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财产分割是我国农民分家习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家实际上是子代家际间对母家庭财产的确权。原有相关研究更多关注农民家产分割与继承,忽视了农民家业产权如何生成及其性质,难以揭示诸子均分的文化内涵。其实,在祖业观的视阈中,农民家业产权具有延续性、分割性和象征性三重属性。农民家业产权主体之所以是家庭而非个人,是基于祖业观而产生,而由祖先、“我”和子孙三重人格型塑祖业产权的共享性决定了男系继嗣群体共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个村庄进行调查,从分家的时间、分家时到场的人员、分家意见的权威性以及对分家认识的积极化趋势进行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家庭已经不是家庭成员资源配置的唯一场所,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中的主导权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对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进一步探索政府统筹下的社区学前教育合作化管理模式、满足低收入和流动人口家庭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推行多元化的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投资体制以及对各类早教机构的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狗耕田"故事是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一个故事类型.它从兄弟分家讲起,以弟弟分得的狗能耕田创造奇迹为核心母题.兄弟分家支配着故事形态的演变,关于兄弟间均分家产这一制度、习俗是它构成和流行的社会文化基础,在口头传承中起着教育青少年维护这一社会规范的作用.海峡两岸的兄弟分家故事和日、韩相关故事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对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进一步探索政府统筹下的社区学前教育合作化管理模式、满足低收入和流动人口家庭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推行多元化的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投资体制以及对各类早教机构的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对待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心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之一,农民的心理因素是合作化得以快速完成的重要动力之一。农民对新政府的信赖以及生活的窘迫都是他们积极支持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同时倾向于单干的农民又迫于政府的压力,不得不走上合作化的道路。因此,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农民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6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展现了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也写到了农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其中富农形象的描写尤其值得关注。富农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初合作化小说中最重要的反面形象,系统深入地考察这时期合作化小说中的富农形象,探究富农形象塑造的来龙去脉及其政策依据,揭示合作化小说中"富农"形象勃兴的原因,解析富农形象的特征,思考作家与社会时代、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及其富农形象塑造的成败得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个体习俗形成、变化和呈现的时空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以南江流域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通婚视阈下个体习俗的变化情况,可以较全面地把握民族通婚对少数民族习俗嬗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地改革铲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次根本性革命,此时的农民大都追求发展个体家庭经济以实现家庭富裕,发展农户个体经济才是对当时农民意志的尊重,所以,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取缔农户个体经济是不甚妥当的。农业生产因其固有特征决定了不宜采取大规模集体同质劳动,农业生产需要的是不同要素之间的合作,并非同质劳动合作,合作化运动的失误恰恰在于选择了以生产合作为中心内容。就实现方式来看,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了政府主导与扶持的方式,这给新时期农民经济合作留下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薛仙舟先生《全国合作化方案》应该是揭示时代需要的社会理想,而非所谓的“乌托邦主义”。《方案》不仅自身内容设计周详,具体可行,而且国民政府推行之全国合作运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方案》的意图和旨趣,因此,可以说,薛氏之《方案》设计与国民政府之合作运动关系重大,无可讳言。  相似文献   

11.
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系,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12.
新社会运动以其参与阶层的广泛化、政治诉求表达的理性化、精英阶层与弱势群体在政治利益上的有效联合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频发性群体性事件。这与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阶层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转变直接相关,也与地方政府的传统型压力治理模式、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不畅和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密切相关。需要地方政府及时转变治理模式,培育和增进政府能力,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探索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正义公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整个过程。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思想理论和政治斗争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的发生、发展,经历了理论准备、展开、推广、全面发展和结束诸阶段。农村合作运动是对旧式经济格局的一种冲击和突破,但是由于合作运动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当时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具有封建性质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锡安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国形成的过程中,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就以其鲜为人知的金钱财富为后盾,通过其在西欧国家获得的特殊身份和政治影响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切实地影响着巴勒斯坦的现代化进程并推动了锡安主义运动向着更加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犹太人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来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犹太民族主义者引领的现代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越性。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多党合作制度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和一些问题,需要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改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运作机制等方面来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也是创造性将其运用的结果。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新时期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才能继续有效地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一份清代天主教世家分家文书序言为文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了家谱、照片、碑记、方志史料、口述史等文本,唤醒耶儒文化在该村相遇后积淀百年的文化记忆,透视中国农村天主教信仰和儒家思想的交织.序言追溯了艰难的创业史、家庭世系构成及分家缘由,也显示了父家长衍用“诸子平分”和“托亲凭族”的分家原则和方法,为儿孙析产分家,并以融合了传统家礼和天主教教诫的家训导之.父家长“累世而居”、“父子一体”的愿望,无法阻碍“树大分叉”的家族瓦解.在本不需要书面契约的血亲之间,分家人以分书契约形式传承家族信仰与传统文化.分家形式上是家产的分割、门户的独立,但精神上是家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分书具有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专题为主要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以开放式社会调查与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形式。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数正在有意无意的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组织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当前的高校的政治理论课主要实行大班或者合班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很难具体操作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collective identity, learning processes and political agency in the Chilean student movement. The geographie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are constituted through engaging with emotions interwoven with the political learning process by making mistakes that enabled student activists’ agency to undergo transformation between 2006 and 2011. Space articulates an identity politics as the bio-politics of existence through which life itself becomes a political action and animates a radical imaginary of politics as being-in-common. This meaning of politics is interwoven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erritorial assemblies in 2011 through which the Chilean student movement reasserted the space–time of the political demand for free education in spatial rather than temporal terms by reimagining a collective vision with others. This represents the main legacy of the movement and becomes a condition of possibility for envisioning free education as an alternative project that seeks to contest neoliberal common s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