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波  黄明光 《文教资料》2007,(19):163-165
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被服务者,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最终受益者和反馈者。本文对上述三个角色,从理论和个案中分别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以往的“课程实施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校本课程的研习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本文主要论述教师承担起上述四种角色的必要性以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扮演这四种角色。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以往的"课程实施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传授者"、授课过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成长的有效引导者和积极评价者的多重角色。本文主要论述教师承担上述角色的必要性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扮演这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4.
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多种角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者、校本课程开发氛围的造势者、校本课程开发决策人中的首席、校本课程开发条件的创造者、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文化的建构者。唯有如此,中小学才有可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5.
李小花 《考试周刊》2013,(63):18-19
随着校本课程在课程资源中地位的凸显,我国以往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已远远不适应课程开发的新趋势,教师角色转换势在必行。本文从校本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内容,并就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因材施教面临着现实困境的时代背景之下,校本课程开发为我们挖掘与扩展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价值与规诫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校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点赋予了因材施教以新意并改变了其存在状态,使其原有价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视角下得以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它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但是,一直以来,由于课程都是由国家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许多人提出了以下问题:1.非要开发校本课程吗?2.开发校本课程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毕竟是新生的事物,根据人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在校本课程出现的初始阶段,这三个问题是普遍问题,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这些问题更突出。(一)开发校本课程是落实…  相似文献   

8.
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严重滞后。因此,对于农村地区校本课程或教材的开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和契机。二是要善于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关键。三是要勤于实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验证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促使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获得了制度的保障和法律的认可。教育公平的话题,依旧凭其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独特价值备受关注。通过研究教育公平,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分析校本课程对教育公平的功能所在,基于"目标模式"审视校本课程开发,透析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里的教育公平,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因材施教面临着现实困境的时代背景之下,校本课程开发为我们挖掘与扩展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价值与规诫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校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点赋予了因材施教以新意并改变了其存在状态,使其原有价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视角下得以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