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铁锤  王莹 《新闻知识》2007,(11):33-35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体,中国电视文化既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一方面,可以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来观察和阐释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语境。这就决定了电视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和转换。  相似文献   

2.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族学者、媒体工作者和独立导演拍摄了一批反映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主要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跨度之大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当中绝无仅有.在对主要创作人员展开访谈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上述纪录片主题内容和文化标志的分析,探讨了这三组纪录片叙述方式与文化表征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文献采访工作科学管理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50年代,馆藏文献多以关注读者需要、增加文献的收藏量为主,可以说是读者控制馆藏文献的时期.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永无止境地追求文献数量增长是不明智的,收集文献开始转向注重学科领域发展,以使学科藏书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概况: 我国的电视美学研究,是与电视事业发展几近同步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发展水平是齐头并进的。从总体上说,我国电视在实践上的腾飞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电视美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也是在这个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这10年的电视美学研究,也大体上概括了当代中国电视美学研究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6.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镜像》: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王岳川著 2001年6月出版 该书从跨国语境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层面,讨论当代中国文化思潮与文艺美学的多重复杂关系,对90年代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思想症候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剖析。作者在对后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真实动态的影像符码在传播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成员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它是以真实去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纪录片创作趋向繁荣,而当代纪录片创作更是走向多元化.将当代纪录片置于整个传播体系中考察,可以发现其通过文化策略、情感策略、市场策略、叙事策略诸方面完成了作为提升民族认同感及国家形象的认知中介和载体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8.
王灿 《编辑之友》2016,(5):95-98
在20世纪30年代, “杂志热”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出版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而杂志的大量出现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造成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杂志,出版的时间都相对短暂,其出版与经营也颇具特色.与五四时期所出现的杂志不同,这个时期的杂志种类更为丰富完善,内容更为自由多样,无论出版者或阅读者,都体现了杂志“杂”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食养文化是中华食养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该时期的饮食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人饮食的借鉴、对当代饮食的创新、对后代饮食的影响,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均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评史初探》,赵晓梅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6月版本书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出版文化、书评传媒、书评作者的概括及各个时期书评发展的观察与特点分析,具体论述了自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之间一个半世纪中中国书评的发展历程。作者将中国近现代书评发展史分为:中国近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国的出版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机勃勃,卓有成效,是当代中国出版史上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之一,是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青年一代的文化程度和阅读状况的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在中国,青年与书刊的关系是互为影响、互相促进的,两者之间谁也不能离开谁,谁也不能忽视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推动我国当代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分析了隋唐时期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的内涵,探讨了隋唐时期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存在动因,指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隋唐时期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报章上的新闻漫画明显地减少了,究其原因,可能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然而,从中国漫画史及新闻排版、印刷技术发展的现状等方面分析,也不能说清。当代中国漫画的两个繁荣时期,即30年代和50年代,都与当时的政治运动息息相关。漫画和小品文一样,在政治斗争中,似投枪、匕首,能够发挥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如鱼得水,得以大大发展。近年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这并不等于漫画从此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是  相似文献   

15.
《热风学术》的主题是文化研究,并且是“中国的文化研究”,打开书页,闻不到那种后殖民时期的新学术殖民气息,而能看到的是对“中国问题”的关切。房地产与城市空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人状况、中国改革物语、超女现象与大众传媒、汶川地震观察……这些主题互相之间缠绕渗透,绵密的互文关系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反而会有些担心,不多玩点理论,不多制造点学术时尚感,怎么吸引眼球?编者自述,“以‘学术’方式关注当代中国”,我的理解是,务必突出文化研究——打引号的“学术”在当代中国的作用。“作用”这个词有点危险,大概是“纯学术”研究避之唯恐不及的。现代学术逐步变成产生于学院,消化于学院的一种东西,也可以被定义为消费品,其消费品格充塞着行业潜规则,一荣俱荣,一损皆损。但文化研究出现以后,这种格局据说要被打破,因为文化研究的本义,就是反对那一套学院分工制度,用各种不拘一格的方法、理路,切入当代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游击战”。  相似文献   

16.
杨莉芳 《东南传播》2010,(11):94-97
古典戏曲与当代传媒的结合由来已久,这既是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扩大传播的需要,也为当代传媒丰富传播内容、建立民族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组合,其中的“改编”二字需要深入研究,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经典在当代社会中以怎样的方式被传播和接受,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化对传统艺术是如何吸纳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17.
贾柯 《传媒观察》2014,(3):23-25
文学的动向,是社会与时代重要的文化坐标之一。由于现代传媒的出现,消费时期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种种因素对当代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新的表征现象也带来了当代文化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传媒为切入点,探讨现代传媒出现发展,新文化秩序正在建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19.
武侠文化与武侠小说,分别在清朝末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及50至80年代的香港形成过三个高峰。但无论哪个时期,都是对当下社会政治形态和大众心理的反射清末:"侠""官"相互依存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年的文化是一种以皇帝为中心的皇权文化。人们没有公民意识,中国文化自身并没有生长出皇权以外的制度想象,面对社会问题时只能在皇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档案》2000,(4):40-42
在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绝唱中,最能为当代国人所传诵者,当首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长征》诗的手迹,就现在所知,仅有两件,一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书赠美国记者斯诺;一是60年代初赠李银桥的,这就是国人熟知的《长征》诗手迹.《长征》诗及此幅手迹,被人们称为当代的"诗书双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