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鹏超 《大众科技》2009,(6):144-145
结合国内外有关乙醇燃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针对一款国产轿车,直接燃用E10乙醇汽油及普通无铅汽油,进行整车及冷启动排放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E10乙醇汽油后,CO排放降低了约29.4%,HC排放降低了约22.5%,启动阶段排放不良。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能源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矿物能源。矿物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内燃机热力燃烧与排放性能与它所使用的燃料组成成分和燃料性质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电力生产分品种燃料消费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到2005—2016年全省电力CO_2排放量,探析电力生产CO_2排放特征,结合Tapio脱钩理论量化其与电力消费、经济发展及火力发电量的同期变化情况,并分析单位发电碳排放量与单位用电产出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广东省电力生产活动CO_2排放量与火力发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煤炭消耗仍是电力生产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广东省应从机组改造、优化能源结构和落后产能淘汰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生产CO_2排放。  相似文献   

4.
欧盟委员会一份名为《欧盟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路线》的新报告草案指出:生物柴油等传统生物燃料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造价昂贵.不适合作为替代燃料。该研究估计,不考虑间接影响.生物燃料的减排成本将达每吨二氧化碳100—300欧元。  相似文献   

5.
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国内外方法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魏丹青  赵建安  金迁致 《资源科学》2012,34(6):1152-1159
进行国内外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方法比较分析,对制定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标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在详细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从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运营边界与范围、工艺排放、燃料排放、间接排放4个方面,对相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准确性及适用性的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①各标准和体系的整体框架和计算过程大致相同,而在运营边界的范围、排放过程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CO2排放系数上存在差异;②运营边界的范围一般参考WBCSD-CS《I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报告选项;③水泥生产工艺CO2排放计算熟料法和生料法理论上是等同的,在国家层面的计算一般采用熟料法;④燃料燃烧CO2排放的计算方法一般依据物料平衡法中的发热值来计算,我国应采用低位发热值来计算;⑤间接排放在国家层面只计算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余热发电项目的抵减量。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基本测算流程,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燃烧过程中热力型和燃料型两种类型NOx的生成途径、生成机理及其排放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大型煤粉锅炉燃煤过程中NOx的生成过程,_阐述了控制其生成和降低排放的原则,并且探讨了目前较常用的几种控制NOx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寻找多种渠道,节能减排;同时,寻找能替代现代燃料而污染少的新能源是当务之急,这也为当代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期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用于水稻田中产生电能,由于水稻田在全球栽种面积较广,水稻田有望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此外,水稻田也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产电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可能会在水稻田中形成竞争,从而降低甲烷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水稻田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内燃机代用燃料——天然气、醇类燃料和氢气的生产来源、物化特性、排放特点、优缺点及使用时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保热词     
《百科知识》2012,(7):35
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可以使人直观了解什么是"碳排放"。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因使用矿物燃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部分。昆明市机动车具有轿车增速快、柴油车比例低、重型车发展平缓等特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尾机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昆明市执行了有关机动车排放检测标准,检测机构多使用稳态工况法和加载减速法,加强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汽车污染物排放负荷。  相似文献   

12.
使用柴油、柴油与二甲醚10%、20%及30%的混合燃料,比较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燃料对废气排放的影响。实验发现柴油混10%二甲醚的效果最好,排放废气中NOX平均可以比纯柴油降低16.05%。  相似文献   

13.
固体矿物燃料的排碳量不仅与其生产方式,能源利用强度等有关,还与经济系统中的科技,人口等因素间接相关。在分析固体矿物燃料排碳系统各要素间的反馈互动机制后,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达到预测和分析固体矿物燃料CO2排放量的目的。依据模型的仿真结果,固体矿物燃料的CO2排放量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最后总结了其CO2减排的启示及对策,为其它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米红 《资源科学》2010,32(8):1570-1577
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中国(2010年-2050年)未来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预测,并依据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宏观经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模拟了碳排放的基准方案。在基准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62.81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36tce。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6达到峰值107.53亿t。国际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较少责任。由于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造成严重的国内环境污染,基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考虑,中国需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优化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会在2031年达到峰值51.76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26tce;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在2029年,为95.27亿t。要实现优化方案,中国经济需要向低碳经济转型,提高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1997年至2007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CO2排放变化机理研究是制定CO2减排战略、政策以及开展CO2减排行动的基础。本研究首先定量计算北京市1997年-2007年产业终端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及其每年的变化轨迹,然后利用LMDI模型定量分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变化对北京市CO2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2007年间,北京市化石能源燃烧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水平。推动北京市CO2排放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快速增长,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效应对CO2排放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加,能耗强度效应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对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制定碳减排战略、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汽车使用与维护对其有害物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不适当的驾驶操作或维修作业会加剧汽车排气污染,因此通过对汽车使用与维护的控制,可以有效减轻汽车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4,(12):47
不排放有害废弃物,环境负担轻的第2代能源,在汽车业也开始迅速投入实际应用的是燃料电池。而这次日本雅马哈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摩托车,已公布了其核心部件一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汽车有害物的排放成为了制约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控制汽车的排放污染物是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国民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论述了汽车的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危害以及生成机理,并针对使用中的汽车着重探讨了从维修保养、驾驶技术及日常用车习惯等方面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9.
汽车工业发展清洁的代用燃料己势在必行,洁净代用燃料的推广应用是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汽车排放、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各种汽车代用燃料中,天然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它拥有资源、环保、经济和安全上的优势。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在我国已开始发展,目前已开始推广使用LNG汽车。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现代汽车上采取了多种排放净化措施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所产生的污染,本文对现在普遍使用的污染排放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