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预测》1984,(Z2)
一、赵紫阳总理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讲话所谓新的产业革命,“不管叫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好,叫第三次浪潮也好,他们都认为,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达到高度工业化以后,现在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做知识、智力社会。他们说,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知识,‘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实质目前,西方世界在广泛议论所谓“第三次浪潮”,或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这场新的技术革命,其内容和特征是以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西方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权力的新源泉已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的信息;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信息社会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一场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正在蓬篷勃勃地兴起。以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新材料、新能源、遗传工程、海洋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必须导致社会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西方学者预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知识、智力社会,亦即大量生产知识的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其来势之猛、影响之深、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了历次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的热潮。在美、日、西欧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有的把它叫作第三次或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叫作产业革命;有的叫技术革命,也有的叫第三次浪潮;还有的叫信息社会的。说法很不一样。关于这个新的技术革命究竟到来没有?说法也不一致。有的说已经到来,有的说正在到来,有的说将要到来。什么时候到来,看法也不同。不管怎样说,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这些说法,都反映了一个新的情况、新的现象。就是在目前的世界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的技术群,新的产业群,宇航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正在发达国家中以不同的规模和速度在运用、在发展。我们应当看到这一客观事实,了解这种信息,而不能闭目塞听。至于怎样称呼它、分析它、评价它、应用它,那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社会向我们走来──德国讨论知识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不少人把信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描述为进入“信息社会”,进而很多专家认为人类已经开始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在美国,在OECD国家热烈讨论“知识经济”的时候,德国却很少提及这个概念,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研究“知识社会”。知识社会似乎比知...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要变为生产力。人类的知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财富,现代科学是人类知识不断丰富的产物。现代化生产需要知识,需要信息。在当今社会里,无论那方面的研究都是如此。没有信息就没有新的研究课题。说到信息,在英文中它与情报是同一单词,即“information”。情报工作是现代社会必不  相似文献   

7.
信息资源化引发的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认为,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兴起将走向“信息共享”。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进程将同信息的社会性、历史性联系在一起,导致知识技术竞争与知识技术垄断的矛盾,从而引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一系列新矛盾。西方国家目前采用“边际效应”原则处理这些矛盾,既有刺激科技竞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阻碍科技进步的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管理箴言     
<正>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他的《知识社会的兴起》一书中指出,100多年来,人类经历过三次革命,这就是: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管理革命。这三次革命都是由知识意义的根本转变驱动的。第一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具、过程和产品,形成了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作,从而引来生产力革命;第三次革命则是知识  相似文献   

9.
新的技术革命,日益成为世界上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家和未来研究学者深入探讨的课题。人们对将要到来的新的技术革命所抱的欢迎态度,正反映了人类改善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西方未来学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所显示的端倪,迫不及待地宣布发达国家已从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超工业社会”,美国科学院甚至宣布现在“已经开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早在微型计算机问世之前,丹尼尔·贝尔就提出“后工业社会”论,西方学者为资术主义寻求出路的急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将经历新的技术革命。任何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及飞跃发展,都可能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但都不能代替社会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坚信人类终将实现共产主  相似文献   

10.
未来社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社会。以产品为主的物质经济将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信息经济,或者说是以物质产品为主的经济社会将转变为以知识产品为主的经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美国国务卿舒尔茨1986年3月21日在巴黎斯坦福大学校友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的经济基础正在迅速地从工业生产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货物和劳务”,“对于年青一代来说,明天的技术将是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份”。意大利《全景周刊》第976期发表的“2000年的世界”这篇文章中说:“电子计算机将实际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初,在西方世界就开始听到所谓“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信息革命”(information revolution)和“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这样一些引人注目的说法。认为“信息”具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们的工作类型和方式,并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的未来学家甚至说,“信息”具有把人类社会转变至理想社会的力量。在这种所谓的理想社会中:疾病会被消灭;生育控制会极为普遍;专业和技术人员将取代商业和工业企业家作为杰出的社会阶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新兴的科技浪潮为经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在未来的赛跑中,穷国与富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处于新技术革命挑战最前沿的就是信息产业的急剧膨胀,整个人类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当前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把信息当作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部门,认为信息与材料、能源构成了社会进步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为开发信息资源,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最近几十年内,在农民和工人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劳动者比重变化不大的同时,信息业的劳动者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  相似文献   

13.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保障与改善民生”,“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加科技创新能力”。要落实胡锦涛主席指示“要营造成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科技和教育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国力都发挥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理解信息社会,又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和产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呢?就这样两个问题进行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将是知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 ;人类在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科技知识的应用 ,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知识和信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将全世界联结在一起。图书馆是社会信息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不断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图书馆带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这一机遇必将促使图书馆由现在意义上的“文献借阅场所”向未来意义上的“知识、信息集散地”转型。这在图书馆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  相似文献   

16.
100多年来,人类经历过三次革命,这就是: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管理革命。这三次革命都是由知识意义的根本转变驱动的。第一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具、过程和产品,形成了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作,从而引来了生产力革命:第三次革命则是知识被应用于知识本身,从而引起管理革命。  相似文献   

17.
高源 《科学学研究》1992,10(4):16-21
当代一些学者认为,在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次科学启蒙运动,本文对此论点提出异议。明清之际的学者在“经世致用”观念的主宰下,将西方科学纳入儒家格物致知的范畴里,对西方科学作了中国式的理解,没有真正接受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的科学精神;而当时社会兴趣中心并没有随西学的输入而向科学领域转移,科学活动也没有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今天被称为“科学方法”的清代考据学并非在西方科学影响下的产物,而是宋明以来中国近世哲学方法论两次转变所致,是格物观内在发展的结果。本文认为,明清之际并不存在一次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18.
郭红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S):F0003-F0003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科技和教育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国力都发挥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理解信息社会,又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和产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呢?就这样两个问题进行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简言之,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是伴随科技飞速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结果。尽管从人类社会开始,人们的生产劳动也有知识渗透其中,比如原始人所制的石斧、石刀等,为了便于剁斫,刀刃比刀脊要薄。很显然,我们不能把原始经济叫做知识经济,也不能把整个使用手工工具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即农业经济叫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科学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的,是“一般社会生产力v,这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并人生产过程,也就是说科学总是通过技术渗透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改变和发展这些要素,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速度,使之从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既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所以,科技成果转化,或者说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而且将是我国政府、科技界、企业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