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3,(10):10-10
新西兰教育部门最近表示,今年新西兰留学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无配额限制,无须雅思成绩。但是,不管是留学生人数的限制还是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是对留学生自身素质要求的提高。去年3月新西兰政府试行了针对国际留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2.
导语:自20 0 4年起,新西兰政府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前往新西兰留学,在保障国内教育质量,完善留学生服务体系,建立严格的教育监督机制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此外,新西兰政府还重金奖励海外留学生,并减化签证程序,缩短签证时间。在2005年新年到来之际,新西兰政府又与我国中信实业银行签订中国学生留学贷款项目协议书,为打算赴新西兰读书的中国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更多的人完成留学的梦想。更为重要的是,新西兰移民局已做出承诺,该项目使留学签证申请人或者父母更加容易证明他们有经济实力支持在新西兰留学期间的花费。也就是说,无论签证申请人是用自己的钱还是通过贷款形式留学,新西兰移民局对他们一视同仁。那么,到底该贷款项目如何运作,怎样申请,具体程序是什么,有何要求,请看本刊记者从新西兰大使馆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中国"小留学生"现状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由于新西兰大力推行教育出口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国际学生,我国前往新西兰的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小留学生"更是增长迅速.随着中国"小留学生"在新西兰数量的增多,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在对新西兰的中国"小留学生"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影响未来留学新西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关中国"小留学生"留学新西兰和我国政府加强留学教育管理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俊江 《海外求学》2004,(11):46-47
继去年9月新西兰教育部长马勒德访华,就语言学校倒闭事件发表声明来消减其带给新西兰教育的不良影响后,今年5月14日,马勒德又来到中国,在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向记者重申了新西兰教育系统的优势,并宣布了新西兰政府已经和即将推出一系列留学政策,以便更好地为留学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教育出口经济,也为了提升新西兰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新西兰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海外留学生的新政策,加大了对海外留学生的资助力度,实行国际博士研究奖学金计划,下调海外留学博士生的学位费用,并特别出台了一些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科:新的奖学金计划继开设国际博士奖学金之后,新西兰政府近日宣布,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一个针对本科阶段的新的奖学金计划——“新西兰国际本科奖学金”(简称NZIUS)。据新西兰政府统计,现有2.3万多名中国学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参考》2012,(13):26-29
随着留学大众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专家提出了应警惕“留学负现象”的发生.加之媒体的各种负面报道.不由令外界对留学生真实状况产生困惑。到底留学生经历着怎样的生活.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教育管理部门更希望能寻求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据新西兰教育部统计.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集中在奥克兰和汉密尔顿.也即集中在驻奥克兰总领馆领区范围内。为此,驻奥克兰总领馆教育组对领区内中国留学生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优惠的留学政策,吸引学生的留学选择.近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制定出系列的留学拉力政策,有效促进了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借鉴韩国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完善"一站式"的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近日,新西兰教育促进会在京宣布,新西兰政府成立了“新西兰国际本科奖学金”。该奖学金覆盖全部学费,通过申请者可望在明年6月、7月赴新西兰8所大学进行为期3年或6个学期的全日制本科学习。受新西兰驻华使馆委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新西兰皇家英语学院副院长、新西兰籍华人教育专家刘自和先生。基于其多年的中新交流经验,他向读者介绍了新西兰政府对中国学生在新留学、打工方面的要求和新西兰留学、移民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新西兰怀卡托(Waikato)大学和奥塔哥(Otago)大学的学生前不久上街游行,抗议新西兰政府在来年将学杂费上涨23%的决定。这两所大学就此事件向新西兰教育部分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只有1/3的国际学生认为他们所付的留学费用是“物有所值”。在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对所受教育的经历最为不满,  相似文献   

12.
当新西兰移民之门已经关闭,而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又急剧上升之际,向往新西兰这个美丽国度的人们不免又多了几重担忧,今后,去新西兰留学还有路可走吗?为此,记者专访了新西兰留学事务专家、北京金东方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留学业务部主任胡本未先生。  相似文献   

13.
俊江 《海外求学》2003,(18):18-2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新西兰的国际学生中发生了一系列意外事件,此事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今年8月5日,新西兰教育部长马勒德先生签发了新修改的《关于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修改后的规则是新西兰政府为加强保护国际学生而出台的一项举措。马勒德先生说:“新修改的规则将大大提高新西兰的教育质量”,“使新西兰在对来自全世界留学生的照顾和福利方面站在良好实践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4.
该文于2003年4月4日刊登于新西兰最大的英文报“New Zealand Herald”By FRANCESCA MOLDpolitical reporter 新西兰政府正打算收紧留学生政策,以避免像近  相似文献   

15.
英国吸引外国留学生新举措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英国政府为了增强英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来英国留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大海外宣传力度、降低学费、推出留学新模式、促进签证制度的规范化等。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借鉴英国留学生教育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据新西兰驻华使馆文化处发布的最新教育消息显示,新西兰政府刚刚公布了两项有关国际学生的新政策,均与国际学生去新西兰攻读学位有关。去新西兰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将能从中受益。奖学金项目猛增2005年,新西兰政府将向攻读博士学位(仅限于研究课程)的学生和学者最多颁发40个奖学金。来自65个国家的学生和学者有机会申清,中国是其中之一。该项奖学金叫“新西兰国际博士研究奖学金”,简称NZIDRS。  相似文献   

17.
短波     
《留学生》2014,(4):4-4
新西兰政府推新政:硕博留学生打工不受限制 2014年1月,新西兰政府推出新政,允许所有在优质学校就读14周以上语言课程的留学生,每周可以兼职工作最多20小时。而就读新西兰研究型硕士或者博士课程的留学生可以自由工作,不受时间限制。据了解,在此之前,新西兰大部分地区要求学生修读12个月以上的课程,才能拿到工作许可。也就是说只有读本科或研究生的留学生,才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而读语言课程的学生是没机会的。  相似文献   

18.
5月7日,新西兰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移民局参赞WAYNE LEVICK和签证官GILLIAN JOHNSON(庄洁莲)等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他们说明了目前赴新西兰移民、留学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赴新西兰留学、移民方面的要求及政策作出详细说明。 以下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具体的统计数字:1998年11月1日,新西兰政府公布了3000个学生配额,目前总申请人数已达到3242人,批准率为31%,平均处理时间为8-12周,从递交申请到面试大致需5-6周。 综合评价从1998年至今的全部4000配额,其总体的申请成功率为40%,目前已被使用的配额数为1289个。也就是说,现在还有2711个配额等待中国留学生填补。 另外,新西兰普通技术移民办理时间为4-6个月;家庭团聚类办理时间为6-9个月;人道类为一年之内。 目前,只有新西兰大使馆北京办公室可以办理移民和留学。其上海办公室预计在今年7月份开馆,但上海办公室具体开展哪些业务,尚未最后决定。 本期主要针对赴新西兰留学方面的事宜向读者作出具体解释,关于新西兰移民、定居方面的问题,我刊将于下一期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06,(12)
2006年是留学回暖的一年。各国在欢迎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同时,也对留学生的质量进行着更加严格的把关。近日各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与海外教育机构代表汇聚一堂,介绍了各国2006年的国际学生政策以及2007年的留学趋势。日2006年只有半数获签日领馆教育领事锅冈崇表示,1983年,日本还只有1万名外国留学生。此后,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留学生赴日。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0万人。2006年,有近12万名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炳照 《教育学报》2009,(2):126-128,F0003
2005年11月,我有机会去新西兰参加一次世界华人教育研讨会,其中一个课题是“华人留学新西兰”,并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在新西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他们自然地交谈,倾听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甘苦,感慨良多。四年后,读到白莉民撰写的《出国留学与预想不到的问题——新西兰中国留学生生存报告》,颇感亲切。读后更觉得是一部风格独特、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