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性活用,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与汉语的以下特点有关:汉语的词及词类划分的标准没有确定的界限,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而句法成分之间有确定的位置,汉语固有的语法手段为词性的变动提供可能,汉语构词方式的特点为词性的活用提供可能.汉语词性活用是相关词语互动的结果,它与句意和词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到它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没有"这个词属于词类中的副词,再分类就通常为否定副词,有的研究者又认为它是动词。从各位语法研究者对"没有"的观点及他们观点的异同等方面可以看出,分析一个词的词性不能离开语境,必须把词放在某一语境里才能考查其词性。  相似文献   

3.
庄林 《文教资料》2008,(23):76-78
介词是汉语中较难掌握的一类虚词,本文对同义词"朝"、"向"、"往"三个介词从词类、词义和语用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论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从"好戏/好说,白纸/白吃"联系到汉语兼类词的标准问题,通过对汉语词类的一些史料及词义、语用的分析,说明汉语兼类词的标准是字形、字音相同,词义极近、词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词类信息对词义的自动识别与标注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例词标注了词类信息,并分词类立义项,这为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对词典中多义项词的词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所能取得的作用和效果。词类区分词义的作用通过使用词类区分词义和语素义、使用词类缩小词义判断的范围表现出来。词典中,一部分多义词可以通过词类确定唯一义项,一部分词可以通过词类减少义项的数量。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词义标注语料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了通过词类区分多义词词义所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词类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史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两次讨论至今仍悬而未决.真正对词类划分问题产生过而且现在仍产生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大致可以归纳为"意义标准"、"语法功能标准"和"综合标准"三类.试从"约束"一词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自己的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给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标注词类"之说尚需斟酌;二、词类设置及划分值得商榷;三、标注体例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8.
"词类通假"曾被看作是<马氏文通>机械模仿西方文法的"罪证",受到许多人的批判.本文以历史辩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挖掘产生"词类通假"的根本原因,从汉语词类划分的实际困难出发,充分肯定马氏在毫无参考的情况下对汉语独特性的观照,从而发现"词类假借"说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创新精神,以期对这一理论作出更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汇也在发展演变,"脱"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现代汉语使用的高频词汇,"脱"的词义纷繁丰富,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从上古时代起,绵延至今,"脱"的词义和用法一直处在不断演变的历程中。本文梳理"脱"的词义演变脉络、并尝试探究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脱"的词义演变主要是历经了词义引申和词义虚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多义词中词性转换的类型与英语词类转换的类型不完全对应,但都是通过转喻实现的,无实质区别。然而英语更注重词的功能在词义引申中的作用,因而词性转换程度深,也处理为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1.
谈"一点"     
"一点"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常用词语,但其用法却相当复杂.可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组合,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本文从"点"入手,分析"一点"的多种词义和句法上的不同搭配,以及其重叠式"一点点""一点一点"在句法语义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区分词类的目的在于明确词在句中的用法,了解语言的结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容。而这正是传注的主要任务。一般说,我们可以将许多传注看作语文学著作,因为它们经常涉及到语言学问题。在传注训诂中涉及词类划分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3.
一、卡片记忆法在卡片正面写上英语单词,反面写上国际音标、词类和词义。使用时,先看正面的英语单词,看能不能正确读出,然后想它的词类和词义,再翻过来看背面,验证一下自己对这个生词的读音、词类和词义记得是否正确。反过来也是一样,先看背面的国际音标、词类和词...  相似文献   

14.
在"连X带Y"格式中,X、Y可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且该格式可作多种句法成分.研究发现,该格式"连""带"应归为连词类,而并非动词、介词.  相似文献   

15.
吴佳妮 《现代语文》2016,(4):105-107
"担当"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一个动词,表示动作义,但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词类功能游移,偏离动词的典型句法功能,经常作主宾语和定语,表示事物义和性状义,此外还发展出了名词用法,并且伴随着词义的扩大。本文从历时层面考察"担当"词类功能游移及其词义扩大的过程,并探讨"担当"发生词类功能游移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孙庆涛 《现代语文》2007,(8):100-100
词类是指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划分词类是为了更好地讲解语句结构,不同类的词在语句结构里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划分词类的目的是把语法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归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义位是语义学中的一个概念.研究义位对理解词义、划分词类及探讨人类思维认识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多义词的义位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套完善的体例.本文结合多部词典,并综合前人的观点,浅谈了一些对划分义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义住是语义学中的一个概念。研究义位对理解词义、划分词类及探讨人类思维认识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多义词的义位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套完善的体例。本文结合多部词典,并综合前人的观点,浅谈了一些对划分义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词类划分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针对当今汉语词类划分的结论,提出了三个疑问:1.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拿现有的词类在古代汉语中会遇到"词无定类"的尴尬?3.汉语的词类结论在实践中是否得到了充分地应用呢?并且,谈了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