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新闻是最能令读者激动的内容之一,往往是媒体最具卖点的部分.突发新闻事件一般指那些不可预料、毫无预兆或征兆下发生的意外事件.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抢发大新闻的媒体大环境中,时效性成为决定报道成败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2.
如何写好突发类新闻,是社会新闻中需要记者直面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面对那些毫无预兆意外发生的、不为人所能控制的新闻事件,如何能够以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视角去报道,让读者第一时间获悉事件本身,这不仅是对一名记者职业嗅觉与能力的极大考验,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一名记者内心深处有关人性的深度考量。而说到突发新闻的采写本身,除了需要具备对事件本身刨根问底的精神,还需要有对现场精细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韦中华 《青年记者》2010,(13):64-67
突发新闻是最能令读者激动的内容之一,往往是媒体最具卖点的部分。突发新闻事件一般指那些不可预料、毫无预兆或征兆下发生的意外事件。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抢发大新闻的媒体大环境中,时效性成为决定报道成败的一大关键。另一方面,由于事发突然,情况复杂,采编过程中常常遭遇诸多不确定因素,要短时间内确保信息的精准无误,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8,(10):22-23
飓风卡特里娜,911事件,这些破坏力极大的事件给整个美国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谨慎的计划,企业的运营是多么的脆弱。有些紧急事件(例如飓风)是有预兆的,而另一些灾难(例如恐怖活动、爆炸、地震、计算机病毒或人体病毒)则往往突然袭来。为了为这些潜在的危险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社会事件、恶性事件、重大灾难性事件(如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等。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全局以及形象和稳定工作,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同时,因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料性,没有从容应对的时间,这更给我们准确、全面地搞好报道造成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媒介介入事件,有必要与媒介策划事件区分开来。后者是指由记者参与设计、促成发生并予以报道的事件,媒介所报道的事实不是客观发生和存在的,更是由媒介主动“制造”出来的。比如有的媒体以救助弱势群体为由头,牵头组织募捐活动,并且不失时机地大肆进行自我表扬,把自己当作报道主体。在这种媒介策划事件中,事实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媒介有意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电视观众喜爱收看的一个亮点,也是电视编导们在制作节目时追求的目标。如果对正在发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拍摄和制作,节目的真实性会表现得容易一些。如果事件发生的时间久远,空间又有变化,那么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对今天的观众而言,是模糊无序、飘忽迷离的,因而观众期待的是对真实历史事件过程的感知,这就需要用适当的电视形式,来表现过去时空中所发生的人和事,以期达到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7日晚上,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湘乡市育才学校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这是湘潭市境内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学生踩踏事件,也是全国的学生踩踏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湖南湘潭“12·7”育才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湘潭晚报》火速行动,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9.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10.
电子采访录像设备的使用,使电视现场报道真正成为现实,并且成为电视新闻中最真实、生动的报道形式。所谓现场报道,一类是指记者在动态事件发生的现场完成的报道,这种报道与新闻事件是同步的,它的时效性也最强;另一类是指记者对某件事进行的现场采访和报道。不论是对正在发生的动态事件的现场报道还是对某件事的现场采访,记者记录下的镜头,应该体现事件过程的完整(这里所指的完整,并不是自然主义拍摄的东西)。而完成这一目的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纪实手法的运用。纪实,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记录,是对行进中的生活的取材,它不仅…  相似文献   

11.
1957年,在海南岛发生了一起轰动广东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这就是至今仍让海南人记忆犹新、令人揪心的所谓“海南地方主义事件”。而临高县,更是首当其冲,是遭受“地方主义事件”危害的“重灾区”。当时在临高县发生的“临高地方主义事件”,临高人称之为“临高反党事件”,上级定性为“临高反革命暴乱  相似文献   

12.
务力 《新闻三昧》2005,(8):42-42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研究新闻中,我发现新闻也是以“稀”为贵,比如煤矿瓦斯爆炸以及透水事故等,这类事件刚刚发生时,听起来挺惊人的,确实是大新闻。如前两年广西南丹发生煤矿透水事件以及山西富源煤矿的灾难性事件都足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2004年一年煤矿事件频频发生,年底报出的死难数字,竟然已达6000多人;2005年以来事故仍然不断,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新闻日益增多。与事件性新闻事物的最新变动,关注突显“事件”的特点不同,非事件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直播是把“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帮助,直接送到观众面前,也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让观众直接目击新闻事件现场,感受现场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新闻日益增多。与事件性新闻事物的最新变动,关注突显“事件”的特点不同,非事件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4,(1)
巧用背景出新意所谓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人们一般认为,新闻背景本身不是新闻,它是为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而作的某种解释,因而在运用新闻背景时一定...  相似文献   

17.
李刚事件的发生已时过境迁,当我们再将视线投注到事件发生那一刻,发现其实那不过是一起普通的车祸,只因当事人那句"我爸是李刚"触痛了民众那根官民对立的敏感神经。显然,从孙玉刚案、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周老虎事件一直到李刚事件,网民们可谓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8.
魏超 《军事记者》2005,(10):26-27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是记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是记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说服读和感染读。它要求记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9.
金艾 《新闻窗》2006,(4):96-96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按性质分,突发事件大体有四类:一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它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等等。这些事件属于异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激烈变动的结果。二是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从国际看,这类事件包括武装冲突、武装起义、武装暴动、武装入侵及军事政变、暴力恐怖事件等,这类事件大多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因素激化的结果;从国内看,这类事件包括非法集会、游行、学潮、罢工、聚众冲击重要机关、民族纠纷、宗教冲突等。  相似文献   

20.
李济仁 《青年记者》2007,(14):126-126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