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小波阈值消噪方法是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含噪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通过对小波分解后的小波系数限定阈值来消除噪声的方法.分析小波消噪的算法和实现步骤,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编写仿真程序.进行光纤光栅反射信号的小波消噪仿真实验,消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高压电缆准确可靠的局放信号,需要从监测到的信号中滤除白噪声、混杂的随机噪声等,为此设计了基于优化小波阈值函数的局放信号消噪法。该算法在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阈值和阈值函数在不同的分解层数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经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模拟、现场测试实验证明,该优化后的阈值函数消噪法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该方法不仅能准确地识别局放信号,而且能有效提高高压电缆在线绝缘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经验模态分解(EMD)是以信号极值特征尺度为度量的时空滤波器,它充分保留了信号本身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征,在信号去噪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以电力绝缘气体SF6为研究对象,在介绍EMD分解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含噪的SF6光谱信号做EMD分解,得到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对高频的IMF分量用阈值法进行处理,把经过阈值处理后的高频IMF分量与低频IMF分量叠加重构得到去噪后的信号.分析了在不同噪声水平上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EMD阈值去噪法有效地去除了噪声,较好地保留了光谱的细节信息,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相比较具有自适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噪声消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的小波消噪方法主要有基于小波系数间相关性消噪和小波收缩阈值消噪两种,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基于小波系数尺度间相关性的阈值收缩法,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小波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噪声消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的小波消噪方法主要有基于小波系数间相关性消噪和小波收缩阈值消噪两种,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基于小波系数尺度间相关性的阈值收缩法,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语音信号是非平稳的短时瞬态信号,有用信号与所含噪声处于同一频率段,采用滤波器形式的传统去噪方法,不能将噪声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具有时频局部分析的特点,通过将含噪信号进行分解,分离噪声信号,将有用信号进行重构,可有效地去除噪声。白噪声为平稳随机信号,在不同尺度上的小波变换是不相关的。本文根据白噪声和语音信号在不同尺度下的相关性表现,结合小波去噪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函数的小波变换进行语音去噪的方法。经MATLAB仿真,相关函数确定的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语音信号的白噪声。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Haar小波多分辨分析研究非线性图像消噪 ,通过小波收缩得到消噪的阈值范围 ,提出了小波包的重构 .实验结果表明 :Harr小波图像处理 ,实现再次低通滤波图像的噪声消除 ,其高频滤波特性优良 ,图像有较好的消噪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和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相结合,对围产期母体腹壁混合心电信号进行处理,采用两种方案进行仿真并分析对比。分别采用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分解技术对心电信号消噪处理,探索一种提取出胎儿清晰心电信号的方法,为下一步胎儿心电信号特征提取和健康状况的诊断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先提取胎儿心电信号,再进行消噪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信号的去噪效果,在分析离散小波变换和双密度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小波变换的去噪算法。双密度小波有两个小波函数,同一个尺度内相邻的小波间的频带间隔更小,有效的克服了离散小波变换时移性的缺点,有近似的平移不变性,更能描述信号的真实特征。将该算法用于不同噪声强度下的信号去噪,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密度小波变换的去噪算法优于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去噪算法,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去噪新算法。  相似文献   

10.
语音信号在应用场合中容易被噪声信号干扰,导致应用效果不佳。为了降低语音信号噪声的影响,根据CEEMDAN自适应分解的优点、自相关函数能得到不同时刻取值相关程度的特性,以及小波软阈值去噪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CEEMDAN与小波软阈值联合去噪的语音信号处理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相较于小波软阈值直接去噪与传统CEEMDAN去噪,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受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的信噪比,降低噪声对语音信号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6方法,计算研究了(Me2BN3)n(n=1~3)簇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环状多聚体(Me2BN3)n(n=1~3)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0-N和B原予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讨论几何参数随聚合度的变化关系,同时对所有优化构型进行振动频率计算,对其IR谱进行归属,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计算值均可信.簇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均随簇合物的聚合度n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由聚合反应的焓变可知,在298.2K下单体形成三聚体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而形成二聚体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Co(bpdc)(H_2O)_2]_n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Co2+配合物[Co(bpdc)(H2O)2]n(bpdc=2,2’-bipyridyl-3,3’-dicarboxylat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76(3),b=8.070(2),c=13.028(4),α=γ=90°,β=100.303(3)°;Z=4,D=1.854mg/m3,V=1207.8(6)3;[I>2σ(I)].该配合物为八面体结构,通过Co2+和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吡啶N原子、另外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不同羧基的O原子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所构成.bpdc作为桥连配体,连接着两个中心Co2+,构成一维无线链,进而通过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实验讨论了温度、镝与钕的配比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改变工艺流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n(Fe):[n(Nd3+)+n(Dy3+)]=14:1,n(Fe3+):n(Fe2+)=1.70~1.75,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Nd3+):n(Dy3+)=1:1,25%NH3.H2O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2)以明胶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 mL载液0.005 0 g,包裹温度在55℃左右,包裹最佳pH=4。该条件下制得黑亮的水基镝钕铁氧磁流体,其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高。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看到明亮的磁光环产生。同时,还对产品的黏度、磁化强度、表面包覆情况、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H2 Brsaph)、5-溴水杨醛缩2-氨基噻唑(HBrsatz)和5-溴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HBrsapy)三种水杨醛类 Schiff碱,制备了配合物[Zn(Brsaph)(H2 O)2](1)、[Cu(Brsatz)2]4H2 O(2)和[Cd(Brsapy)2](3).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350-450 nm 光激发下在450-550 nm 范围都具有荧光,但金属离子对它们的发光行为影响不同.利用 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了 H2 Brsaph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 P21空间群,晶胞参数:α=4.6517(2)A,b=19.0710(8)A,c=6.2382(3)A,β=90.402(4)°,Z=2,V=553.40(5)A3,Dc=1.753 g/cm3,Mr=292.13,R1=0.0225,wR2=0.0553.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氢键连接的二维超分子配位化合物[Cu(mal)(tpm)(H2O)]·2H2O(mal=丙二酸,tpm=三吡唑甲烷),并用元素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624(2)nm,b=0.79318(14)nm,c=1.7526(3)nm,α=90°,β=102.352(3)°,γ=90°,V=1.8501(6)cm^3,Z=4。中心Cu(Ⅱ)离子为五配位,处于扭曲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晶格水与配位水形成较强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厚朴酚的溶剂化显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厚朴酚在正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腈、氯仿、乙醇和水溶剂中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采用经典的Kamlet—Taft方程和Abraham的LSERs方程对厚朴酚的溶剂化显色效应进行了对照分析,揭示了不同溶剂化作用对厚朴酚基态和激发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一维光子晶体中掺杂两个不同介电常数比的缺陷层,基本周期层及两个缺陷层D1和D2的折射率分别取为(n2,n3)=(1.5,2.5),(n2',n3')=(2.0,4.0),(n2',n3')=(4.0,2.0);采用传输矩阵法,获得了光波正入射情形下,L n D1L m D2L n模型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取介质总层数为14层,即2n+m+2=14,通过调节参数m,分析并讨论了双缺陷层间距对一维光子晶体带隙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贮藏期内不同温度下菠菜上的微生物生长趋势.方法 将用保鲜膜封装好的菠菜分别置于3℃、15℃、25℃、35℃四个温度下贮藏,定期对菌落总数进行测定.首先,使用修正的Compertz方程建立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的初级模型,其次,结合Belehradek方程讨论微生物的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λ(延滞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并建立微生物生长的二级模型和货架期模型.结果 研究认为,修正的C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温度下菠菜微生物生长的一级模型,R2均大于0.90;微生物的Nmax随着温度的变化波动不大,平均值为(9.4704±1.1472)lg(CFU/g);μmax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大,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二级模型为√μmax=0.0215×[T-(-26.5286)]、√1/λ=0.0226 × [T-(-34.0620)],R2分别为0.9967、0.9461.结论 建立了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的微生物生长的初级模型、二级模型,也确立了菠菜的微生物货架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