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2.
从1936年至抗战后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克服不利条件,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组织运筹,开展了一系列以外国记者为主要对象的对外交流,成功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基本消除了国民党长期恶意宣传所造成的负面效果,在国内外公众心目中树立了我们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姝  梅重 《文化交流》2010,(9):28-32
作品入选斯诺《活的中国》 1936年6月,由美国杰出记者、作家.《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编选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在伦敦乔治·哈勒普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4.
洪兵 《对外大传播》2011,(12):44-45
被访者大卫·林道夫(Dave Lindorff),1972年获得Weslevan University中国语言学士学位,197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学位,1991—1992年作为富布菜特学者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在38年的记者生涯中,曾为《洛杉矶日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国家》、《滚石》、《商业周刊》等服务与撰稿;于1976年创办替代性媒体《洛杉矶先锋报》并获得当年洛杉矶新闻俱乐部大奖;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6.
正造访杜新一先生时,他正在整理其父杜瑰生先生(1915年—2015年)遗留下的史料,其中一张1937年5月10日出版的英文版《北平新闻》报,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据衢州地方志载,这部作品的英文初稿,是在《北平新闻》上刊出的,它首次向全球报道了延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安德鲁·雅各布斯(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记者,作为汉语学习者,20世纪80年代他就来过中国。1998年安德鲁进入《纽约时报》工作,2008年被派驻北京。五年多来他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报道,一些报道也曾在国内引起争议,并引发他与读者的探讨。本文作者在对于《纽约时报》中国民族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中发现该报大量集中报道藏族和维吾尔族,2008年以后相关报道更明显增多,报道题材则多聚焦冲突。这是报纸或记者主观故意的偏见作祟,还是意识形态框架下的下意识行为,抑或是新闻操作的规律、手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彭玉代表中国去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召开的人口大会预备会议,回国后就外国某些舆论所热衷的话题,接受了《北京周报》记者的访问。现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9.
应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的要求,我们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中国报道》、《对外大传播》等中央涉外新闻单位12位记者组成记  相似文献   

10.
<正>71年前,1944年6、7月份,作为中共中央大本营的延安迎来了由21人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这不是延安接待的第一批记者。早在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来到延安,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后来,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英国《每日先驱报》、《每日电讯报》记者詹姆斯·贝特兰、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等  相似文献   

11.
应湖南省委外宣办和怀化市委外宣办的邀请,中国外文局总编室新闻处组织了由《对外大传播》、《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中国报道》、《新华社》、《中新社》、《国际广播电台》7家新闻单位的8名记者前往怀化地区采访。记者团于2000年11月5日至10日在怀化市的靖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5,(5):14-14
4月23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第67期“记者大讲堂”,邀请《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个中国记者的声音究竟可以传多远》为题,结合他20多年来在海外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实践作专题讲座。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主持活动。来自中央和北京市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负责人和编辑记者近2001人参加。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也是静冈县中国三刊(《人民中国》、《北京周报》、《中国画报》)普及会创立20周年。应静冈县日中友好协会、静冈县中国三刊普及会的邀请,第七次中国三刊访日代表团于3月25日~4月7日访问了静冈县等地。代表团拜访了静冈  相似文献   

14.
宋庆龄参与和指导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的时间长达近70年。她一生创办了《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以下简称《新闻通讯》)和《中国建设》等对外宣传报刊,并为这些报刊撰写了大量的稿件。她以新闻为武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摇旗呐喊,向海外反动势力奋勇还击。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宋庆龄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新闻观,这  相似文献   

15.
老记者于友,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几度参与对外报道工作:1938年参加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和新闻记者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1941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光明日报》编委和国际部主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初春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北京于老的家中,采访了这位一生与外宣工作有“不解之缘”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周三首次以漫画形象亮相国家媒体,漫画上的习近平身穿简单的灰色拉链夹克和蓝色裤子。这则标题为《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发布在北京市政府下属的千龙网上。中国媒体报道称,这是政府的新闻机构首次以漫画形象描绘习近平。这条周三发布的新闻用了几幅图片来展示习近平的走访活动,介绍了他自从去年3月份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如何在国内视察了十几个地方、以及在五大洲访问了14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5日,美国CNN新闻网站国际版推出在线中国新闻专栏《JAIME’S CHINA(吉米的中国)》,每周定期在网站首页头条框中刊播有关中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袁瑛 《对外大传播》2014,(11):24-25
正相比西方媒体,中国记者(来自主流媒体)关注并报道气候变化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记得一位比我早入行的记者前辈回忆说,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环顾四周,中国记者寥寥无几。而就在那次会议上,气候变化谈判因为达成了《巴厘路线图》而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两年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由于一百多个国家的政治领袖齐聚一堂,中国记者前往现场采访的人数已经有近百人之多,在那一年,气候变化成为了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话题。也就是从2009年开始,随着气候变化报道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中国媒体开始形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遭遇到重重包围封锁,世界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下简称《人民中国》)在周恩来、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应运而生。《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日文月刊,隶属于中国外文局。创刊以来,除对日集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外,还设立了小说译作专栏,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译介,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推广和宣介,吸引更多日本民众关注中国。中日两国毗邻而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两国虽没有很快正式建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初,做了三年驻台北记者的叶鹏飞来到北京,接手回国的同事李慧玲的工作,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首席特派记者。初到北京,由于报纸的关注点主要在中国经济方面,叶先生参加了较多场商业发布会。但是他很快发现,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的大国的首都,北京的活动实在太多,信息量大得惊人,他有些忙不过来了。除了采访与新加坡有关的商业活动,他把重点放在了有关经济政策变动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联合早报》读者对中国财经新闻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他觉得参加这样的发布会很解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