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2.
《新闻导刊》2005,(1):15-15
有责任感的业界人士对新闻传播中的显性失实比较警惕.也很注意防范;受众对于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失实,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业界和学界对此多有研究,已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业界人士对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则认识不足,缺少防范意思;受众往往不予深究且予以认可;业界和学界对此也少有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绚  李伟 《青年记者》2017,(12):20-22
无论从受众覆盖面还是新闻信息量来看,网络传播都已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渠道.特别是移动网络带宽提升和智能手机空前普及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已将移动网络作为首选新闻来源.众所周知,和传统新闻媒体不同,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生产者和发布者.由于缺少传统媒体里的信息把关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来源极大丰富,独家重磅新闻经常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引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失实也相伴而生.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很多时候,虚假网络新闻对相关方造成的伤害会超过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关系到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要素。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失实新闻仍是广大受众深恶痛绝的。特别是从一些新闻从业者习以为常的写作套路和思维定势中衍生出来的隐性失实,已不同程度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呈现常见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并在人们的不经意  相似文献   

5.
凤轶群 《新闻前哨》2010,(12):31-32
分众传播是指面向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进行的传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激增、信息传播的迅即性和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受众需要对大量即时更新的信息进行选择,因此,受众传播越来越成为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新闻界的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受众也因此充分享受到了传媒迅速发展而带来的丰盛成果.但与此同时,新闻失实也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文献信息传播及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舟 《图书馆》1994,(5):24-26
文献信息传播及模式方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已形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成为了当今社会热门话题。文献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愈来愈受到人们广泛而高度的关注。一大批从事信息开发、提...  相似文献   

8.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 由于竞技体育有着浓厚的社会文化娱乐性,它与文艺演出和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一样具有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体育新闻的受众群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作为担负着传播体育信息、引导受众的体育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不可避免地对受众的价值观、道德文化观念等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体育新闻领域职业操守问题不容小视。 首先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失实新闻泛滥。2002年第7期《新闻记者》杂  相似文献   

10.
华心怡 《新闻传播》2014,(3):124+126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用市场经营理论来定位,受众也是新闻媒体这一商品生产者的唯一客户。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传播备受市场化冲击,探析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的作用与影响,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过渡,已成为当前新闻媒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其新闻价值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受众是新闻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受众的信息取向,是新闻传播的关键所在。受众逆反心理的成因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注①)。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来自传媒的因素、来自受众自身的因素这两个方面。首先,新闻报道失实、失真,会造成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一些新闻单位为了宣传某位模范人物,常常把模范拔得太高、太全,他总是整天工作,家里人生了病也不回家,…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世界,"传播"这个词已成为我们社会存在的要素,被传播的信息构成了存在的语境,无论是村庄院落的日常生活,还是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阐释已经无法回避。通过信息传播在受众心目中产生的观念和想法的置换,是新的文化心理的培育和社会心理的发酵,使得信息交换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海洋意识本质上是个体、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在  相似文献   

13.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3(1):22-24
学术界在探讨新闻失实的原因时,常常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新闻失实进行分类,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一目了然地认识新闻失实现象,找出治理新闻失实的办法。在现有的理论成果中,人们对传播者、传播环境、传播方法、传播机制、传播政策、传播内容等因素导致的新闻失实分析已经比较充分,而相对忽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受众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微课程已成为了新环境下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从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环境、受众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凤凰微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知识林     
“新闻策划”的好处 1.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如潮水般涌现在人们眼前。令人目不暇接。以传播信息为主要职能的新闻媒介就必须从中选择出那些受众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及时传递给受众,满足他们的迫切要求。避免优材劣用,大材小用,这些,都是新闻策划的好处。 2.有利于促进记者深入采访。新闻策划不仅是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找点子。新闻策划需要策划者的“阅历”和丰厚的生活底蕴,不是拍拍脑袋凭空进行的。凡…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凭借频道资源稀缺而拥有的垄断被打破,信息传输已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转向"一对一"的分众传播.而技术和制度是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电视频道专业化、主题化已成为电视的主流经营模式,代表着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电视频道的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利用某个电视频道的特有资源,面向特定的目标受众或目标受众的特定需求,制作、编排、传播节目产品,满足其对专门信息的需求,并以所提供专门信息赢得的受众群以及依托于此品牌作为资源获取广告收入,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是指传媒刊播新闻信息时出现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失实。这种失实或隐伏得比较深(是深层次的失实),或出现在隐微处(并不引人注目),因而不易为大多数受众所识别。惟其如此,这种失实就更具危害性。当然,隐性失实的隐蔽性是相对的。具有广阔知识面和很高综合素质的受众,总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发现报道中的隐性失实,此时,隐性失实也就无隐蔽性可言了。例如,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媒体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的时候,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或所谓的"泛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的提升,都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信息爆炸、信息疲劳、信息侵略、数字鸿沟、精神污染、传播焦虑等种种困惑,新闻媒体尤其需要在提高受众内在素质,增强受众对纷杂信息的解读能力,树立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体批判意识,自觉抵制或消除垃圾信息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丽娜 《传媒》2012,(5):58-59
在Web2.0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之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更多,对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