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定龙 《垂钓》2010,(8):74-75
新手对路亚钓组的认识总是在磨炼中不断增长经验,几次路亚出钓经历,此文作者对路亚钓法的用线体会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2.
刘少才 《垂钓》2020,(2):50-55
其实,海上钓鱼并没有经验可以总结,上不上鱼更多取决于水下是否有鱼,如果是较大的鱼群过来,你胡乱绑个钩,挂个菜叶都能钓上鱼来,船员称这为"傻瓜钓法"——与"傻瓜相机"是一个道理,有手便会。去年跟朋友出海船钓几次,看到大家钓具真是一个比一个现代化,最差的也都属于鸟枪换炮的档次,只有我这"老土"还守着线钓不肯放弃。也难怪,我们出海船钓都选风平浪小的近海,钓具越上档次,优势就越明显,所以对于我讲的线钓的所谓优势,他们大多不屑一顾,有的也只当听故事了。其实,那不是故事,而是我的实钓经历。  相似文献   

3.
巧钓时间差     
水库等大水面野钓,由于水广鱼稀,即便寻到了理想的钓位,若掌握不好节奏,也不会得到较好的鱼获。我这里谈的一点经验,是本人从几十年的野钓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手竿钓法。本人称为踩点钓,也有踩着时段点钓的意思,写出来供钓友们参  相似文献   

4.
颜恒 《钓鱼》2008,(23):50-51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搞夜钓的机会不多,钓了几十年的鱼,夜钓也是屈指可数的。只是那次我们一行5人游钓深山古湖,所经历的一次夜钓,不时撞击着我记忆的闸门,其情其景充满着无限渔趣——  相似文献   

5.
于至凌 《钓鱼》2013,(15):38-39
在多年的钓鱼经历中,主钓鲢鳙的时候并不多,多是在钓其他底层鱼类时,碰到有鲢鳙进窝才钓鲢鳙。在去年几次钓鲢鳙时,我在相同钓位,不同天气和饵料的情况下,钓获量不同,并且有很大的差距,现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少才 《钓鱼》2010,(19):62-62
去年夏季,船行俄罗斯东北的鄂霍次克海北部港口——马加丹,让我又一次找到海钓的乐趣。 船下午到锚地抛好锚,晚饭后我们几个有水必钓的钓迷早早就在甲板上占据有利地形。虽然是7月中旬,但这里纬度太高,中午也只有16℃~17℃的样子,太阳一下山,还不足10。有些船员对在这钓鱼根本没抱太大希望,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俄罗斯远东这个港口,但还是下了钩。我们抛钩下水,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酷爱钓鱼,由于地处偏僻以及经济等方面原因,没有机会参加过各种类型的钓鱼比赛,钓技水平虽然在我们这个小镇的钓鱼圈内稍有名气,但一直属于“井底之蛙”。前几年,我受媒体上报道北方钓友冰钓的影响,首次开创了冬季砸开冰冻钓鱼的先例,自此以后,冬钓活动在我地迅速升温,钓友们冬季不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就在前几天的一次冬钓活动中,却让我体验了一次败走“麦城”的经历。去年12月8日,星期天,我和钓友红华、老蒋三人相约再一次来到大丰滩涂华丰公司护城河垂钓,华丰公司是大丰滩涂区内以开发淡水养鱼为主营的养殖业公司,拥有…  相似文献   

8.
喜欢钓鱼,若干年来总是调4目钓2目,对付什么鱼都这样,鱼获时有时无,时多时少。但总的来讲还是钓鲤鱼多,鲫鱼几乎所获无几。若按季节冷暖来划分的话,热比冷的季节相对要多收获。前冬去春,几次钓鲫鱼的实践迫使我不得不研究解决钓组的灵敏性问题。经过学习诸多钓友的经验介绍和几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是钓鱼爱好者,钓了近30年的鱼,大大小小的黑鱼电钓了不少条,但是今年7月份的一次钓黑鱼经历,却令人大跌眼镜,更让我大惑不解。什么事?请听我细说。  相似文献   

10.
有几次经历引起了我对钩尖锋利与否的高度注意。我玩抛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老年钓协的一些有抛竿资历的钓友都是我的老师。有一次,与市老年钓协的几位钓友同去水上娱乐城钓鱼。老师们一个个都钓起了几尾鲤鱼,学生的抛竿却纹丝不动。钓协主席对我特别关照,起初把他的饵料主动送给我,然后干脆帮我上饵,连抛几竿,把钩饵准确地抛在了他上鱼的最佳地点。可是,他们仍然频频上鱼,而我的鱼竿依然毫无动静,大家都说:“真是怪事!”我只能说说趣话:“鱼欺负我,晓得是我的竿就不咬我的钩!”事后,找到原因:我买的是最廉价的爆炸钩,用过几次,用钩尖已…  相似文献   

11.
张洪波 《钓鱼》2012,(19):38-39
“夏钓潭,秋钓阴”,这句钓谚可谓钓者皆知。记得十几年前的夏天,我和弟弟到沂河钓鱼,那时尚无经验,只知道钓鱼要钓草,于是我们就在烈日下钓近岸浅滩的草丛边。结果,钓了一天,晒得浑身起泡脱皮,却只钓到几尾小指长的沙虎,别无他物。后来请教高手才知道,炎炎夏日,应钓深潭。此后我也钓了几次深潭,感觉确实是那么回事,从此信为铁律。  相似文献   

12.
再钓红海     
航海人都知道红海鱼多。船到红海西岸的苏丹港,钓鱼迷们再也按捺不住钓瘾了,不顾近40℃的高温,纷纷在甲板上占据有利地形,抛钩下饵。我因为有过红海垂钓的经验,所以就准备了两套钓具,一套钩线不离手,专钓两斤左右的  相似文献   

13.
袁维恩  娃娃鱼画 《垂钓》2010,(11):58-62
第一次船钓 第一次船钓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李朝阳的姐夫联系在棒棰岛钓的。其实我们当天并没有准备船钓,只拿了一些岸钓的家什,几个人一大早乘出租车来到棒棰岛宾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规的竞技钓赛始于1985年的第一届全国钓鱼比赛,后经1989年海峡两岸钓鲫对抗赛的推波助澜,竞技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直至今天竞技钓赛的火爆场面。我本人从1990年学习台钓以来,也有过几次参加省级及以上钓鱼比赛的经历,从中获益匪浅。在耳闻目睹今天的竞技钓赛以后,又发现目前的竞技钓赛存有某些弊端,现就这些弊端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惠德 《钓鱼》2011,(14):40-41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条经验,可以说是钓谚中的经典,但是否由此可讲,只要把钩下在草中,就可大获全胜了呢?恐怕不见得。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客观环境千差万别,任何一条经验,还都必须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如果不问天时,不辨地理,一味抱着陈旧观念故步自封,等待的只有碰壁和失败。钓草情同此理,它同样是一个探索不尽的课题,而亟待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2010年夏秋问的几个实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回想当时那曲折的经历,至今感触颇深。为与众友同觅钓草捷径,现将几次经历和体会简述于后,以共勉。  相似文献   

16.
池钓的体会     
邹卫平 《钓鱼》2006,(4):44-45
六年前,我第一次钓养鱼池,有经验的朋友说,得用本池的饲料做大窝。可是钓了几条鲳鱼和几条鲫鱼后,小鱼闹得特别厉害,包饵再大也不行。当时我感到奇怪,密度这么高的池子,怎么会就这几条鱼咬钩?  相似文献   

17.
双休的第一天,家中有事没有出门垂钓。午饭后小睡一会儿,钓瘾难忍,决定就近去钓几小时鲢鱼。因为头天晚上有一钓友说宗汉菜市旁一条河有鲢鱼可钓,也没有人管,不少人都去试过,能钓起鲢鱼的人却寥寥无几。专钓鲢鳙,在我二十多年的垂钓经历中还是首次,毫无实际经验,也无把握可言。前几年也曾买过一盘谭佛航老先生主讲的钓鲢碟片,但酸、甜、香、臭俱全的饵料制作起来实在太繁琐,试了一次就放弃了。自从学习了《钓鱼周刊》发表的许多钓鲢文章,才知道用香甜的商品饵料也能钓鲢,并且效果还不错,今天算是亲身体验一下钓鲢的滋味究竟如何。到达钓场一…  相似文献   

18.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6,(12):30-31
北京刘先生在电话上和我说:他有两年钓鱼经历,但钓的次数不多,总共也就钓过六七次,他说曾买过几次鲫鱼钓饵,又香又甜,所以他知道鱼儿爱香甜。有个熟悉的钓友对他说,鱼儿不仅爱香甜,还爱吃酸、臭、腥、呛的。不知此话真不真。不知哪些鱼喜欢这些怪味?到什么地方去获得这些怪味呢?  相似文献   

19.
漂浮钓法     
<正>漂浮钓法也叫放钩钓法、拖钩钓法,统称浮钓法。这是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钓法,俗称懒汉钓法。1998年仲夏,我在小兴凯湖野钓。旁边有一片几百亩的沼泽地,水草下面时常有大鱼翻腾。经验告诉我,这是大黑鱼的地盘。遗憾的是我没有带大钩,只有18号的歪把子。我砍了一根3米长的柳条子,拴了一把撅搭钩。挂上一个拇指大的小蛤蟆,插在岸边。  相似文献   

20.
浏览《中国钓鱼》上发表的有关台湾钓法的文章,大都对这种先进钓法赞不绝口,但几乎都认为这种钓法在大风天不适用。笔者也曾有几次大风天失败的经历。 那么,台湾钓法真的不抗风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