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今年5月以来,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东南亚各地不断刷新极端高温天气纪录,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个别地方的气温超过50℃,致使路面熔化、多人死于高温炎热。我国也未能幸免。从6月14日开始,由于新疆的暖高压脊东移下沉,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晴热天气升级,华北、黄淮多地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尤其是从夏至日起,京津等地“40℃三连”,全国有20多个国家气象站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近50个国家气象站打破6月高温纪录。6月底及7月初,全国不少地区接连迎来新一轮热浪,气温更高,持续更久,京津冀等地气温再次达到40℃,某些地区的气温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部分地区午后地表温度超过70℃。7月9日,我国有1039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超过35℃,高温站点占比接近50%,已和2022年高温范围最大的8月份相当。饱受烈日炙烤的人们不免要问:今年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热?今年会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吗?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0,(13):12-12
中央气象台分析今夏高温三大特点,并解析缘由,北京高温罪魁祸首是“焚风效应”。 入夏以来,我国的高温天气主要呈现三个特点:高温强度强,我国东部和北方大部地区普遍出现了日最高气温大干等于35℃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3年夏季异常高温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浙江省夏季高温、副热带高压、台风、太阳黑子活动、回归温度等资料,利用距平、不同等级高温日数、与历史极值比较等手段及其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明显偏高,全国偏高2-3℃的区域仅仅出现在浙江省中东部地区;高温强度异常偏强且分布有南强北弱的特点,而以浙江东部地区的高温较为突出;造成浙江2003年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出梅早、梅期短;控制浙江的副热带高压强大持续稳定;台风影响轻;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海省2002年春季的沙尘大气为样本,对青海省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春季,青海省共出现了8次沙尘天气过程,与历年同期相比,属沙尘天气偏多年份,其原因是前期我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地表干燥,土壤墒情差,3~4月中旬,冷空气频繁影响我省,从而导致沙尘天气不断出现,4月下旬以后,出现的几次较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及大环流形势调整,很好地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国160站月平均温度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南方夏季典型高温热浪过程中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极端高温事件主要集中在7月份,南方夏季高温主要频发区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地区。在地面低压控制下,部分热浪区域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运动。受高压的影响,部分高温区域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运动,则高温的强度会加大,有利于高温天气的维持。南方夏季热浪时期低层大气层结较非热浪时期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孙彭龄 《科技通报》1991,7(3):178-179
1990年从全国范围来看是个风调雨顺年,农业获得了丰收。然而对浙江省来说是个重灾之年,多灾之年。旱、涝灾害同时出现,东涝西旱。东部地区连续抗台防涝,西部地区持续抗高温干旱。干旱和台风给浙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元。 1.高温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1990年全省梅雨不明显,7月5日起就进入盛夏天气,本省大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都在36—38℃,西部的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有27个市(县)日最高气温高达39—40℃,其中鄞县39℃,丽水4l℃,嵊县40℃,嘉兴38℃,龙泉39℃,均接近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晴热高温天气不但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杭州从6月20日至7月28日就有25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本省的西南大部分地区7、8月持续出现了晴热高温天气,均为历史上所少见。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海南州的气温异常偏高.本文经分析后认为:500hPa高空中东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海南州上空,冷空气势力偏弱,副高异常偏强,气候进入暖期,海南州极端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的线性变化均持续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海南州极端气温异常偏高、高温日数出现次数增多.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13,(10):28-29
截至8月7日15时,全国有130个监测站出现今年以来当地最高气温,主要分布在黄淮东部、江淮和江南东部及重庆南部地区。中央气象台连续第17天发布高温预警,其中最高级别的高温预警——高温橙色预警持续发布日数已达14天,此为历史首次。  相似文献   

9.
海西地区2004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连续3次降雪,造成海西东部地区雪灾,本文从造成这次雪灾的环流特征、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1月中旬末的中到大雪为雪灾形成创造了条件,之后气温下降并且长时间维持0℃以下的低温是形成灾害的关键,初步总结出了海西东部地区中到大雪天气预报的一些指标和雪灾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61~2010年玛多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其地区气温、降水量及蒸发量的年变化和春、夏、秋、冬四季及年代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气温的四季变化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增温率为0.71℃/10a。近50年极值气温变化更大,最低气温极值21世纪初10年比上世纪70年代偏高12-2℃,最高气温极值21世纪初10年比上世纪60年代偏高2.0℃;玛多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趋势相对较小;近50年的蒸发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干旱期延长,气候趋于暖干化,对牧草的生长极为不利,气候原因使草场的退化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气温数据栅格化的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用直接内插法、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中国1961年59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用另外58个气象站相应的气温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直接内插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78、和0.87,标准误差分别为3.4℃、3.6℃和3.3℃;气温垂直递减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和0.98,标准误差分别为2.4℃、1.1℃和1.3℃;多元回归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和0.98,标准误差分别为2.3℃、1.1℃和1.4℃。因此,直接内插法的精度最低,不能用于大范围内的气温数据栅格化。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可用于气温数据的栅格化。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2004年4~5月气温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61~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全省气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2004年4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日数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人们感觉不到“冷”。而5月偏冷的原因其一是雨(雪)天气过程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不断进入青海:其二是大部分台站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明显偏多、晴天日数少、日照不足;其三是雨(雪)天气过程后.高山和高海拔地区形成了短时积雪,普遍出现了霜冻:其四是近几年5月的气温由偏高阶段转入偏低阶段。2004年5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比2003年同期偏低,但从40多年来温度的变化看.除个别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异常外,今年5月的气温波动仍属正常。  相似文献   

13.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土壤的湿度状况对中国的高温热浪产生重要影响。这项研究成果《陆-气耦合增加中国的高温热浪》在10月26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进行了发布。这项研究可能会对改进中国高温热浪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戴巍 《知识窗》2006,(8):50-51
耐热 一般来说,人体的耐热本领还是相当强的。我国吐鲁番地区的最高气温曾超过49℃,有些国家的气温可达到50-60℃,然而大家仍能活下来。英国的布达格金和琴特里两位物理学家为了实验,在面包房里甚至短期忍受过160℃的高温。带进面包房里的牛肉和鸡蛋烧熟了,物理学家却依旧好好的。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东北地区气温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董满宇  吴正方 《资源科学》2008,30(7):1093-1099
运用MHF小波分析、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及Yamamoto法对东北地区91个气象站点近5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了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存在着明显的增温趋势,变化幅度为0.36 ℃/10年,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增温幅度,冬季和春季对东北地区年均气温上升趋势贡献率最大,两者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6 ℃/10年和0.4 ℃/10年。年、季节的温度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温而言,近50年来整个东北地区的升温幅度较大的地区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大部及大兴安岭山地北端;大兴安岭南端、燕山山地东侧,辽河平原、辽东山地及长白山地大部变化幅度较小,本溪周围为整个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东北地区气温年变化具有明显的14年振荡周期,年代际特征明显,突变点分别为1964年和1988年,后者为强突变点。  相似文献   

16.
控制温湿度。草莓花期,如遇0℃以下低温会丧失授粉受精能力,30℃以上高温也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因此,在冬季及早春,大棚内要套中棚再加小棚,并在地面覆盖地膜,力争棚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达到5℃以上,最低不低于0℃。在气温较高时,采取通风等办法,使最高温度控制在32℃以下。湿度过大影响花粉萌发和昆虫活动,不利传粉受精,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常用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原气候概况及未来气候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主要属高山气候,干湿季分明,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全区大部地区降水量集中在5~9月,夏季降水占全年90%以上,东西部降水相对独立,南北气候也有较大差别,降水量从西藏的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特点为西北部偏低,东部相对偏高,夏凉冬冷,冬季气温呈自东向西递减分布形式。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属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40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西藏地区除阿里地区和聂拉木夏季降水呈逐渐减少趋势外,全区大部分地区为增多趋势明显,气温明显高升,各地气压也有显著上升,特别是夏季,气压上升更加明显。预计西藏地区降水量将波动上升,气温持续攀升,含氧量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资源科学》2015,37(12):2501-251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②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高温热浪的季节);③年和秋季强降水阈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夏和冬季强降水阈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夏、冬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亦随年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秋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持续干期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呈现上升趋势;④东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夏季与春季、秋季为极端降水事件易发的季节,极端事件增多,且向西部蔓延。年与四季的持续干期的分布均呈现西长东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三江源东部达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野外雪深观测站点2013~2014冬半年原始雪深数据以及同步气温数据,对达日站点冬半年的典型融雪过程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最高气温低于0℃,该地区的融雪过程在0℃以下就可以发生,甚至在-20℃~13℃也有明显融雪过程;积雪深度下降持续时段与正变温时段在时长上基本一致,增温过程相对于实际增温值更能影响到雪深的下降过程,融雪期正变温对积雪深度变化有积极地影响;融雪期雪深与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融雪期之前6h之内气温影响雪深变化,该地区日出后的热力条件影响到当日积雪消融状况,达日2013~2014冬半年融雪期超前30min和同步气温对雪深变化有显著影响;融雪期积雪深度与气温大致呈线性关系,且雪温线性关系与积雪的厚度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粟周熊 《知识窗》2007,(7):52-5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称:全球正在变暖,在未来100年内,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1摄氏度到6.4摄氏度。全球变暖将带来高温、热浪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预测100年后,海平面将上升0.2~0.6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