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两部出版史是中国书籍出版社的重点选题,是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又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重点科研课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编纂工作,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座谈会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8省市的17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对编纂《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意义、指导思想、框架、组织机构和措施以及对《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学科定位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应从出版角度来审视出版史。古代出版事业是很复杂的现象,要立足于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出版史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应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古代出版事业的源流、演变和发展脉络,探讨古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2.
吉少甫先生的《书林初探》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作者在1980年后13年中发表过的25篇有关研究出版史问题文章的结集。一部分是对中国出版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如论述中国古代出版事业的特点,近现代著作物的版权、编辑、专业作家、稿酬、版税的由来,《圣经》的翻译和出版,马列著作在我国的传播等,还有专文论及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田中庆太郎、内山完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出版历史的泱泱大国。鉴于历史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世人公认的权威性的《中国出版通史》,这不仅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也和当今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不相适应。伴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几年对出版史的研究已引起出版界的广泛重视。早在20年之前,叶再生先生已着手这方面的潜心研  相似文献   

4.
我和出版史研究结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二十年来坚持不懈,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与人合著有《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中国编辑出版史》等,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试论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1997年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论文集《出版文化史论》2002年1月出版后,被一些高校选作教科书、研究生考试指定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两本中国出版史,感到很亲切,如逢故人。一本是宋原放、李白坚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史》,另一本是吉少甫主编,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四人执笔编纂的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简史》。如果只凭书名猜想两书的内容和篇幅,会以为后者单簿,而前者详备,其实不然。《中国出版史》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传播”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近代出版事业”,时间上只写到20世纪初叶。书后有一篇宋原放编的《中国出版大事年表》,也只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中国图书奖”评奖揭晓,“邓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丛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中国人口与环境》、《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海外经济管理运作丛书”等84种图书获此殊荣。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并参与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图书奖”是全国图书综合性大奖,反映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巨大成就,推动和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历来受到文化出版界的瞩目,也为广大读者、作者和编者所关注。此届获奖图书,是从全国300多家出版社择优遴选推荐的1992年出版的650  相似文献   

7.
任勇胜 《今传媒》2006,(7):25-2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传媒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媒介批评史、媒介批评与传播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任勇胜(以下简称任):你主持撰写的《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两本书就要出版了,我代表读者…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书讯     
《叶圣陶出版文集》出版 本书系《中国出版论丛》丛书之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选编了叶圣陶先生自1950年至1984年间出版类文章20余篇,内容涉及出版史、古籍整理、翻译、文风等多方面内容。第二部分是作者1949年10月至1954年11月间的日记选编,详尽记录了这段期间我国出版事业的变迁与沿革,是反映新中国出版历史进程的宝贵资料。 本书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共26万余字,定价12元。 (苏振才)  相似文献   

9.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中的出版数据为研究样本,纵向梳理出版历程、横向描摹版图群像,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日本文学类图书译介出版事业的发展脉络和活动轨迹,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出版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尊祖”、“重史”观念的影响,自汉至清的两千年间,传记作品的数量多不胜数。直到现在,传记文学创作仍兴盛不衰。然而相比之下,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自1927年陈中凡先生所著的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问世以来,直到1996年顾易生、王运熙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七十多年过去了,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仍无系统专门的论著问世。俞樟华教授的新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谈到:“例如《元史》,猥杂极矣,其中半录官牍,鄙俚一仍原文。”又道:“《元史》所以不餍人望者,以纂修太草率,而董其事者又不通蒙古语言文字也。”这真是一针见血的精辟论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整个元史学术研究的相对贫弱。尤其是对元代出版史的研究,更为其中的弱项。 河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元代出版史》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向读者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元代出版的总体风貌。全书论述了元代的政府出版、儒学与书院出版、私家与书坊出版、图书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图书的出版、版画、元版本的…  相似文献   

13.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以下简称为《史料》),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收入的史料,起于1949年,计划第一阶段止于1978年,第二阶段止于上世纪末。按年编辑,每年一卷,个别年份每两年一卷。已经出版11卷,还要出版若干卷。这套史料的出版,对研究新中国出版史,推动出版科学理论建设,促进出版事业的改革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研究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史,可以批判地继承这方面的宝贵遗产,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学提供丰富的养料。但是,对于我国出版史的研究工作,和其他学科相比却显得大大落后。近几年来,出版界有一些热心的同志积极倡导,组织力量,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并已出现了一些成果。《山西出版志》的出版,就是其中一项可喜的收获。山西居黄河中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远在古晋国就产生了重要史书《晋乘》,在北魏时有了书肆,至宋代雕版书兴盛,金、元两代“平水刻书”更是名闻全国。明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刚刚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的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久、蜚声海内外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独家隆重推出了一套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主编,国内百余名专家教授鼎力襄助,融思想性、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史知识普及读物——《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相似文献   

17.
编友肖东发     
肖老师走了,因为突然,惊愕不已. 肖东发先生执教北京大学多年,是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年鉴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其所编教材,一直为大学相关专业使用. 肖老师与《编辑之友》渊源也深,兼为本刊学术顾问,与包括我在内的几任主编,皆有频繁往还.办刊疑惑,凡有请益,先生绝无推辞,不吝赐教.每每提及《编辑之友》,先生总是念念不忘20世纪80年代本刊为他开辟专栏、连载文章之事,感念之情诚心诚意.其实这些文章,均是我国编辑出版史研究分量不轻的代表性成果,《编辑之友》后来被誉为编辑学出版学的奠基之刊,先生的学术贡献不可估量.每逢年末岁首,刊物有对上年度新闻出版产业综合评述的重大选题,关于出版产业的综述,自然非肖老师莫属,其也乐见其成,认真以待,如期交稿.某年,编辑部一行至北大登门造访,临别肖老师执意陪同游览校园,我等直喊“有劳大驾”,他却自视平常.他对燕园旧事了如指掌.后来方知,北大新生入学第一课,便由他讲授,同时开设有“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的全校通选课,被誉为“侯仁之先生之后当之无愧的北大文化专家”,出版有《北大问学记》《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等相关著作,此为专业之外的学问延伸.  相似文献   

18.
由吉少甫主编的《中国出版简史》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著者为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全书约40万字,除绪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分七章论述了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出版事业发展概况;第二编“中国近代前期出版事业”分五章论述了反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图书和出版工作,近代机械印刷术的传入,西洋文化的影响和翻译工作,旧书业和新书业,近代出版法令;第三编“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人世,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但是,“衣”却放在“食”的前面.为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古人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天下治”后,“食”的问题当然可以得到解决.所以“衣”在“食”前,是有一定道理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部《中国服饰史》,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服饰变迁作了开创性的论述.1995年,黄能馥、陈娟娟也出版了一部《中国服装史》.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末 ,集中国印刷源流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繁体字本在台北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和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印刷出版同仁的心血 ,是海峡两岸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一编纂《中华印刷通史》(当时称《中国印刷史》)的动议 ,始于80年代中期。1988年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率团来京 ,笔者与李先生面晤并讨论了印刷史问题 ,彼此在“应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和著述印刷史”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尔后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和著述印刷史奠定了理论基础。1993年12月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