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解题时,根据题设条件和待求结论合理地展开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往往可以快速地架起一座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就常用的联想思维方法作一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通常指人们通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与常规思维相比,它具有多向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数学猜想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从而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式.猜想是一种探索研究性活动,通过对数学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有助于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综观近年中考试题,数学猜想题深受命题者青睐,频频出现在各地试卷中.本文就其常见类型与求解策略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学生对题进行分析,了解命题的意图和要求。审题的训练,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可促使学生从命题给出的题、材料及字说明人手,积极思考,锻炼分析、判断、联想、想象等能力,然而学生看到命题后,往往习惯于直线式地平面进行联想,只看到命题的一般特征,选材、立意、构思、只注重与命题一致性,所以作没有独创性,无新意。怎样打破单一刻板的思维框架呢?最主要的是在审题中运用“三维式”审题法,即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的方式进行审题。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创造思维经常使用的一种连动思维方式,是培养创造性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由此及彼的思考,是非一般思考的延伸。一个人如果不会联想,他的知识不仅是零碎的、孤立的,而且也是有限的。一个老师不会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就很难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能力与思维训练,提出要从顺向维向逆向思维的联想;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联想,从横向思维向纵向思维的联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联想是思维的火花。加强思维联想,有助于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联想思维,让学生在科学的联想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8.
李兆权 《生活教育》2014,(20):68-68
经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巧妙地进行一题多用,是提升学生思维含金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用"训练,既可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又可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联想中探索,在探索中发散,在发散中求异,在求异中创新。  相似文献   

9.
发散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 ,它可以从一点出发 ,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触类旁通。那么在习题教学与解题研究中就要引导学生纵横联系 ,广泛联想 ,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一题多解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系统地、全面地、准确地思考问题 ,而一题多解 ,即在解答问题时 ,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并指出其中的最佳方法 ,可以达到捷径通幽 ,异曲同工之妙。例 1 向 1 0 0mL的FeBr2 溶液中通入标况下的Cl2 3 .36L全部被还原 ,测得溶液中[Br- ]=[C…  相似文献   

10.
善于对立联想推断离子的过程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离子的性质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思维方法是对立联想,即由一种离子迅速联想到和它不能共存的离子,譬如酸碱对立、阴阳对立、正负对立、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立、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对立等.运用对立联想能迅速地做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联想思维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只有克服联想思维的错觉干扰,才能正确使用联想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积贵 《甘肃教育》2007,(9X):49-49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重组、加工和再发现,合理、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寻求变化,使有关信息有序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有益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王世恩 《中学理科》2006,(10):19-19
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它突出与众不同;“新的结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概念,新的思想,也可以是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法等,它表现为思路开阔,善于联想,长于变化,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题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 ,不仅可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 ,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所以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展开想象 ,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善于启发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尝试 ,寻求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1 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根据题目的条件 ,提出不同的问题 ,促使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展开联想 ,使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多层次地进行发散。例如 ,在复习“工程问题”时 ,我出示了以下…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有综合思维法、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在连续多年高三化学教学中,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坚持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多种联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更可以训练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洁 《中学理科》2006,(9):47-47
复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应起到巩固、深化、拓宽、综合应用的作用。在复习训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加工和编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习题,进行复习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功能,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联想迁移、概括总结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联想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训练学生写作,旨在快速地提高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的语言能力.利用联想进行创新教学应注意:一、联想的独创性--创新思维之本.二、联想的连动性--创新思维之源泉.三、联想的多向性--创新思维的灵魂.四、联想的跨越性--创新思维的拓展.五、联想的综合性--创新思维的"局点".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从一件事想到与其关联的另一件事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中,二般是按从条件到结论来探求解题途径的,但也有许多问题按这种定势思维探求会很困难,甚至会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此时,我们可联想学过的知识或解决过的问题,变换视角,发散思维,使问题得以巧妙解决。以下列举数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