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钱剑夫标点整理的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三国志》陈乃乾点校本、《三国志》吴金华点校本等参校,对《三国志校笺》及相关论著中存在的点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的人和事,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的敷演,其中真假虚实,需要辨析。卢弼《三国志集解》虽涉及,尚有疏忽之处,本文为之补证。  相似文献   

3.
要想全面地校理《三国志》这部史学名著,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依然是屈指难数,尽管60年代已有易培基《三国志补注》和卢弼《三国志集解》可资参考。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曾试就校勘和训诂方面的疑点撰写过《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三国志校诂外编》(收入《古文献研究丛  相似文献   

4.
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一般认为嵇康与山涛就此绝交。但卢弼《三国志集解》、徐公持《魏晋学史》、林家骊《嵇康与山涛“绝交”说质疑》(《史》第五十二辑)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两人并未绝交。以下试从献角度进一步申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史学三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南朝的宋、齐之际,裴松之及其子駰、曾孙子野,分别撰《三国志注》、《史记集解》和《宋略》,以史学名世,被称为“史学三裴”。这是河东裴氏颇具特色的家学传统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史注的大发展是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史注家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出《三国志注》、《史记集解》、《水经注》等史注名作,不仅对后人读史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纠正了很多错误,对于后人的文献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集解·吕布传》中的一例误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人卢弼在其著作《三国志集解·吕布传》中记吕布与董卓侍婢一事时 ,引李贺《吕将军歌》作疏解 ,将李诗中的傅粉女郎释为貂禅。本文通过详解李贺一诗的内容及写作背景 ,论证傅粉女郎并非貂禅 ,近而说明卢弼疏解之误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国志》的书法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批驳了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学者、尤其是清代史家赵翼责难《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和回护、马统治当局的观点,指出他(们)的谬误在于未能真正明察《三国志》的书法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1.
吴金华 《文教资料》2001,(6):108-113
在古文献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的课题中 ,《三国志》的整理研究是复旦大学古籍所“《三国志》整理研究中心”的长期项目。为了推出《三国志丛考》、《三国志论集》、《三国志简注》、《三国志大词典》等论著 ,课题组努力搜集古今中外的有关资料 ,并对《三国志》解读中的难点、疑点、盲点加以研究。近几年来 ,我们将研究所得汇成《长编》 ,约 80万字。限于篇幅 ,这里摘录十例 ,就有道而正焉。(1)王军 《魏志·武帝纪》 :二十二年春正月 ,王军居巢。(页 4 9,中华书局校点本 )[长编 ]《汉语大词典》第 4册 4 6 2“王军”条以本文为第一书证 ,释为…  相似文献   

12.
《国语集解》以三国韦昭注本为基础,汇集有清一代众家之长,近乎善本。然而犹有疏漏可议之处,本文就《国语集解》注释可议者十处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3.
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虽然实际上只从《三国志》中选释了一部分词语,但毕竟是关于《三国志》的第一部专书辞典,其成绩应当肯定,但也存在11种差误,本文对该辞典的失误略加探讨,旨在为推出全面收录《三国志》词语的大型辞典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传入韩国的最早记录是韩国三国时代。小说《三国志平话》版本在高丽时代末期已传入。此外,《三国志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至少于1522年-1560年以前。从当时的传入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早就传入到了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文版和韩文版的《三国志演义》曾几次出版过,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贯华堂第一才子书》等,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朝鲜时代《三国志演义》的翻译本有两种类型,一为翻译的坊刻本,二为翻译笔写本。《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部分翻译"、"翻案(改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属《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书杂考的系列文章之一。王沉《魏书》是一部佚书,现仅片断的见载于《三国志》裴注及几种类书的引文中。由于陈寿《三国志》所载过略,裴注乃侧重于引书补注,而在所引的诸书中,以王沉《魏书》的条文最多,说明裴氏是以王书为补充《三国志》最重要的史料。文章主要在于论证其对《三国志》的重要补充(亦即其史料价值),并作某些必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考──兼说嘉靖本非最早刻本亦非罗贯中原作张志合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原作,且是《三国演义》诸版中的最早刻本,这一论断是由郑振铎先生最早提出的。(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原载《小说月报...  相似文献   

17.
指瑜为瑕的校记何其多──读点校本《礼记集解》札记之一吕友仁清人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中的一种。该书由沈啸寰、王星贤两位先生合作校点,1989年出版。年来笔者将此书粗读一过,一方面感到两位先生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成书过程的版本研究中,历来认为元至治年间(1321年)新安虞氏刻本《全相三国志平话》是三国故事最早的版本。《三国志平话》是民间艺人讲述三国故事的底本。罗贯中在民间传说三国故事的基础上,根据陈寿《三国志》中的正史,采用裴松之补注的史料、民闻故事以及元杂剧等资料,编写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根据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本小说丛刊》第七辑有关专家考证;《三分事略》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建安书堂刊本比《全相三国志平话》早27年,应是目前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三国故事的最早版本。  相似文献   

19.
校勘,古人称为“校雠”。起源于汉代以前,“到汉代,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种专门事业。”历经各朝,直至清代,校书工作已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唐代以前的史籍旧注,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裴驷的《史记集解》,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固然是古书渊薮;但如唐代学者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颜师古的《汉书注》,李贤的《后汉书注》,所见到的古书,也和今本  相似文献   

20.
敦煌《左传》写本为《左传》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利用这批材料,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记载的隋唐时期杜注《左传》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可以据之了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书写格式、《春秋正义》原本之书写格式、《左传》写本所反映的敦煌教学情况等。同时,由于这是一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写本,保存了当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文本面貌,对于我们探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文本之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