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2.
为便于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四年级下册教材,现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组说明如下,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包括一篇古诗和三篇散文,按三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川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美,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  相似文献   

3.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文章通过对一座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4.
抓住情感导读全篇江苏丁良桂《繁星》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感情浓郁的优美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天的一些特殊感受,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文章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情意。教...  相似文献   

5.
《繁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在重点段第三段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抒写了海上星夜的景象及自己的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他热爱星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一段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教好这一段是理解全篇的关键.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 首先,我打出灯片,指着躺在船舱上看星天的作者说:“作者远离祖国,飘洋过海,他的心情怎样?他所看到的星天是什么样儿,感受又如何呢?”用直观的画面、几个设问和朗读造成一种气氛.然后,扣住“半明半昧”这个词语,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半明半昧的星是‘挂'在天上吗?”学生回答道:“不是的,是‘悬'在空中.”“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正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相似文献   

7.
《我的空中楼阁》以摇曳多姿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感染着读者,它象一幅淡雅的风景画,又似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间家居小屋的描写,寄托了他对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篇散文写景抒情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他对大自然真挚热爱之情移入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写小屋与周围的环境。作者称小屋为自己“生活中第一件艺术品”。但作  相似文献   

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  相似文献   

9.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感情的方法。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的语言的美、结构的美、形象的美,使它成为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学习表达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成为行之…  相似文献   

10.
《松鼠》这篇课文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生活习性及乖巧的性格。与该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构成整体,确实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这是全文的总说部  相似文献   

11.
付秋莲 《湖南教育》2005,(21):37-37
《荷花》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2.
王梅芳 《考试周刊》2012,(26):50-51
教学目标:(1)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2)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3)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联系 ,领悟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共有三篇课文 ,这组课文都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 ,歌颂祖国河山的美丽 ,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陶冶。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这是着重从培养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 ,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鸟的天堂》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 ,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 :一是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  相似文献   

14.
一、自学目的1、学会抓住特点描绘景物;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加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二、自学重点学习描写景物特点的表现手法。三、课文导读这是一篇描写三峡奇景的散文。三峡的景色奇在哪里呢?先看课文中对瞿塘峡  相似文献   

15.
伍封菊 《贵州教育》2008,(24):28-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调动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会作者按时问顺序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日出》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名篇。课文既有客观景状的描绘,更有主观感受的表露。教学时既要抓住景物描写,更不能忽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贯穿于始终的一条感情脉络就是:借热情地赞颂太阳,以表达追求、渴望光明的执着心情和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定到来的坚定信念。而这种感情是随着日出前后景色的不同变化表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复习内容本单元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篇文章围绕春天来编排,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在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正《荷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作的一篇美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感受,文质兼美,读来清新悦目。据文析义,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将学生带上欣赏美、品悟美、创造美的旅程。《荷花》是苏教版小语三(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以叙写大自然美景为线索串连了三篇文章。编者的意图之一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课文描写细腻,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范本,而课后练习题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文是该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第二段)和鸟的动态(第三段)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浓的风情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静景和动景,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色,领会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早已闻名中外。这篇课文不长,作者仅用549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风景和珍稀动物,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字优美,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