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宗祥 《中国钓鱼》2023,(12):84-87
<正>钓鱼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难忘的回忆。我6岁那年生活在青海省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县城里,直到1991年离开,整整在“母亲河”畔生活了39年之久,钓鱼也钓了39年。从缝衣针做鱼钩,野柳枝做鱼竿……经历了太多的钓鱼传奇故事,也遇到过许多民间钓鱼的传奇人物。20世纪50年代那会儿,黄河里有很多很多鱼,有沙疙瘩(野鲫)、蛇扁头(鲇鱼)、翻嘴鱼(重唇裸鲤)、绵鱼(花斑裸鲤)、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3.
1.根据季节。把握鱼汛。由于每个海钓爱好者所在的海域不同,生活的鱼种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海域,同一鱼种,因季节不同,鱼获量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有的鱼常年有,有的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掌握所钓海域鱼类的洄游规律,根据鱼汛出现的最佳时期,选择最佳钓期,对于海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鱼汛,我本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查阅钓鱼日记。大部分老钓友都做钓鱼日记,  相似文献   

4.
钓乐     
钓鱼这事,以前总认为是游手好闲的人才做的,有正经事做的人,谁会跑到水边去问问干耗时间?那时候我弟弟他们爱钓鱼,我认为那是贪玩,不想做家务活。当然,有鱼钓回来,那还是高兴的,赶紧帮着大人剖鱼、洗鱼、煎鱼,全家每月定量供应的几两油,平时省着吃,这会儿不吝惜。油滋滋地地响,鱼香味地飘出来,全家都兴奋。后来我弟弟他们成家了,做了爸爸了,这钓鱼的瘾头依然还在,我的小侄女们经常跟着她们的爸爸在鱼塘边度过一个个周末。这时候钓鱼,真正是因为闲了。如今时髦的同叫休闲。喧嚣的现代城市文明把城里人逼到了郊外水边去喘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老钓鱼迷。幼年家住江边,从10岁起就提竿携篓加入钓鱼族了。多年来自钓自做自吃是常事,做鱼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两种。  相似文献   

6.
钓鱼论虾     
朱剑飞 《钓鱼》2013,(15):24-25
钓鱼常常与虾分不开,从以前的单纯用虾做饵,再到虾粉,以及路亚中的拟虾饵,使得鱼与虾愈发的密不可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事实上大鱼不但能吃小鱼,也是能吃小虾的,尤其是河里的草虾更是大鱼的最爱。我发现,钓鱼中有了虾的帮助,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张兰舸 《钓鱼》2006,(2):23-23
用手竿钓鱼,能否准确地把握提竿时机,是考验一位钓手钓技水平的试金石,也是获鱼多少的关键。本文要探讨的就是——与鱼的品种及个体大小相关不同品种的鱼,摄食的特征也不同,有的鱼吃饵轻柔,有的鱼吃饵凶猛。比如鲫鱼,当它发现食物后,并不马上吞食,而是看一看,转一转,用尾巴扇一  相似文献   

8.
说到钓鱼,相信许多钓友和我开始学习钓鱼时一样,认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技术要学习的,只要准备好钓具,找个有鱼的水塘或者水库把钩有鱼饵的鱼钩抛到水里,静候鱼来吃饵就是了。  相似文献   

9.
从小的时候起,我就很偏爱吃鱼,无论是炖、煨、炸、蒸,总是绞尽脑汁儿变着法儿吃。后来,自觉只吃鱼已不尽人意,于是,从市场上买了鱼回来,先放在自家池内养起来,并且拿出纸、笔、墨细心描画,顿时,一条条活灵灵的鱼儿跃然纸上。嗅着这带有墨香味儿的“鱼儿”,那滋味儿好舒心呢!正在我沉醉于吃鱼、画鱼之际,一个偶然机会把我引进了钓鱼世界…… 那是1992年的秋季,我出差来到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省银川市。宁夏是一个物  相似文献   

10.
陈诚  蔡迎红 《垂钓》2001,(6):77-77
要问:“钓鱼为了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绝不是为了吃鱼!我从未听说哪一位是因为酷爱吃鱼才成为钓鱼迷的。首先,养鱼塘论斤收费,鱼价高出市场一大截,想吃鱼去买就是了,何必当那个傻帽儿;其次,在论竽收费的鱼塘里,苦守一天不一定能钓到几条鱼,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的(也许长年累月天天钓的钓友无此感受),也不合算;再说,就算找野塘钓吧,没人管的沟渠水塘要么被污染,要么被电、毒、炸得面目全非,都不知到哪能找到像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垂钓》2012,(11):76-76
你有没有以下几种症候:1.如果决定明天钓鱼,今天夜里一定失眠:2.钓起鱼来总忘吃饭,只管鱼吃不管人吃:3.本来不缺渔具还一味添置,总教育孩子别乱花钱,到自己这就管不住了;4.这个症状不好描述,但老婆的一句话说出了大概:干别的事不行,一提钓鱼就来精神了……这种病能治好吗?  相似文献   

12.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13.
刘禹耕 《钓鱼》2004,(15):19-19
钓鱼书刊上不只一次地刊登介绍“钓草”的要领,使许多初学钓鱼的人少走了许多弯路,从而缩短了从钓不到鱼到钓得到鱼这个尴尬的过程。据笔者30年的垂钓实践,知道了钓鱼要钓草只成功了一半,有意识地找草而钓,就像只知道哪个塘口有鱼,但具体怎么钓还有许多讲究一样。  相似文献   

14.
一啸  李安景 《钓鱼》2014,(13):52-53
越来越觉得钓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外出的由头,至于是否有鱼获、鱼获多少似乎早已不再重要。多年前也曾听一位朋友说过想吃鱼时反而是去市场,钓鱼只是钓,并不在吃。当然,也有朋友很执着地坚持要吃自己钓的鱼,市场的鱼没法吃,要找水质好、环境好的地方钓的鱼才有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伏治友 《钓鱼》2004,(22):16-16
2003年,我在广东生活了一年。期间,钓了不少鱼,也看了不少人钓鱼,发现那里的人们钓鱼大都使用悬坠钓,而这种悬坠钓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悬坠钓有许多不同,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一、注意选好位。遇大风天钓鱼,选好钓位至关重要:如果选在下风口顶风钓鱼,鱼获则多;如果选在上风口顺风钓鱼,鱼获则少,或者根本钓不到鱼。这是因为下风口由于风浪作用,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远远高于上风口。下风区域由于含氧量高,鱼儿就活跃,吃饵就积极,相反在  相似文献   

17.
川味泡菜鱼     
中国有句俗话:“玩在苏州吃在川,巴蜀儿女多食仙。”的确,四川人好客,又好吃,谁下厨都能做出自己最拿手的家常好菜。尤其我们钓鱼人,学会了钓鱼,更学会了做鱼。今天,我就将自己常做常吃的“川味泡菜鱼”烹饪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外地他乡的客人,蜀川故土的朋友都来做,都来吃,都欢乐。  相似文献   

18.
食鱼之乐     
焦广庆 《钓鱼》2010,(7):64-65
在我国吃鱼的历史和钓鱼的历史一样悠久,当年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辛苦磨制骨头鱼钩,钓上鱼来,垂钓的乐趣恐怕还比不上食鱼的乐趣。而那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名句,更是把鱼和熊掌同味啊。  相似文献   

19.
姚军 《钓鱼》2013,(8):48-49
老徐头是县建的一位职工,后来由于单位解散,他也就赋闲在家。老徐别无他好,就好钓鱼。可以说他的钓龄相当长,我和他一起钓鱼已有五年,对于他的钓鱼之事了解许多。2009年的秋天,我县许多钓友都到大港桥水库的坝头东侧用海竿钓鲫鱼,每天都有六七个人在钓,这鱼就越钓越多。十月中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匆匆忙忙地往大港桥赶。正是中秋时  相似文献   

20.
我从童年就开始钓鱼,用的都是七星漂,现在即使风浪比较大,我也能从浮漂的一点不正常变化中判断是否有鱼吃饵。 1992年,我开始从《中国钓鱼》上看到了有关台湾钓法的文章,产生了兴趣。暑假期间,我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