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五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意见不一。有人据五四的“批孔”运动,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孔子现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本文从他的孔子观入手来重新认识“五四全盘反传统”论,认为五四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五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意见不一。有人据五四的“批孔”运动,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孔子观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本文从他的孔子观入手来重新认识“五四全盘反传统”论,认为五四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  相似文献   

4.
对五四反传统的几点评估程虎啸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升温,儒学、儒家伦理价值又一次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鉴于某些研究者在反“近代激进主义”、反“反传统”,呼吁“文化保守主义”的基调下要求“超越五四”,因此很有必要再次审视五四的反传统问题。一、作为官方意...  相似文献   

5.
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否是全盘反传统这一问题,学术界有过长期激烈的论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糟粕部分,笼统地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不确切,更不能说是激进反传统、“全盘化”反传统。  相似文献   

6.
“五四”完成了反帝和提倡科学的历史使命,但是还有一个使命没完成,就是民主的使命。要继承“五四”,就要反思历史的功过,必须有一个纠过的任务,即把打倒孔夫子、全盘反传统这个偏纠正过来,应该把最根本的“仁”道树立起来,才可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化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又是文化素质教育中应有之义。对传统文化不能“彻底决裂”,只能对其扬弃和转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贵和持中”的和谐精神、“正道直行”的正义精神以及修身、礼仪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而其一以贯之的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本文从逻辑与历史、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高度探讨了决裂论的真实内涵、辩证性质、决裂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等问题,并结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揭示了决裂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周年了。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学倡导者为完成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文学范式转变,采取的是与“五四冶断然决裂的态度,对五四话语及五四传统形成巨大的冲击.“五四冶一代成名作家纷纷受到贬斥和攻击,作为“五四冶之后诞生的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小说月报》主编的茅盾也未能幸免.在革命文学倡导者咄咄逼人、四面出击的强大攻势面前,茅盾虽然也曾作过有力的回应,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他已经开始自觉接受规训,以便能够重新回归到左翼阵营之中.然而作为“五四冶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却并未彻底放弃对五四话语的坚守和阐扬,从而在左联时期为延续五四传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伦理道德革命入手,集中批判封建礼教,这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五四运动的缺点主要是思想方法问题,决不能和“文革”相提并论。对待传统文化必须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全盘引进和三十年代中外文化的剧烈碰撞,四十年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渐趋认同民族传统.本文从民族化意识的苏醒、民族化文化的实践探索、民族文化的创新等方面,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中国社会形态、群体心理等背景方面,论述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原因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6.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7.
超越五四不是向后翻到旧传统中去耿云志近几年来,国内颂扬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颇有市场。其一是攻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性反传统”、“全盘西化”,造成传统文化断裂,破坏了中国文化绵延不衰的命脉。如果说,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青年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中期之后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中,李贽是最为激烈的一位,他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富于叛逆精神的“另类”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影响直接成为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五四新文化以与旧传统决裂为号召,但也有意无意中感受到了传统的赐予。比较鲁迅与李贽在思想性格方面的传承与变异,可以约略见出其中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五四"反传统"的合法性以及是否造成"文化断裂"的问题,学界始终众说纷纭,理解五四的深层精神,需回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新时期对五四"新传统"的传承影响等分析,重审五四"新传统"与五四"反传统"问题。作为传统文化史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五四都不应该被看轻,或者回避,正确认识五四新传统,有利于重构当代民族文化传统的重任,且推动着五四研究往更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