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功配对体",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成语也不例外。Goldberg的一大研究成果在于全面挑战了"动词中心说",提出了"构式压制"和"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等观点,本文就在其构式语法一般研究程序的基础上研究含"救"四字成语,分析这类成语作为构式的存在理据,提炼其中心意义和用法,定位其句法框架和题元结构,并论述构式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习语缺乏明确的界定,因而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习语词典的编纂也并非易事。本文从原型范畴的角度界定习语,分析其作为模糊范畴与临近范畴,即短语动词和搭配范畴的重合现象,并分析当今主要英语习语词典的条目收录原则,认为习语词典收录条目时应依据词典的规模,原型习语多收,非典型习语酌收,边缘习语少收,并作必要的标识,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习语词典的编纂实践。  相似文献   

3.
英语乏词义结构是指在英语乏词义动词后面加上名词词组,构成新的英语动词短语的结构。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结合英语乏词义结构的特征对其习语性和习语化程度进行研究,对英语乏词义结构的动态性进行合理的研究,让乏词义结构中添加一定的修饰词,或者用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从而让乏词义结构在整体结构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建立的构式语法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关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构式语法所具有的认知基础及其构式的特点,认为虽然构式语法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把它应用在语言习得教学的语法习得和习语习得中是可行的.并且构式语法对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认知能力、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都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5.
动词是词汇中最为复杂、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的核心,也是语言以及语言学习的核心。研究日语动词的构造及句子构式的联系,对日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日语动词"遊ぶ"的语义及与格助词之间的制约关系,探讨了动词内部构造与构式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从原型范畴的视角论述了英语双宾语动词,认为双宾语动词有三类:给予类、索取类和拒绝类.给予类双宾语动词处在基本层次,是原型.双宾语结构的典型成员“give sb.something”构成“X致使Y拥有Z”或“X成功转移Z至Y”的语义也是处在范畴的中心,而范畴的其他成员处在较边缘的位置.双宾语结构的语义同时受到内含词语和构式的双重压制,同构不同义是通过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延伸出若干非原型性用法.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英语习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往往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英语习语的含义与构成其的各个单词的意义并没有任何的联系。正如汪榕培先生所说过的那样,"成语(id iom)的一个传统的定义是意义跟其组成成分的总和不同的一组词(a group of words wh ich has a d ifferentm ean ing from the sum of its parts),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搭配的一种特例"。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英语习语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英语习语的特征、分类以及应用三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法通常都是指的Goldberg的观点,认为影响语义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语法构式.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2009).在完形理论指导下,尝试将构式语法与翻译结合研究,对构式语法所界定的构式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大胆尝试扩展构式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习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体的参与,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与人体部位或器官有关的习惯用语,即习语。英语的人体习语十分丰富,所以,要想精通英语就得研究这些习语。主要对英语中常见的人体习语进行分类、释义及探源,旨在帮助初学者正确应用此类习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习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体的参与,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与人体部位或器官有关的习惯用语(即习语)。英语的人体习语十分丰富,所以,要想精通英语就得研究这些习语。文章主要对英语中常见的人体习语进行分类,释义及探源,旨在帮助初学者正确应用此类习语。  相似文献   

12.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存在由成对自他动词为后项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以语法性后项要素及与其对应的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共有15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即使是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也有部分表示词汇性意义。本文以此类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如何辨别此类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及语法性进行阐述,考察每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特征和使用规则。通过4点标准分别对15组复合动词进行测试,确认每组复合动词的词汇语法性质。可以看出后项动词为自他成对的复合动词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上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了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表达力。本文介绍了习语的定义和来源,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隐喻分析了习语的形成机制,论证了习语的意义是有理据性的,习语并非"死域"。  相似文献   

16.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句型是语法中的重要问题,动词谓语句是句型系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吕叔湘先生说:“讨论动词和句型。这是语法研究中的第一号重要问题。”然而涉及有关动词谓语句句型的问题也很复杂,本文仅讨论三点:首先,动词谓语句有什么特殊地位;第二,建立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句型系统的难点;第三,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句型的层级系统。 一、动词谓语句的特殊地位 动词谓语句的重要地位是由动词的重要地位决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习语。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英汉动物习语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英语和汉语动物习语的起源、用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比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微山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动词 着"结构,它有着特殊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动词 着"和普通话的"动词 伤"表达的语义大致相同,表示动作的结果是使人处于某种消极状态;它相当于动补结构,是个动词性短语类型,具有动词性短语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过程:"往"在汉代开始具备语法化的句法条件,唐五代时有了它的介词用法,到明清时期它的介词用法才发展成熟."往"的"位移"语义表达的转移和"外向性"特征的消失伴随着它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