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的物品,比对金银的崇拜更有内涵,更有美意,这种古已有之的玉情结很值得人们去研究,这对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所用很有意义。古代文人作品是玉情结的载体之一,研究古代诗文可以知道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玉所代表的意义。玉不仅寄寓着人的美德、人对生命永恒的期望,更表明了人们对和谐生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的小学教育很令人钦佩。在中国受到过中国教育、在日本受到日本教育的我更有深深的体会。每次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它时,感觉都有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的职责。作为高校讲授中国革命史课程的老教师,我在这方面,有几点很不成熟的体会。 第一,必须有一个更适合发挥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中国革命史课,很容易陷入一般历史知识层面的内容。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就远远不够了。于是,我站在两  相似文献   

4.
教会在华兴办女学之沿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会势力在华兴办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产物。本主要介绍了教会在华兴办女学的历史沿革,剖析了教会女学为宗教服务的实质及其特征。中还阐述了教会女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期对教会女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古代唱论在歌唱的语言上有了很详尽的论述,不仅指出每个字音的构成,更对语言的口法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实践方法,这些古代唱论的精华要运用到现代的声乐学习中,借鉴到科学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楚天同学问:“《中国石拱桥》一文以中国石拱桥为说明对象,为什么花了很大篇幅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本文的作者茅以升旨在通过这篇文章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但两千年来,我国修建的石拱桥有无数座,要想准确而清晰地说明很不容易。因此作者选择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挑选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对中心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常常用在通过直接介绍还不能很深入地表达内容的情况下,选择典型事例可以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透彻,从而收到较好的说明效果。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选取它们来进行说明,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赵州桥最古老,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作。具体地说,它们的典型性体现在:1.在知名度上,它们都是驰名  相似文献   

7.
东东 《大学生》2020,(2):63-63
皮草服装制作环节与面料服装在选料、版型、缝纫等很多方面都不同,流程要更复杂,很多环节需要纯手工制作。所以皮草服装与面料时装的融合很有挑战。这次皮草设计大赛中,国外的选手在整体用色和造型上很大胆,对毛皮的了解和应用也很深刻,而中国选手的优势在于对皮草工艺创新。我在这组作品中尝试皮草和其他元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主编同志: 《中国考试》杂志,办得不错,有特色,很适合我们读者的需要。尤其是高考专刊,对高考后各科试题的分析、解剖以及精辟透理的阐述,对我们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更有帮助,读者看后也能领会掌握一些解题思想,还有常刊对国家考试命题的研究和综述,都是国家各教育部门的主要角责人撰写的,很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读性,对于一些教育部门更具有参考价值。《中国考试》双月刊杂志总的来说,是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哪种是最不坏的发展模式? 丘吉尔20世纪40年代评论西方民主制度时说过一句名言:“民主制度很不好.但别的制度更不好。”套用丘吉尔的旬式,我可以说:中国发展的模式很不好(有很多问题和抱怨为证),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方面,别的模式似乎还没有中国模式好。也就是说相比之下,中国模式可能属于最不坏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想·巴金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扫兴的话:其实中国人喜爱巴老的不多。原因无他,只是中国人不很喜欢真话。中国人更关心有用与否,却不太留心真假。  相似文献   

11.
薄旭  吴晓芳  尹霜静 《高中生》2010,(19):40-42
1996年,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南海见到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时,有一句话令他不吐不快:"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可惜没有讲好。"2009年岁末,美国有线新闻网播出了一则关于"中国制造"的30秒广告。中国的国际公关终于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条路上,我们若多看看别国是怎样走的,能迈得更漂亮。  相似文献   

12.
谭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70+281-270,281
餐饮英语教材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相对欠缺的问题。鉴于此,教材很有必要加大文化知识的融入。这里的文化既包括西方饮食文化也包括中国饮食文化。从实际出发,更应该加大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的融入并进行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与中国虽然是近邻,但两国的社会风俗很不一样。在印度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中国人看来是很新鲜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用手抓饭吃在印度,通常人们吃饭时不用勺子、叉子,更没有筷子,而是直接用手抓  相似文献   

14.
<正>长久以来,中国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学生好很多,例如,中国小学生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了,但同年级的美国学生连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中国很多中途去国外上学的中小学生也纷纷表示在国内学了几年数学之后,外国学校的数学课学起来很轻松。由此看来,中国的数学课确实比美国更难、更有深度,而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各类数学竞赛中的成绩也的确都非常辉煌。  相似文献   

15.
孟琼 《新读写》2011,(1):9-9
我出生在瑞士,很小便随父母回国。我爱瑞士,更爱中国——这是我的祖国。 父母告诉我,带我回国的初衷是让我接受国内教育,学好中文,做中国人。我很认同!现在有许多身居海外、祖籍中国的同龄朋友,虽会说一口流利外语,却对中文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16.
张萍 《宁夏教育》2012,(1):56-56
中国诗歌很讲究意象、意境,而意象、意境的构筑离不开形象的描绘,形象的描绘又离不开色彩的点染,所以色彩作为诗歌的语言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从效果来看,色彩词的引入,不仅可以让诗歌的画面更立体、更生动,还可以因为色彩词所传达的情绪而使诗歌更有韵味。犹如一枝出墙的红杏,使诗歌的满园春色更形象、更丰富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色彩可以使诗歌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17.
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认为由国家主导经济比自由市场更有优势.我很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法治方面,会出现倒退.这一轮经济增长,很明显是借着政府打的强心针,通过花钱搞基础设施、工业大项目来推动,长久来看,结构性问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在民主国家,政府首脑受到批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日益走向民主的中国,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之下的部门的某些做法或观念作一点点评论,相信不会引起太大反感了。政治文明会让我们有越来越大的容量和更宽阔的胸怀。  相似文献   

19.
小作者对自己的姓氏做了一个调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文化含量的事。中国的姓氏大多有久远的历史,它们的形成牵涉到古代的社会形态的演变和制度、典章等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含量。小学生做这样的调查并不轻松,对史料史实的理解也会很吃力,但这却是值得去做的尝试因为你由此不仅了解了自己的祖先、家庭和历史,更由此进入了中国的历史你的眼界会由此而扩大.你的视点也会由此更高。  相似文献   

20.
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语言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英语,更有助于我们的对外贸易,交流,让中国能更好与国际进行接轨。在英语的学习中,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重要,这是评定你的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从长远意义来看,中学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以后进行更长远的深造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