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渎神语与性亵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哲学传统、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各自语言中的渎神语与性亵渎语的使用环境、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不尽相同。而这恰恰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许多语言禁忌,而委婉语也就应运而生。委婉语可以礼貌的避免需要讳言的表达,促进交流的和谐进行。死亡是最常见的禁忌话题之一,但大多数人都对这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有着抵抗和恐惧,因此不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都异常丰富。然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同语言一样,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不同文化的烙印。本文即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从宗教信仰,等级观念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比较中英死亡委婉表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各民族文化中用以荷载意义的口头有声符号系统,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记录用书面符号系统,以民族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文字是一组附着于语言的文字因子。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呈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真实内涵。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对全球背景下维系民族文化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维系了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民族团结和谐的典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地方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迟滞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寻求培育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保持和促进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迁徙后 ,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往往导致其文化的变迁。住所由游牧向定居过渡 ;饮食在以食肉为主的同时 ,粮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服饰、发式、语言、丧葬习俗、婚姻习俗、宗教信仰等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也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和精神植被,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源泉。在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待进一步展现,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价值,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造就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也是人类的精神源泉。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明显缺乏民族文化的教育,如果希望民族文化根深蒂固在我们的信仰中,那么在学前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就意义重大。一个民族的发展要靠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要求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学习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而学前教育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古代语言崇拜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人类对自己的语言充满了神秘的推想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禁忌、迷信巫术、神话传说中都可找到“语言崇拜”的踪影。至今 ,“语言崇拜”现象仍在许多民族及部落的语言文化生活中留存着。1 语言崇拜的缘起———神的属性、神的代码。人类对语言的崇拜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文化。原始时期 ,人类对自然神及拟人神的崇拜 ,实际上都是人类外化自我的表现。“万物有灵论”的迷信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 ,人们推己及物 ,想象宇宙万物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情志、语言 ,能与人交互沟通。由于远古初民分不清人与自然的不同 ,分…  相似文献   

10.
语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是各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一种语言词汇都能折射出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展示了中西文化多面的差异性,进而强调了文化差异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英语言在网络中的通用性以及西方国家自身所具有的向外“扩张性”和“入侵性”,致使某些学者担心未来的民族文化将趋于“单一化”。但若是从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产生发展、交流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层面来看,“多元化”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承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绽放和孕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无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肥土沃壤。因此,当今时代,研究、挖掘、开发和发展地域文化,既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中国境内的主体民族汉族已经形成.内地与缘边各民族间存在的发展差距,使彼此在文化上、心理上产生激烈的冲突和差异.随着国家统一和边疆的开发,人口迁移和民族迁徙,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既推动了汉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作为一个人成年前的重要准备阶段,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的压力,人格特质也在这一阶段逐渐趋于稳定,因而这一阶段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特点的变化与发展最频繁的时期.以往的研究中,大学生常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讨论,但是鉴于我国为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同时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具有重要的文化承载作用,每位大学生无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其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绪反应等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普遍性的同时,包含着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方法,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人或人群根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依赖性、持久性、普遍性的特点,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文化分为实用价值、物化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得到、计算到的、有价可寻的,随着时间的变迁其价值也会发生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依赖性较强,在价值文化中处在表层位置。物化价值的“实物”已失去原有意义,而是赋予另一种意义,这种价值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较长,在价值文化处在中间层次。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民族精神,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只有在民族被同化或消亡时其精神价值才会根本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物”依赖性最弱,但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文化中所处在核心位置。研究目的是为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影响,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普遍不高。但民族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对写作教学来说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将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就读高校当地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傣掸泰等民族的地理分布 傣、掸、泰等民族的共同文化特征这一论题,不但内容繁多而且关系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我国云南及东南亚诸国众多的同语支民族,还要涉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历史关系。为了简明起见,本文仅从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和泰国的泰族的主要文化特征进行扼要论述,偶而兼及老挝和越南的泰族和泐人。由于他们族源相同,语言一致,风俗习惯相似,加上傣、掸、泰等族都自称“傣”,因而在本文中统一简称为“傣语民族”。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宗教信仰、姓名称呼、老龄,数字以及隐私话题等禁忌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人类文明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德宏州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充分发挥德宏州民族文化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重视和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民族文化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从阿昌族的家庭教育看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在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对本民族成员的成长、民族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使阿昌族的民族语言、传统生产劳动方式、风俗习惯等得以代代相传。牢固的婚姻制度,以及重视母亲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等是阿昌族民族文化通过家庭教育有效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