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薛惹 《华章》2011,(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未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瘩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丰富多彩的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绽放光彩,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精心设计阅读的范围,耐心指导阅读方法,用心巩固阅读的成果三方面阐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作者从以趣味性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生活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闪烁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些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染和陶冶情操的最佳资源.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情感体验贯穿于阅读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计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2.
宋娟 《华章》2007,(1):120-1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做法,无疑对初中语文教学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一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最新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离不开英语阅读,离不开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集中表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英语阅读速度和英语阅读记忆三个方面,英语阅读理解力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英语阅读能力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等三种图式决定.从阅读的生理机制来看,阅读的根本机制在大脑,阅读要靠大脑的思维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的英语阅读必须依靠个体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朱娟 《教师》2010,(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能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代阅读观也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带着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主动理解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所以,如果有学生认为范进不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