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6,(10):70-70
一位中国主要的动物保护专家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从“濒危”保护名单中删除的决定为时过早。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熊猫保护事业也向来受到中国中央高层的重视。由此,中国的领导人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其他国家作为友好关系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聚焦     
云南石林景区各项拆迂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11月13日,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为迎接2012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的复核评估,切实保护好全人类的共同遗产,精心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3.
聚焦     
《职业圈》2011,(34):11-11
云南石林景区各项拆迂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11月13日,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为迎接2012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的复核评估,切实保护好全人类的共同遗产,精心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省鹤庆县的草海湿地生态良好,气候温和,被称为野生鸟类的家园。去年入冬以来,有大量候鸟飞临这里,数量超过1万只,吸引了大批观鸟、科考、摄影爱好者前往。在鹤庆县草海湿地越冬的候鸟中,出现了十分罕见、珍贵的最美水鸟紫水鸡的身影。紫水鸡属鹤形目秧鸡科,共13个亚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了自己,从食肉变为食竹;人类为了适应自己而改变了环境,使大熊猫几近陷于绝地。现在,大熊猫只有依赖人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繁殖措施,才能使其免遭灭绝之灾了。”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笔者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交谈中,他深有感慨地说了这番话。大熊猫是地球上第四纪冰川运动孑遗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为了保护好这一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1980年中国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名为世  相似文献   

6.
阿碧 《生态文化》2004,(2):50-51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人只是成千上万个物种中的一个,他们却进化得可以发明工具,随意杀戮着其他物种。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捕猎技巧越来越高超,却使得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相对于深海来说,人类却显得特别的无知。生态学家们认为,正是人类的“无知”挽救了深海生物的性命。  相似文献   

7.
应群颖 《文化交流》2008,(11):56-60
乡土是我们的根。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话:"作为乡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乡土建筑,正在迅速地走向灭绝。如果不赶紧下大决心抢救,我们将永远失去它们,那损失难道会比死光了大熊猫或者金丝猴小吗?"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超出了国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地球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区扩大、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泛滥、垃极成灾等等。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9.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最南端的一个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是全国35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盼盼”曾是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而“盼盼”的原型是大熊猫巴斯。今天,巴斯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1.
应予关注的“另类濒危语言”:民间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隐语行话,亦称“民间秘密语”,几乎是各种语言大都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对隐语行话的种种误解,是其濒危的首要因素。隐语行话属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一种更为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是考察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随着这些“濒危语言”的消亡,依附于这些“濒危语言”的民间隐语行话等民俗语言文化信息,亦必将随其“母体”的消亡而相应地消亡。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同样存在对其隐语行话的抢救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已经处于濒危态势,关注、抢救作为“另类濒危语言”隐语行话,尤其不要忽略了各民族语言中的这类特别濒危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志远 《文化交流》2009,(7):55-59
神秘之旅,一条隐藏秘密的小道 2009年2月26日上午11点,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这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从19世纪发现大熊猫到现在的100多年间,  相似文献   

13.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自然遗产。从1869年法国神甫戴维将大熊猫介绍给世界以来,它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痴迷和爱戴,人们用爱心也为它编织了无数的荣誉和光环——中国的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图案指定物种(WWF),亚运会吉祥物,世界团结、和平、友谊的象征等等。  相似文献   

14.
袁禾 《生态文化》2014,(1):43-44
说起珍稀动物,人们就会想到那些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很久,而今数量稀少的动物们。如人们熟知的,天上飞的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鹗,它是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鸟类,是鸟类中的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一千五百多万年;水里游的有现代鱼类的共同祖先——“活化石”中华鲟,它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最早出现于距今约一点四万亿年前的白垩纪;在陆地上跑的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趣事     
四川省汶川县搞旅游开发,确定由县人大牵头,县旅游局等单位派员参加,成立了《汶川县草坡乡旅游资源调查组》,我有幸进到了草坡乡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旅游资源调查中,收集到一些有关大熊猫的轶闻趣事,现在归纳整理几则于后,以飨读者。熊猫耍赖每到寒冷的冬天,是保护区的村民们家家户户杀猪熏腊肉的时候,腊肉的香气四山飘溢,令竹丛中的大熊猫馋涎欲滴。待到沟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大熊猫便悠哉游哉地下山前往村民家中作“客”。不过,它的作客倒不是主人“恭候光临”的“贵宾”,而是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别看大熊猫憨笨,呆头呆脑的,但翻窗入室却是它的“拿手好戏”。作起“案”来全无一点斯文像。进到屋里后,它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事必躬亲”地“品尝”一番。即便是猪狗之食,也要吃饱喝足;毫不客气地翻箱倒柜地找食物,损坏坛坛罐罐、彩电冰箱,再所不惜。主人发现后吆喝它,它还不理不睬,心想:“自己反正是珍贵的国宝,是受保护的,看谁敢对我非礼!”这一切似乎它都心知肚明,驱赶它不仅不走,反而稳坐泰山似的,睁圆两只眼睛似怒非怒地盯着主人,好像是“我不与你们一般见识”。保护区口福。大熊猫能瞅准猎人或挖药人不在岩穴或窝棚里的时候,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找到东西就吃...  相似文献   

16.
林宣 《生态文化》2005,(3):34-35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张和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06,(5):22-22
《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近日出版。该书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主编,国内权威的大熊猫研究和保护专家参与了编撰,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历史和现实的丰富资料描述大熊猫的身世,解读大熊猫生存、保护之迷,向读者介绍了大熊猫的神奇特性,以科普语言诠释大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语言濒危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会造成巨大影响;文化是语言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缺失对一种语言或方言走向濒危极具内部杀伤力,会加快濒危的语言走向消亡的步伐。本文在对黑龙江站人及站话考察过程中发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站人源于站丁,清以后驻守在黑龙江各驿站的站丁的主体是由清政府发配而来的吴三桂手下的降兵,这些被烙上了“红字”的站丁后来不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站人,而且形成了由职业变体演变而成的通行于社群内部的交际工具—站话,久而久之站话变成了黑龙江方言中的一个特殊的方言岛。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对几个站人集中居住区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站话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而站人社群文化的缺失是导致站话濒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部戏剧史,半部在浙江。”目前,浙江省有56个剧种列入省级“非遗”,24个剧种列入国家级“非遗”,因而被称为“戏剧大省”。但据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和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调研,只有14个剧种可以登台表演,有11个剧种已经进入濒危状态。如在千岛湖畔的淳安县,古属睦州,睦剧全盛时有90多个剧团,300多名艺人。而现在县里只有一个睦剧团,戏称“天下第一团”。为此,浙江省文化厅专门制订了《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方案》,对列入非遗名录的濒危剧种,实行“一剧一策”,使之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