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已出版的新闻论著中,讲到新闻品种时,很少提到对比新闻。其实这一新闻形式早就存在,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颇受读者欢迎,充分显示出对比新闻的优势和魅力。所谓对比新闻,就是作者有意识的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来,互相映衬,突出矛盾,明确是非,以此来表达主题思想。对比新闻写作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作者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种种异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同点,才能认识事物的共性;知道事物的相异点,才能区分事物之间不同的个性。作者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对比,既要注意到事物的个性,又要把握住事物的共性,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揭示其本质。从对比新闻的结构看,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比的根据,即进行对比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段然 《河北广播》2006,(3):100-101
播音员播讲新闻,受众收听新闻,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一个统一体。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重性,它既矛盾又统一。听新闻的受众和播讲新闻的播音员也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听新闻的受众愿意毫不费力地、轻松地、清晰地收听到新闻广播以获取新闻信息,而我们播音员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认真贫责地播讲新闻。一个是需要轻松地收听,一个是必须认真努力地播讲,这就是矛盾的方面,最终一个目的都是为新闻播讲这一全过程的“收听”,这是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对比,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是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突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比,亦称对照。即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者把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摆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要说明的事物或方面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如: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坚持全面地看问题。新闻评论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又要看到事物的支流;既要看到事物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和侧面。许多广播新闻评论佳作的标题就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5.
运用丰富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显示出一定的艺术魅力。例如,《解放军报》报道某部六连坚守无名高地的事迹的标题;《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山峰一个连队就是一道长城》(1985.9.21),这里包含两个夸张,并且是以暗喻和比拟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夸张的手法,这个标题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解放军战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界多年来流行的、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报道方法。按唯物辩证法观点,典型是代表一般事物的个别事物、代表一切人物的个别人物。新闻由于受到采写力量、版面及播出时间、传播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对天下一切人物、事物、现象以完全的反映,因此,科学地选择典型,用概括的手段充分地报道出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之一。 最近我阅读了近期一些有关典型报道的论述,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个偏向:一个,是较“新  相似文献   

7.
广告创意者的联想及知识智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卓英 《新闻知识》2003,(10):35-36
联想是人类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是指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指由眼前的事物进而想起了与之相关的事物,一方面由想起的某一事物连带地又想起了有关的事物。同时联想也是广告创意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使广告更具魅力,更容易被记住,从而更好地发挥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图和表,是两种基本的数学模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计,以表示某些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只要描点以表示事物,划线以表示事物间的某种组合关系,就构成了图;如果把要说明的事项分类排列,以显示其某方面的特性,就构成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在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赋予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地市报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键在于引导,导向与引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责任重大,确保导向正确和提高引导水平是地市党报新闻宣传中的两个关键点,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庄伟 《青年记者》2012,(30):80-81
时下,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许多媒体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起了微博,有的甚至成了微博控,一天几个小时地泡在微博上。有的还成了微博世界的明星大V,粉丝众多,一呼百应。笔者一向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这次也不例外,在同事的带动下赶了个时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人的心理过程归结为三个方面.它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个方面,即对事物认识、对人和事物的情绪体验及为了克服困难,自觉地确定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意志过程.分析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情绪体验以及他们在处理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时采取意志行动的过程,对于搞好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中,有的量词一般只表示一种事物名词,如“羽”,只用于鸽子,如说“一羽信鸽”;有的则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名词,如“张”,可以说“一张床”、“一张纸”、“一张桌子”、“一张地图”、“一张画”、“一张脸”、“一张网”等。这就是说,每个量词可表示一定范围内的诸多事物名词,在这个“一定范围”内,量词可以自由地与其中任何名词协  相似文献   

14.
有些小言论的议论所以平淡乏味,这多半跟作者还没有掌握和运用多种说理方法有关。怎样才能增强新闻小言论说理的鲜明性和说服力呢?我认为,善于在对比中展开分析,讲明道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比说理这一说理方法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  相似文献   

15.
拈连,即在表达甲、乙两个相互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因势利导地挪用在乙事物身上,而这个词语通常又与乙事物不相搭配,从而取得富有情趣的修辞方式。拈连的构成关系应具有前项与后项两种事物,以及拈连词(一般多为动词)的连接,而拈连词与前项的搭配是常规用法,与后项则常为不相适应的非常规用法,但在前项的引导与衬托下,才会使人感到合情合理。这就是说,拈连词用于前项是它的本义,用于后项时则是它的比喻义或引伸义。  相似文献   

16.
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在科技论文中,一张科学合理表格的应用不仅能比文字叙述更加明确地传达科技信息,而且能比图片更准确、更深刻地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科技论文中常用的三线表包括表题、项目栏、表身和表注,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和形式规范要求。文章深度挖掘科技论文表格的内在特性,即逻辑性、可比性、准确性、一致性和简洁性,并分别从这五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论证,从整体上探讨表格的取舍与转换、结构调整和内容优化等,力图使表格规范统一、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得与失     
凡事育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谓“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讲的就是这个个道理。这是正因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所决定的。对待每一事物,都应权衡得失、比较利害关系。很大于失的,取之,失大于得的,弃之。古代亡羊补牢的故事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补牢需要花...  相似文献   

18.
对偶,是修辞的一种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相互联系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即是对偶。就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来说,对偶大致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正对是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讲一个道理,内容上相互补充。反对指上、下旬从新与旧、好与坏、多与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明问题,意义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串对指上、下句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对偶式标题就是以对偶句形式出现的新闻报道(消息、言论、调查报告等)的题目(主题或肩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从事物的最根本属性、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独有的属性、规定并影响其他属性的属性、规定事物发展变化根据的属性这四个方面,对“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