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宅男 宅女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4.
近来,媒体上出现了"宅男""宅女""宅族"一类的词,例如:1.这里特指的"宅",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的人……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  相似文献   

5.
“御宅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有关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景观。在中国,从“御宅族”上网目的的角度,可以将“御宅”式网络生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御宅经济”创造出新的产业链,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御宅文化”也得以形成和发展,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元人打扰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1,(19):8-10
如今,"宅男宅女"群体越来越壮大,他们"痴迷于某事物,或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宅男宅女"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期热点话题,且看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同学们就"宅文化"展开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宅男宅女是指不想上学、作息时间不稳定、极少出宿舍与他人接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的人,其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多开展各类活动,让宅男宅女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使用电脑,参加实践活动,使其走出"宅居"生活.  相似文献   

10.
"80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现实社会的一些炒作和评论,使有些人一棒打落所有的"80后写手".但事实是,他们中有真正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来热爱的.为此,我们采访了几个"80后写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流水光阴     
<正>看《中国合伙人》,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心中蓦然一动,几欲落泪。罗大佑一首《光阴的故事》,用20世纪80年代歌曲惯有的抒情方式,唤起了无数人的旧日情怀。当然,也包括我这个"90后"。就如影片最后的字幕所写那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每个人都曾有过忧郁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60年代生人被称为"老帮菜",70年代生人被冠之以一堆头衔,80年代生人被称为"独一代",如今90后也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白岩松说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易的。"另一方面,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相似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曾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宅在宿舍,成为所谓"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中,教室—食堂—寝室的三点一线生活造就了众多的"宅男"、"宅女",他们躲在封闭的空间中,过分依赖网络交往的形式满足其人际沟通的需求,网络成为宅人类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而相对于现实中的面对面沟通,本文从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对御宅族的人际传播发生变异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你是宅男宅女吗?其实做个宅人也可以很幸福整日待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漫画、动漫、游戏、网络、DVD……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自由自在因为他们是一群阳光御宅族即使在纷纷扰扰的演艺圈,依然过得清静潇洒宅男宅女们快来一起 Say High因为我们要宅出自我,宅出快乐,宅出新生活,宅出一天片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09,(19):28-28
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解放思想的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是早期的叛逆者,他们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了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有深度和有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王朔等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年轻人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文革叙事"是"归来作家"最主要的创作内容.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比,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书写发生了重大转型.本课题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变迁与文学发展考查他们书写转型的外在原因,以及他们因身份失落而致内在创作机制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林忠港 《中国教师》2008,(10):34-36
<正>所谓"80后"青春写作,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现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他们往往才华横溢,行为出格,思想反叛,精神早熟,这是个性化历史进程的折射和多元化时代潮流的观照。"80后"写手作为一个群体,拥有众多的"粉丝",以偶像的姿态活跃在当代独特的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20.
"宅男宅女"一般指孤癖、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但现在",宅"已经有些新生活方式的味道,很多青年白领也加入其中。"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