子一样的辅助楼——这就是德国北部城市不伦瑞克的市政厅的外貌……记者在法德边境小镇维克瑞林发现了一个’比较“可怜”的法国地方政府“办公楼”。它只有4个窗户,1个门。正面只有一窗一门。要不是门上挂着国旗、欧盟旗帜和当地政府的旗帜。外人很难发现它是一个“衙门”……一口气读完《环球时报》200...  相似文献   

3.
何谓六扇门     
古代衙门以门为名,在这个建筑群里,各式各样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六扇门。整个衙门外墙惟一的出入口是位于中轴线正南方的大门,也叫“头门”。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门,而是一座有屋顶的建筑物。这  相似文献   

4.
吏役指衙门中以书吏和衙役为主的“非正式结构”。吏役制度是相对于官制而言。学者有时亦称吏制、吏胥制度或胥吏制度。在清代.吏和役关系非同寻常,某种程度上吏就是役:如果把吏和役区别开来。吏在身份上稍优越于役.但二者尤其在地方衙门中有着十分亲密的合作,同为“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宋差役的性质,近年来论者颇多,然大多是将职责互异的各色差役视为一休,以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各色差役,既然职责互异,则其性质亦互异,统而论之,不免牵强.缘此,本文拟从各色差役的不同职责入手,试加逐一分析,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北宋差役的性质.不足之处,尚祈指正.一、差役制度辨析北宋时期的差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颁行雇役法为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差雇并行,而以差役为主;从熙宁四年颁行雇役法直至北宋王朝灭亡为一阶段,其间雇役、差役几经反复,但总的看来是雇差并行,而以雇役为主.一则因前一阶段的差役是最典型、最普遍的;二则因后一阶段的差役既不占主要地位,且其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所以本文拟探讨的北宋时  相似文献   

6.
赵常玲 《青海教育》2005,(12):26-26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的“门子”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关键人物。人教版中学语教材对“门子”的注释是:“清代官署中的仆役,以及公案两旁站班的差役等通称。本篇里所写的门子是一个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帮主官出点子的人物。”那么,这个门子为什么能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在薛蟠一案中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曹雪芹要用这个人物表现清代官场怎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中国,左右分歧严重,如果说两派还有共识的话,那就是都认为大学出了问题。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同问。不过,问归问,质疑归质疑,大学的堕落,却依然我故,而且滑落得非常之快。如果说过去我还感觉大学像衙门的话,现在的大学,已经比衙门还要衙门了。好几次记者问我,中国大学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我都回答说,中国足球。  相似文献   

8.
"门子"小考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的“门子”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关键人物。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对“门子”的注释是:“清代官署中的仆役,以及公案两旁站班的差役等通称。本篇里所写的门子是一个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帮主官出点子的人物。”那么,这个门子为什么能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在薛蟠一案中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曹)芹要用这个人物表现清代官场怎样的现实?“门子”这一称谓其实古已有之,只是在不同时代的内涵和指代对象不同。在先秦、秦汉期间,“门子”有两个含义,《周礼·春官·小宗伯》载“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郑玄注:“正摘室,辶(嫡…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个人叫叶公。你们可别小看他,他是龙学博士、国际龙学专家,曾经在《龙报》《龙与人》《世界龙研究》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一天,叶公在去龙馆的途中发现一个小贩在卖恐龙蛋,于是他走过去,以100两银子的高价买了两只恐龙蛋。随后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衙门的电话:“喂,是衙门报警中心吗?”“是,你有什么事?”“我发现有人贩卖恐龙蛋。”10分钟后,衙门的人来了,把贩卖恐龙蛋的人捉了起来。叶公的仆人问:“大人,你为什么买了恐龙蛋,还要通知衙门来捉那个小贩呢?”“这你就不懂了,恐龙蛋是国家保护文物,是不准贩卖的。可是我又太爱龙了…  相似文献   

10.
元代民户之役分为两类,一是杂泛,一是差役。前人对此有过一定的论述,但对元代差役的整理、研究似嫌不够,本文拟从元代差役与民户之负担、差役负担由上户向中下户的转移及元代差役之性质等问题,试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现在,仍有不少人把坐牢叫作“坐班房”。“班房”为什么会同牢狱(监牢)同义?“班房”是“三班六房”的简称,使用这一称呼始于明清,它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专政机构。“三班”是皂班、壮班、快班的合称。它是古代州县衙门中一种差役组织的名称。皂班的“皂”,原为马牢之名,即马厩。古代,奴隶与马同牢,又因“皂”为黑色,古人用以借代穿黑衣的养马官,由此,引申为泛指州县衙门里的差役,又称皂隶;特指专司站堂行刑的衙役,即县官升堂审讯时,排列在公堂两边的公差——皂班。  相似文献   

12.
镜头回放: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卧薪尝胆》师“:奴仆”见过吗?生1: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生2:在皇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生3: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做事。(众笑)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们可要仔细看哟!(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中的三处"外人"并不是指代所谓的"外国人"或"方外人",而是相对于桃花源之"中"而言,否则就不知所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外人",虽是从渔人眼中看的,但他当时已在桃花源中,所以说"外人"就是"世人"。陶公之所以在文中三次提到"外人",并特别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想强调桃花源中的人,不是天外来客,而是避世来此乐土的人。  相似文献   

14.
杨教 《科技文萃》2001,(5):167-168
树林中,腐烂的人尸横七竖八,到处散布着一堆堆的烂骨头,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恶臭。这里看上去像墓地,但又不是墓地。这里正在进行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实验…… 在美国田纳西州,一片树林里到处横着腐烂的尸体,这就是外人很少知道的"尸体农场",是美国法医学家研究人类尸体的场所。数年来,这里一直进行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腐尸实验。  相似文献   

15.
吐壳儿     
深夜时分,吴州城里,一家老字号珠宝店的铺门悄悄地打开了,从里面闪出六条黑影,一个个手提兵刃,背着大包小包。这些人当然不是做珠宝生意的正经商人,而是一伙专门打家劫舍的大盗,瞧他们旁若无人的样子,显然干这种勾当已是家常便饭了。他们压根儿就没把官府衙门放在眼里,事实上,官府衙门的捕快也从来就不是他们的对手。月光下,街上静悄悄的。往日里,就是有人,看到这伙大盗,也早就吓得逃没影了,可是今天,却有一个人端坐在街中央。“啊,是谁?”六个大盗不由一怔。走近一看,却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胖鼓鼓的脸,厚厚的嘴唇,腰间挎一个小布袋子。孩子…  相似文献   

16.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果然不是虚话。韩国的花美男就是这样,一个比一个美的容颜,有时候甚至连女生都要嫉妒。下面就来看看Easy为大家准备的美男盛宴!  相似文献   

17.
用眼睛去观察我们每天见到最多的就是人了,而且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女孩的脸蛋并不是个个都红扑扑得像苹果,眼睛黑忽忽的像葡萄,而男孩子也并不是个个都虎头虎脑的,还长着两颗小虎牙。如果我们对人熟视无睹,那么再有特色的人在我们的笔下也是单调的、枯燥的、千篇一律的。这是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个生意人,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一天清晨,他去开店门的时候,看见门口的台阶上躺着一具死尸。他非常害怕由此而受到牵连,就抛下妻子和三个儿子,自己逃跑了。他来到一个城市里,四处找活干,但一无所获。后来,他听说有人要雇仆人,他想,当仆人总比闲着强,“那我就去试试吧”。这个先生叫所罗门,是个预言家。城里的人都到他那里去求教。杂货店老板成了所罗门忠实的仆人,主人也很器重他。他服侍所罗门20年,这期间他从没有回过家,因此对家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他决定回家去看一看。“主人,”他对所罗门说,“我决定回家去…  相似文献   

19.
同学见面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和婆婆搞不好关系,总是别别扭扭。听说我和婆婆之间相处得像母女一样,都纷纷向我“取经”。我付之一笑,对她们说,其实我也没有为这件事处心积虑,只不过是一过门我就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真正地从心里把自己融入这个家庭中;把自己当成婆婆的亲生女儿,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婆婆,要是硬让我总结经验的话,一百以蔽之“婆媳之间这种爱需要诉说”。  相似文献   

20.
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旬。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甚为丰富,语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本文试就非比喻旬中“像”的表意功能作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