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拓哉 《文化博览》2005,(1):24-25
他们都有着中国人的脸孔,但时间从公元97年到公元2004年--最早发现欧洲的中国商人、中欧之争、华人水手、做生意的小贩、参战的华工、创业的温州人、旅欧留学的文人政客、亲密的东欧、雅思留学生、以商务方式游欧的一掷千金的"游客"……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在华留学生一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超44万,同比增长11.35%。专家指出,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国。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留学生教育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一、在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一)在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特点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在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具体人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海外华文传媒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又先后提出"和平崛起"、"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华侨华人的传播实践也因此备受关注。这其间,西方学者对华侨华人媒介的研究呈现出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和"中文热",中国已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来华留学生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三非"问题,即"非法就业、非法驾驶、非法居留",耗费了大量的社会法律资源和高校管理资源,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本文拟从高校留学生管理中的"三非"问题切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4日,“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日本落下帷幕,日本《世界周报》刊登了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经营研究科教授高桥美都子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受伤的中国“海龟们”》,新华网随后予以转载,称文章解读了日本为何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本刊转载此文,是认为确实值得那些关心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人士一读。  相似文献   

6.
范薇 《对外大传播》2010,(10):18-19
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到1872-1900年约两百名的"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之后经历了1900-1911年的留日和1912-1927年的日、法、俄留学高潮,1949-1965年留学苏联与欧洲各国的比较多,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留学人数剧增,现如今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留学渠道也由单一的国家公派扩充了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14年共有377,054名来华留学人员在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杨军红研究指出,"人际交往适应困难,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缺乏沟通桥梁和渠道"。直到  相似文献   

8.
日本仿佛是由一个个珠花项链串连而成的美丽岛国.静静地伫立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海上。但是这个国家好像总是离我们既近又远.近的是1884年.如同欧洲的艺复兴的日本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社会变革的勃勃生机。中国清末时期,孙中山等一代革命志士为寻求革命真理而蹈海赴日,直至时隔百年的今天.中国留学亚洲的留学生仍将日本作为首选之地。但是一百多年来.曰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两次路上中国的土地,烧杀掳掠,这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百年悲情”,加之近几年纷扰不断的“钓鱼岛”纠纷.日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都使这个本来离我们很近的国家在心理上好像拉开了一个距离。但是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理想.即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两国处于交战之际,也从未能湮没两国人民盼望世世代代睦邻友好的心声。何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的历程是应该永远朝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来自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中国留学,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万人次。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需求,增强来华留学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中国许多高校开始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同堂授课,中国大学生在经历跨文化传播的新鲜感时,也备受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匮乏的困扰。本研究希望探究跨文化课程中中国大学生跨文化冲突管理问题,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201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计划~J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对各高校留学生招生提出了量化要求,对各高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目前。  相似文献   

11.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为恢复国权而在中国境内开展独立运动的韩人和中国人一起探寻相互合作的革命道路。中国国民革命一打响,中韩两国的联合意识更为强烈。本文主要通过当时中国关内地区媒体对韩国"三一"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等的报道,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关内地区言论媒体对韩国独立运动的认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亮 《对外大传播》2010,(11):60-61
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加速转变的。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正>外交部原副部长、首任中国G20事务协调人何亚非在2017年9月4日《浙江日报》刊发的《"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模式》一文中认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无论是从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从19世纪西方殖民时代算起,从20世纪下半期到进入21世纪,西方"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西方"或者"南北方"已进入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战略僵持期"。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大动荡是常态,大调整在所难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  相似文献   

14.
青年舞蹈家李玉兰,安徽省马鞍山人,1976年开始专业 舞蹈学习,1982年获得华东舞蹈比赛二等奖,同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系,是我国第一届舞蹈界有学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到日本留学深造,并攻读研究生课程,学习日本的古典舞。先后师从于著名舞蹈家和教育家王佩英、马力学、花柳千代、福田一平等。现为中国歌舞团国家一级舞蹈演员。  相似文献   

15.
小可 《文化交流》2015,(2):3-5,2
以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以后要去中国留学,我会笑他。但是高中毕业以后,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去中国留学已经是一个很多人梦想的机会。所以在读完两年大学后,我给了自己去中国留学的机会,也因此开始接触了解这个国家。中国在亚洲的东部。在世界上,中国的人口是最多的,目前好像有13.6亿。中国的面积居世界第三,陆地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有56个民族,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的中日战争,准确地说,日本已经准备了100年 从19世纪初开始,当中国人还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日本就已经对中国歹意萌动了,1823年,佐藤信渊(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儒学家)首次明确提出了灭亡中国的具体战略部署.到了明治维新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日本现在1万元的纸币上就是他的头像--的时候,中国远不是一个令日本尊敬的强国了.福泽谕吉在1882年创办<时事新报>后,起劲宣传"控制朝鲜论""瓜分中国论""日本脱亚大欧论",主张日本必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向东亚扩张.后来者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三杰")更是继承了福泽谕吉的衣钵,并把它操作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约达6000万人。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日本和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长最快。北美华侨华人多达530万人,华侨华人是全球各地区华文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这个群体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华文媒体的经济收入和盈利状况。仅以美国为例,目前华人人口总数已达452万。华人成为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数族裔中仅次于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在美华人从2011年的401万增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文化同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史可稽自中国汉代开始,中国典籍及文字传入了文明阶段尚处原始社会的日本,日本文明引入汉文化,并以汉字记录书写日本民族历史及文学作品。在日本文明演变进程中,同汉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日本语言、文学、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语言、文学与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镜子,与社会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给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24日,云南迈向21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暨实施云南形象塑造工程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北京、广东的形象策划的专家学者和云南省委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省和地州论文作者的代表共120余人集聚一堂,以学术的观点、宣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校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留学生在学好汉语及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他们,让他们顺利融入中国,并逐步建构、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情结,成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