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日本红学家大高岩(1905年10月—1971年4月)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喜欢《红楼梦》而自费来到中国,于1929年6月—1932年1月之间,在大连、北京、上海等地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流浪"之旅。大高是日本较早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其《红楼梦研究》是日本第一部红学专著,他对《红楼梦》的喜爱甚至到了要为此舍弃亲友和祖国的地步,在古今中外红迷中实属罕见。同时,大高岩还是较早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与研究的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大高岩旅华期间的日记《燕京日记·沪上日记》,梳理以下三大问题:大高岩的旅华动机、目的、经过;他在中国期间的红学研究及其他学术活动;他笔下的中国形象。这些内容,不仅为研究这位超级"红迷"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助于了解那个特殊时期中日民间交流的一些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2.
正从1983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推动成立的"迈向21世纪的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发表的《迈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之提言》开始,在日本逐步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一背景下,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长。一般来说,在日华人主要包括华裔日本人、留学生、就学生、研修生、中国游客等多种身份形式,而留学生是在日华人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尤其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国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代新华侨、新华人的赴日并居留者,多数是通过留学后在日工作而居留日本的。伴随着中国人留学日本的高潮,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大众传媒开始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4日,“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日本落下帷幕,日本《世界周报》刊登了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经营研究科教授高桥美都子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受伤的中国“海龟们”》,新华网随后予以转载,称文章解读了日本为何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本刊转载此文,是认为确实值得那些关心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人士一读。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5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更是时隔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日。今年以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驻日代表处在日本东京于1995年6月邀请了24位热心读者参加座谈会,就《人民中国》、《北京周报》、《中国画报》三刊内容及在日的发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自1991年8月,《人民中国》改为在日本直接投邮以后,各同业书店从读者反应中总结出订刊、收刊、查寻、改址“四快”的改进成果,就《人民中国》内容的疑问,可通过电话直接询问,使读者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因病倒或死亡退订者还能及时收到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两国经济实力的"新座次"使中日两国必须摸索出"新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处于调整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钓鱼岛争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矛盾之一。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尤其是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两国之间剑拔弩张,民众的相互印象也一落千丈。2013年8月7日,《中国日报》披  相似文献   

7.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8.
在与日本出版人原光政的谈话中,他特别提到《宫泽贤治童话选集》丛书主编是华裔学者王敏女士,在座的一些对日本出版界较为了解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庄志霞女士也介绍说,是王敏把《宫泽贤治杰作选》和《宫泽贤治童话选集》推荐到中国的。看得出来,在座的中日同行对王敏女士很是尊敬。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日本东京南青山松山芭蕾舞团的演练剧场举行了新编大型历史史诗《白毛女》的公演。在中日关系处于特殊历史时期以及人们愈发认识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性的今天,该剧的上演似乎具有特殊意义。电影《白毛女》1952年流传至日本后,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然而,不同社会阶层对《白毛女》的理解各有偏重。左翼知识分子及产业工人更多地从阶级意识、革命理想出发,希望日本也能效仿《白毛女》中展现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03,(10):20-21
为庆祝《人民中国》创刊和在日发行50周年,并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25周年,由日中友协、日本东方书店、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起并主办的两项大型活动——“日本中的中国研讨会”和“国际水墨画艺术大展”,于2003年7月中旬分别在日本东京举办。7月12日,位于日本东京的日中友好会馆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会馆入口处,张贴着印有《人民中国》创刊以来600期的封面汇总的大型宣传画;主席台正面墙上挂着“日本中的中国——庆祝《日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使得东西方的经济、贸易、文化得到了极大地交流融合与发展。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第17窟)封存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初的写经、绢画等各类古籍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敦煌热潮并由此产生了"敦煌学"。受中国汉文学与"敦煌学"影响,部分日本作家进行了诸多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文本内涵分析日本三部作品中藏经洞描写的异同,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藏经洞形象,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对藏经洞乃至敦煌形象建构的影响。在聚焦敦煌题材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日本丝路文学的建构模式如何体现日本近代"丝绸之路"文化认知的基本特征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成都商报》2月28日(有删节)据日本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份,日本给中国游客发放25万份旅游签证,创同期历史新高。有媒体报道称,继电饭煲和马桶盖后,"日本大米正成为中国游客下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然而,真相真的如此吗?日本大米真的这么贵?它到底  相似文献   

13.
"物哀"理论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被认为是较少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本土性文论,本居宣长在相关著作中对"物哀"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叶广芩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个人经历十分丰富,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日本故事》记录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研究"二战"题材的所闻所感,在叙事上与"物哀论"有契合之处。本文从"感物之心"与"感事之心"两方面分析叶广芩的"日本叙事"。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15,(2):40-42,56
<正>2014年9月9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一年一度"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东京发布。该调查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本次调查是第十次。日本方面的调查以全国18岁以上的男女(高中生除外)为对象,有效调查结果1000件。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公众继续看重中日关系,但对两国关系现状认可度达近十年最低。其中,对中国抱有不好印象的日本人达到了93%,在2013年时90.1%的基础上继续上升了2.9个百分点。更有甚者,据2014年12月22日《环球时报》所刊登报道称,日本内阁府12月20日公布的2014年"外交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中韩两国"无亲近感"比例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0,(2):61-61
台湾《联合报》2009年12月29日刊文《空白的20年(论语)成日本救世圣经》说,长期不景气让日本社会充满失望与闭塞气息,中国的《论语》竞成了救世的圣经。在严峻环境下,重新拾起古典书籍,想要从中寻找生存与教育方法的日本人日渐增加,来自中国的《论语》让日本人找到了避风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8日至24日,陕西省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本大阪,向日方赠送新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暨参加大阪举行的恭迎展出仪式。陕西省委外宣办派员参团出访。千年墓志见天日日本举国起热潮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是2004年10月由西北大学发现的,2005年我文物部门主办的《遣唐使展》在日本进行巡展,在日本掀起遣唐使热潮。2005年9月下旬,日本平成天皇偕皇后在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仔细观赏记有“国号日本”的井真成墓志。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NHK等各大媒体…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涉华报道的比例越来越大,涉及方方面面,日本媒体在对华舆论上影响越来越大。《朝日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考量《朝日新闻》(英文版)的涉华报道,探究其对中日人民情感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缘起1.对"言论NPO"调查数据的再思考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于2014年9月9日公布了在中日两国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关于中国对日本的印象,回答"不好"和"总体来说不太好"的中国人所占比例为86.8%,较2013年时的历史最差值(92.8%)相比略有好转1。"言论NPO"这个数据是否也反映了肩负着中国未来的中国大学生对日本形象的看法?如果不是,那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多年来,中日都有学者对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20日,由人民中国杂志社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共同举办的“《人民中国》创刊暨在日本发行5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中日各界人士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招待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日本驻京首席公使原田亲仁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