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科学地提出并论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即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与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技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互动性与引导性相统一、开放性与竞争性相统一的新特点。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属性和本质特征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具体表现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开发与应用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呈正相关关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呈即时反馈关系等三大规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主体客体化、参与民主化、管理规范化、功能服务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形势下,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更好,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思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四种思路值得特别关注:根据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抚慰、心理减压等方面的作用;根据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人际关系疏远的特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面做工作的人际优势;高度重视和加强改进党内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党内党外思想政治工作互相促进的局面;关注农民工、老年人、外企与私企员工以及流动人口等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远大理想与现实矛盾、理念要求与现实行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等七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科学地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层次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论述,既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形成和正在形成了包括一个科学体系和四个理论在内的成果,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国化成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四联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知识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间的相互联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间的相互联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与实践间的相互联动,以及校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外社会实践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间的相互联动。"四联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更是后期开展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导向。在周光耀编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联动"合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美好生活的实践。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我们需要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充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范围,建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下文将具体谈论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的体现形式。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中的重点所在。其是党统一思想、激励激发、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集中概括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与运用,是思想政治工作中资源、手段、方式、目标与效果、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生动描述。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都备受重视,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文章详细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内涵,总结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和大学生两类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与目标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强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自觉性、持续性、系统性,不断的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充分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建设,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政治参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教育、政治文化和参与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讲,都有很大的距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教育,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进一步开放政治系统,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是拓展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取信于民是邓小平政治信任的基本内容;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信任的基石、以“经济的政治功能”作为政治信任的物质基础、以完善制度建设作为政治信任的制度保障是其基本特征.邓小平政治信任的当代价值在于为当代中国构建政治信任提供理论指导、现实依据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以法治为取向的政治理念,以改革为动力的政治制度建设,以参与和监督为机制的政治行为方式以及以人类文明成果为借鉴、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文明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也要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使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公民政治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在一个民族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习惯中的文化积淀,具有历史文化时空性。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化受到四对矛盾的制约,即“市场人格”的发育和政治系统之间的矛盾、主导政治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情结”与政治观念世界的多元化趋势的矛盾、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政治角色规定与市场角色之间的矛盾。有鉴于此,应该根据和利用客观因素制定政治文明建设方案,与时俱进地建构政治意识形态,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注意培养人们科学完整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学生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政治参与不能仅以政治参与行为进行考量,政治参与意识尚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调查组采用单变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从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参加政治活动、加入政治团体、投身政治生涯等方面,对福建省4所高校1000名全日制本科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正蓬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倾向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鉴此,调查报告针对调查实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冀望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就政治配置全体公民利益的真态公正而言,政治文明与公共权力文明是同一概念。政治文明的公正维度内存于公共权力并标识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本质维度.并以政治文明为专有属域。构建政治文明的公正维度的中心是放在起点公正和过程公正。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关于“政治文明”问题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 ,政治文明的内涵、内容 ,政治文明与制度、物质、精神文明之间关系以及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 ,对当前国内理论界关于“政治文明”问题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时事政治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引人注目,且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时事政治作为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全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政治形势。时事政治作为一个新鲜的时政热点,其对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政治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时事政治的必要性,提出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政治观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科学的政治观。"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防止西方敌对政治思想的渗透,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动向。因此,本课程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政治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