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唐代文馆系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文化馆所的统称。各馆文士因所从事职务的不同,社会角色内涵和规定性也彼此相异。文馆文士或在朝或在野,朝野之间的迁转促使文人地域空间流动。因此,从社会角色这个特定角度来考察文馆文士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文士群体共相,二是文士角色流动。通过对文士社会角色的研究,以期引起对唐代文士群体性和流动性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唐代国子监的学科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占据大量史实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了唐期三百年间国子监的学科设置问题 ,认为唐代国子监是下辖七学 ,而非六学。尤其详细地考证了了唐国子监七学之一的广文馆的存废问题 ,认为自广文馆设立于国子监之日起 ,至唐朝灭亡 ,广文馆都始终存在于国子监中 ,而非学界所认为的在安史之乱后便被废置了。  相似文献   

3.
一在论述唐宋时期的古籍整理之前,有必要先简述主持这项工作的机构及其沿革。唐代的主管机构是宏文馆、史馆、集贤院(以下称三馆)。宏文馆原名修文馆,武德四年始设,后五易其名,于开元七年改定,宋代改称昭文馆。史馆系承隋代旧制。集贤院原  相似文献   

4.
性别天然地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来说,性别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又展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唐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主要包括发现女性书写的添加式研究、阐释女性特质的内涵式研究和关注性别互动的发展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博士官是秦代国家图书的主管者、政治事务的参议者,担当了后世文馆学士的某些职任,可视为秦代版本的文馆学士。以此为依托而建立的秦代博士制度是唐宋学士制度的远源之一。秦始皇令博士官以文学身份待诏宫廷,最早开始了文臣从驾奉诏作诗的尝试,说明秦代博士还兼充文学侍从、词臣角色。他们从驾期间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组游仙诗,时代要早于汉武帝立乐府好多年,在诗歌题材上具有开创性。总体上看博士官是秦代文学的建设者,他们丰富了秦代文学的作者谱系、创作方式、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诗歌发展到巅峰阶段,并持续200年的繁荣局面.散文的革新、传奇的兴盛和词的成熟,也是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突出标志.尽管自宋代以来,唐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是显学;但从总体上研究以诗歌为中心的唐代各体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研究唐诗在与各体文学的交融互动中,广泛吸收他体之长,开拓新变,从而导致一盛再盛的局面的论著,却始终未见.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主要围绕唐代西域与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与文学传播研究,典籍整理及文献考订,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30年,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成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举行了大量的学术活动,促使唐代文学研究全面展开并走向深入;出现了一大批专著和论文,使唐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唐代文学研究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反思近30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发现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如研究领域应向纵深发展,研究方法需要融会贯通,国际学术交流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唐代文学研究历来为其大端,这从每年都有100部左右的专著出版,便可知其大概。正因此,研究唐代文学较之研究其他朝代的文学而言,研究者在选题方面就更应注重其创新性,否则就会给人以重复之嫌。而由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学者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具有开拓疆域、填补空白的功力之作。  相似文献   

10.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是柯卓英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专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著者论析唐代诸多文学传播现象及特点,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文学与传播的宏富世界,其中所蕴含的传播理论推动了古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与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在文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名师风采     
<正>康震,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获评、入选全国模范教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北京市人大代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唐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中国唐代文学学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唐代文学研究历来为其大端,这从每年都有100部左右的专著出版,便可知其大概。正因此,研究唐代文学较之研究其他朝代的文学而言,研究者在选题方面就更应注重其创新性,否则就会给人以重复之嫌。而南北京群青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学者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具有开拓疆域、填补空白的功力之作。  相似文献   

14.
汉魏两晋秘书监是当时的主要文馆,其组织机构、功能职掌、人员选任都与当时文学结缘,其创立为当时文人活动提供了一个进入文坛中心的新舞台,其所从事的藏书、编书、著书、校书等活动,聚集和培育了大批文学人才,从不同侧面影响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绍本《兼山堂诗序》云:“自古诗人多出幕僚。”文人游幕是历朝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分别在战国、唐代、清代达到三次高潮。而战国乃文学的非自觉时期,游士活动尽管对其时文学产生影响,但很难作为文学专题进行学术研究。唐代,文人游幕极为普遍,亦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戴伟华先生《唐代幕府与文学》(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即最早对文人游幕问题进行细致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与幕府密切关联的明代中后期文学及清代文学的发展则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道教在唐代的特殊地位,唐代文人对道教的崇尚以及游仙之作阐述了唐代文人的崇道之风,认为从道教的角度研究唐代文学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相似文献   

17.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归属于文学研究领域,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则划归于历史学研究范围,因此文史两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习惯于在各自的领域内选题爬梳,较少跨出学科边界,专题性研究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深入检讨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令人可喜的是,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一书的问世,以其难能可贵的驾驭跨文史两学科研究的深厚功力,对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进行了专题性的探讨,不仅为我们分析唐代文言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 ,以唐代为分水岭 ,形成前后不同的两条主流。唐代以前 ,传记文学的重心是史传文学 ;唐代及其以后 ,传记文学的重心是脱离史书的杂体传记。张新科教授最近出版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西北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出版 ) ,以唐前史传文学为研究对象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唐前史传文学研究》在绪论部分首先全面论述了史传文学与历史、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唐前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研究唐前史传文学的意义、方法等 ,认为史传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性质 ,不仅…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是一部以唐诗为主而旁及散文、传奇和词的文体研究的专著。该书把握核心命题,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方面展开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的研究,实现了通识与专精的很好融合,表现出独特的学术眼光,同时对唐诗与其他文体之间复杂的文学现象充分具备了解之同情,是唐代文学本位研究的一大推进,对于今后唐代文学研究的方向和缺陷,将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扭转之效。  相似文献   

20.
高烈 《语文知识》2012,(4):11-12,5
唐代安南文学的发展与唐代的文化政策有莫大关系,本文即以"南选"制与科举制为中心,简要探讨其与安南文学发展之关系,进而探讨唐代文化制度对安南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