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王虹  吴桐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35-36
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旅游教育的竞争就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因此,高职院校应分析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根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方面的愿景,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实质则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现行体制下,专业技术干部是部队科技人才的主体,如何完善我军的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习、借鉴外军和全球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成功的经验,对我军的发展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总结以往的实践,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矛盾及其根源,尝试设计未来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实质则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现行体制下,专业技术干部是部队科技人才的主体,如何完善我军的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习、借鉴外军和全球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成功的经验,对我军的发展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总结以往的实践,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矛盾及其根源,尝试设计未来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对科技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尽管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江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2 1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主要体现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使之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关键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本是高等教育一贯的目标 ,并不是新鲜话题 ,但是在今天的时代它有着特殊的意义与时代特点。首先 ,提高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强烈要…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际间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文章在分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现状及其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并选择各自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建立博士生招生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宋清臣李艳为适应21世纪国际激烈竞争,迎接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国际间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抓住了21世纪人才培养契机,谁就有了竞争主动权。我国提出实施“211工程”就是集中现有财...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说:“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说,一流的高校要靠文化。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学科建设等核心力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而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则是学校文化这一软实力的竞争。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陈玉琨教授在其著名的“学校发展三阶段论”中做过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处时代是全球竞争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竞争的时代,正所谓得创新人才者得天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人才培养。国外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和质量测评方面都有其先进经验。国内院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和分析。国外的经验借鉴和国内的实践尝试为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高职高专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职高专学校的发展是在竞争中的发展,而高职高专的竞争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的形势下,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