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20,42(9):1668-1679
粮食生产是流转土地最主要的用途,粮食价格下跌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事关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之一,2014—2016年间其价格迅速下降,对农地流转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和山东省8县621户农户构成的3期农地流转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Logit模型及固定效应OLS模型,将玉米价格作为自变量代入模型,就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玉米价格的变化对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玉米价格下跌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出意愿,降低了转入意愿,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农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②玉米价格下跌后不同类型农户流转土地面积的变化存在差异,非市场化条件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农户没有发生显著改变,市场化条件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农户则会转入更多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地的集中趋势;③玉米价格下跌增加了转入户的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占比,流转土地非粮化倾向加剧。由此可以得出,玉米价格下跌有助于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但转入户非粮化倾向的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造了4个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不同组合对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存在负面影响,对技术非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和农业劳动力投入降低,使资产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过剩的农资投入,未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且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小规模农户释放土地,提高大规模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确保生产条件;鼓励和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高质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藏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西藏南木林县8个乡镇220户采集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南木林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南木林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共计流转土地6.18 hm2,占被调查农户承包地的4.6%.(2)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差异大。不同类型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依次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农为主型,转入土地的比例依次为: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3)劳均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耕地地形条件和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况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劳均耕地面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耕地灌溉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农户是否拥有自有生产机械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确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土地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农民,必然深刻影响土地流转投资、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库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对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样本进行分类回归,经验验证发现,确权使农户转出土地意愿提高,转出土地面积增多,转出价格升高;确权对不同类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有差异,确权提高了转入面积在0.2hm~2以下和0.6hm~2以上农户的转入,抑制了转入面积在0.3~0.6hm~2农户的转入,解释了确权是否推动土地流转的研究争议。确权推动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对经营面积0.6hm~2以上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交互项回归结果验证了确权通过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投资、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进而影响土地规模经营的机制。控制实验的结果表明,确权对不同地区、地形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有差异,确权显著提高了经营面积在0.6hm~2以上、东部平原地区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9.
韩家彬  张书凤  刘淑云  常进雄 《资源科学》2018,40(10):2015-2028
农村土地确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土地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农民,必然深刻影响土地流转投资、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库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对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样本进行分类回归,经验验证发现,确权使农户转出土地意愿提高,转出土地面积增多,转出价格升高;确权对不同类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有差异,确权提高了转入面积在0.2hm2以下和0.6hm2以上农户的转入,抑制了转入面积在0.3~0.6hm2农户的转入,解释了确权是否推动土地流转的研究争议。确权推动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对经营面积0.6hm2以上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交互项回归结果验证了确权通过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投资、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进而影响土地规模经营的机制。控制实验的结果表明,确权对不同地区、地形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有差异,确权显著提高了经营面积在0.6hm2以上、东部平原地区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地资源高效配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新余市265份样本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流转土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的土地转出和转入意愿均有显著影响;(2)村中如果有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个数越多,越能促进普通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而对土地转入的意愿具有负向作用;(3)如果政府给予家庭农场专项经济补贴,将对普通农户的土地转入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土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引导农地有序流转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  朱西慧  刘婷  易小兰 《资源科学》2018,40(4):707-718
土地租赁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河南省延津县331个胡萝卜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倾向值匹配估计法等计量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地区胡萝卜种植户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技术效率介于0.41~0.98之间,平均为0.85,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土地转入行为的微观决策受到户主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种植经验、家庭务农人数、距农资市场距离和是否存在非正规信贷约束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土地转入能够使农户技术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流转户的实际技术效率比不参与流转的反事实技术效率平均高出12.8~14.4个百分点,非流转户若参与土地流转,其技术效率平均也将提升约12.5~13.2个百分点;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赵佳琪  陈英 《资源科学》2012,34(8):1461-1468
农村土地实行均包制,从而导致土地被分割,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耕地田埂系数逐年增加。本文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永昌县6个镇4个乡的109个行政村的农户,选取10个样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影响耕地田坎系数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走访调查农户对分家析产的意愿及结合土地分等定级进行土地承包分配的意愿。结果表明,分家析产后大多数农户耕地中耕地田坎系数明显增加,实际耕作面积减少。最后结论认为,分家析产会影响耕地田坎系数,进而影响到实际耕作面积,最终制约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因分家行为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借助农用地分等定级方式分配土地,有效降低耕地田坎系数,减少零碎化,减低农业成本。同时研究数据显示农户选择该方法的意愿较高,希望政府从农户具体行为入手,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改革,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董莹 《资源科学》2022,44(11):2193-2206
土地流转与服务外包相互渗透发展,已成为中国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诱致性农业技术进步理论与分工理论整合嵌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基于土地流转、不同类型服务外包对小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剖析,结合2016年江西、安徽、江苏和河南4个粮食主产区小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SM和共前沿面随机前沿模型对转入土地、机械和生物化学服务外包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与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提升路径。研究表明:①土地流转和生物化学服务外包能分别通过扩展生产前沿面和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小农户全要素生产率;②在未达到一定土地规模条件下,机械服务外包会造成小农户,尤其是转入土地小农户的技术效率损失;③结合共前沿面分析,相比转入土地小农户,自营土地小农户通过服务外包的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基于此,应鼓励小农户依据自身禀赋进行适度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积极参与服务外包方式来改善技术效率,充分有效地释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潜力,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西琴  贾宝珍  张馨月  常明 《资源科学》2022,44(10):2089-2099
农田水利治理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北省井灌区农户问卷数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评估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户自主治理方式对治理绩效的影响,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得出了用水户规模对治理绩效影响的门槛值,并进一步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对治理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自主治理方式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在解决农户用水纠纷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前者对机井设施维护水平的负向作用明显。②自主治理对机井设施维护水平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用水户规模高于门槛值即9户时,其负向作用才开始显现。③土地细碎化对治理绩效具有调节作用,细碎化程度越高,自主治理对机井设施维护水平的负向作用越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从机井管理规则和责任主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户自主治理方式,同时加强水土资源统一管理,通过补贴、政策倾斜等激励措施促进土地流转,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减少单位机井的用水户规模,从而使得自主治理方式有利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甘宁黄土高原区973户农户数据,从基础设施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5个方面刻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总体效应主要由土地转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贡献;②土地流转对基础设施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需求强度分别提高0.215、0.070、0.094和0.162;土地流转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0.306;③土地转入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一致,且影响强度大于总体强度;但土地转出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差异较大,且影响强度小于总体强度。提出减少政府供给农资供应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拓充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8.
司瑞石  陆迁  张强强  梁虎 《资源科学》2018,40(9):1762-1772
土地流转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甘宁黄土高原区973户农户数据,从基础设施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5个方面刻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总体效应主要由土地转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贡献;② 土地流转对基础设施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需求强度分别提高0.215、0.070、0.094和0.162;土地流转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0.306;③ 土地转入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一致,且影响强度大于总体强度;但土地转出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差异较大,且影响强度小于总体强度。提出减少政府供给农资供应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拓充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9.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8,40(10):2039-2047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安徽省郎溪县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主要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而转出行为是现实状态下的决定,主要受行为态度和知觉控制影响;②农地流转后转入户毁约弃耕、承包地被过度利用或撂荒等风险严重阻滞了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向转出行为顺利转化,是导致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必须为年龄偏大的农户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户流转意识;慎重对待农地流转可能带来的各类隐性风险,严防毁约弃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以及大规模囤地、撂荒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博伟 《资源科学》2019,41(9):1675-1689
农村市场机制不完善使得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难以达成,厘清转入土地连片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本文分别从成本上升和雇工需求增加的视角分析转入土地不连片对生产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将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数据代入联立方程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果有:①基于土地单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得的农户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246和0.0405,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5。②转入地片平均规模对技术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是0.1132,其中直接效应是0.0827;减少雇工对技术效率的间接影响效应是0.0305,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3.06%。③以转入地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转入地片数影响技术效率的总效应为-0.3032,其中直接效应为-0.2692,通过增加雇工对技术效率影响的间接效应为-0.0340,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8.79%。分析上述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在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中,资本是比劳动更加稀缺的要素,农户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且存在比较严重的技术效率损失。②集中连片地转入土地在直接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通过减少雇工数量间接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相反,转入土地不连片导致技术效率损失,既包括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的直接效率损失,也包括由于增加雇工引发劳动质量下降、道德风险以及监督成本上升导致的间接效率损失,相比之下,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的研究明确了进一步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促成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