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利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2.
汉字修辞与字形、字义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汉字修辞方式不利于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3.
汉字修辞所利用的是汉字的形体,并以这一汉字的形体为物质外壳,并以这一独特的物质形式而有别于一般的汉语修辞。可见,汉字不是机械地记录汉语,汉字在修辞上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结构巧妙、形体优美,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文字表达中的字形修辞,即是借助汉字形体及结构特征,写人状物,给人直感,激发联想,渲染气氛,从而收到形象生动,凝炼含蓄的修辞效果的.字形修辞,按其方法来分,大致有三式:一、直用式有些汉字笔画少、结构简单,形体与人或某些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的挑战。象似性根源于人们认识世界的体验性。人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世界,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获得经验。这一过程就是将客观世界范畴化、概念化的过程。汉字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结构的表征形式,映照了这一过程,从而使语言活动与认知现象处于一种相互印证的状态。汉字是表义的组合符号,是中国文化"援物比类,比类取象"的意象思维的产物。因此汉字的意象形态与其所表示的原型义之间是最具象似理据的。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汉字看汉民族的贵和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语的语音,修辞,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构形理念等诸多方面,分析了汉字,汉语具有的均衡对称,和谐的特征。从这一特征折射汉民族追求和谐,以和为贵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以汉字修辞的语言事实,论述了汉字修辞的解码功能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见  刘莹 《现代语文》2006,(10):25-27
一、引言 诗歌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艺术,它结合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体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实现其美学价值.诗歌中普遍存在象似性(iconicity)语言表达.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修辞手段"(卢卫中,2003:60).  相似文献   

9.
居室建筑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在汉字形体与汉语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居室建筑词语的本义仅仅是为了反映客观的居室建筑事象,后来这些事象成为新的文化意义的象征物,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们通过居室词语可以窥见汉民族与居室建筑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汉字修辞是以汉字本体--字形为依托进行的修辞.汉字修辞的生成是以汉字本体的特点层级性、表意性及方块状为基础的.生成与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是统一与互动的关系.根据汉字修辞生成的特点,我们认为汉字修辞的接受心理包括完形心理、视知觉作用等.通过对汉字修辞生成机制及接受心理的分析,能够促进汉字修辞的全面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石珠的《汉字修辞研究》是继《汉字修辞学》后对汉语修辞的又一个新贡献。该书论述了汉字的形体是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讨论了汉字是思维的一种工具,论证了汉字修辞与汉语修辞在语境上的一致性,对离合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并就汉字修辞格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等边缘问题做了开创性的探讨,为汉字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字形繁多,形体独特,笔画多样,变化纷呈,视觉效果尤为明显。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潜在的修辞功能。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从错别字、字形示意、析字推衍、重复同字、同形字、用字调侃、序换这七个方面阐述汉字构成幽默语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探赜汉语修辞,理应重视汉字。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莫不与汉民族的修辞特点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修辞的“自转”规律正是建构在汉字的“形美”、“音美”和“义美”之上的。自形体而言,除了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的“拆字”格外,还有一种以形体示意传情、摹形状物的修辞现象(姑且标名为形示格)很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多笔划组合的方块形体、声韵调合一的音节结构、六书取义的表意语素,是汉字形、音、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汉字是汉语书面语的载体,汉字的特点孕育并造就了汉语书面语中的形式丰富、韵味独特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用汉字的形体进行修辞不能构成修辞格,究其原因,实为人们囿于语言三要素理论的结果。从理论和人们的修辞实践来看,汉字修辞完全可以构成修辞格。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常常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活动,古人就提出了"析字"这一修辞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也谈到:"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可见,汉字的形貌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字修辞可以构成修辞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用汉字的形体进行修辞不能构成修辞格,究其原因,实为人们囿于语言三要素理论的结果。从理论和人们的修辞实践来看,汉字修辞完全可以构成修辞格。  相似文献   

18.
从客观上看,汉字修辞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且具有重要的作用:汉字修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她是汉语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为修辞运用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并且体现了汉字对汉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构造与演变过程记载了华夏先民观察探索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轨迹。通过分析汉字的本体结构和发生系统,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文化学考察,揭示了木文化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农业种植、房屋建筑、军事刑罚、祭祀丧葬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汉字的研究,古籍上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成果——“六书”。秦汉以后,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秦篆、隶书发展为楷书。汉字形体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归纳出了五百四十个部首,出现了《说文解字》等著作。纵观汉字形体学史,凡是促进汉字发展的成就都是研究汉字形体结构而取得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汉字只有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威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对汉字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证明,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是汉字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