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民间"水浒热"带动文学创作,20多部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改编、衍生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漫、游戏等更是不计其数19世纪前后,日本民间流行"水浒热"。学术界评价:"在明治以前最深入、广泛渗入日本民间的外国小说是《水浒传》。"民间的阅读热潮,也带动了文学界的积极创作,20多部日本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名为《南总里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3.
明治39年,岛村抱月以对接西方文艺思潮及其时代文艺观的方式,对阔别的日本文坛做出了自己的预期。《被囚禁的文艺》一文对文艺做出了"情"受"知"所困的判断。岛村抱月依此在日本文艺、西方文艺与文艺这三者间,发现了"象征性""宗教性"的总特征,并认定这将是此后文艺发展的总方向。本文从岛村抱月明治39年的文学活动、《被囚禁的文艺》体现的文艺观、岛村抱月对日本文艺的认识、岛村抱月对西方文艺的认知、岛村抱月对文艺的思考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文艺、西方文艺与日本文艺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仇云波 《文化学刊》2010,(6):137-141
日本平安时代杰出诗人空海在汉诗文作品《三教指归》和《游山慕仙诗》(《性灵集》卷首五言长诗)中都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且在比喻的运用上具有连续性的特征。这一修辞特征反映了空海"遗文取义"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5.
为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山东省绿委会制定了《山东省绿化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办法》,并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省绿化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办法》规定:双数年份开展"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创建评选活动,单数年份开展"山东省森林城市"、"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创建评选活动。为鼓励创建活动的开展,自  相似文献   

6.
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物哀"理论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被认为是较少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本土性文论,本居宣长在相关著作中对"物哀"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叶广芩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个人经历十分丰富,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日本故事》记录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研究"二战"题材的所闻所感,在叙事上与"物哀论"有契合之处。本文从"感物之心"与"感事之心"两方面分析叶广芩的"日本叙事"。  相似文献   

8.
从《白银河》《大富翁》《形影不离》这几部作品中,可以看出薛涛对于儿童小说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对生命与永恒的追问、对自我价值的找寻,构成薛涛最绚丽的叙事风景,表现出作家对人类精神家园及文学家园的热忱守望。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正>《人民日报》国际部国纪平在2015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认为:两年多来,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62次谈到"命运共同体"。那些深蕴哲理的论述告诉世界,中国人民期盼着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  相似文献   

11.
日本红学家大高岩(1905年10月—1971年4月)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喜欢《红楼梦》而自费来到中国,于1929年6月—1932年1月之间,在大连、北京、上海等地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流浪"之旅。大高是日本较早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其《红楼梦研究》是日本第一部红学专著,他对《红楼梦》的喜爱甚至到了要为此舍弃亲友和祖国的地步,在古今中外红迷中实属罕见。同时,大高岩还是较早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与研究的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大高岩旅华期间的日记《燕京日记·沪上日记》,梳理以下三大问题:大高岩的旅华动机、目的、经过;他在中国期间的红学研究及其他学术活动;他笔下的中国形象。这些内容,不仅为研究这位超级"红迷"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助于了解那个特殊时期中日民间交流的一些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越来越受到各国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采用多种视点展开研究的非汉语的成果,不仅使《文心雕龙》赢得了新的读者,而且为它的研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去探讨《文心雕龙》在异国传播研究的历史。 关于《文心雕龙》在日本的传播,我读过土田杏村、太田青丘、户田浩晓、兴膳宏等学者的论文,他们对《文心雕龙》传播轨迹的挖掘与描述,引起了我对历史上日本学人对中国文学理论容纳摄取倾向的思考;另外,在我读到的日本古典文学著述当中,也发现了几则上述论文未曾涉及的材料。我愿把这些材料与我的看法简述如下,以供研讨。 一 上述论文都已指出:在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897),藤原佐世辑录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中杂家部及别集部均有“文心雕龙十卷刘勰撰”的著录,这说明九世纪后半叶《文心雕龙》便已东渐日本。实际上,从都良香对《文心雕龙》的引用来看,它传入日本的时间表还应提前。  相似文献   

13.
《解忧杂货店》以咨询烦恼的信件为线索,讲述了战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关于"解忧"的故事,是东野圭吾创作中少见的有"疗愈"主题的作品。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以咨询者与浪矢雄治间的信件问答为线索,从"疗愈"与"救赎"这两个角度,考察了《解忧杂货店》的疗愈主题。并且,进一步对作品疗愈主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成因与作家自身成长经历和外部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1):8-8
<正>石鸥、刘丽群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5期发表《意识、手段、机制:我们对美国教育的借鉴》一文。文章指出:全世界的最优秀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都在美国,这是美国的"一种特殊财富"。了解了这一点,对"美国为什么会成为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与日本同处于亚洲,且相隔较近,使日本文化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学者加深了对日本语言文学的研究力度,尤其是对于日本文学中家园意识的研究较为深入。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文学的主要特征,并对日语文化中家园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更好地研究日本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甲申年,也是属相为猴者袁熙坤的本命年。《北京晚报》大年初一的头版上,推出了一幅醒目的《金猴献福》图,这是出自属相为猴的大家、全国政协委员袁熙坤先生的手笔。他在画中的题款为:“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此乃大智大勇之金猴所悟。”他对于金猴情有独钟,除了他属相是猴而外,还由于他与生俱来从骨子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秉性所使然。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的夏天,腾讯视频上一首名为《A Place We All Call Home》(一个我们都称为家的地方)的MV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炫目的灯光,13位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人用略带"洋腔"的普通话唱道:"我的父亲喜欢喝中国的茶叶,‘一带一路’是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我们来自世界各地,但中国还是我们的家乡,因为热爱我们回到这里……"。这些华裔青年自己填词创作了这首歌曲。来自爱尔兰的华裔青年吴迪风说,"自己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