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日本心理学家大西诚一郎等人对中学生苦恼的分类,结合当代中学生诉述的苦恼状况,笔者对韶关市422名中学生在学习、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交往、身心发展、毕业后前途方面的苦恼进行了书面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当代中学生苦恼的问卷调查表。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中学生苦恼现状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中学生苦恼感现状,揭示了当代中学生的苦恼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除中学生苦恼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的目的 苦恼,一般是指由于心理上发生纠葛,内心产生紧张,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属于心理受挫现象。中学生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时期,加上其升学、考试的压力过大,自我意识的蓬勃发展,需求结构的改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等,故其容易产生苦恼,并且容易使苦恼加深。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疏导和解决,就会造成情绪上混乱,理智上糊涂,进而出现抗拒、攻击性行为,如拒绝上学、离开家庭和出现不良行为。因此,中学生的苦恼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苦恼是一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的、不愉快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由于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大,自我意识的蓬勃发展,需求结构的改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心理上的闭锁性等,都容易使他们产生苦恼,并且容易使苦恼加深.已有的研究表明,苦恼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理智上的糊涂、个性方面的扭曲和行为的非法化,甚至引发严重的身心后果.我们时有所闻的中学生神经衰弱、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可以说是这些中学生内心苦恼、忧悒达到极限而不堪承受的结果.因此,中学生的苦恼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再容我们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交往问题是一个虽旧弥新的话题,交往引发学生的苦恼和对自我效能感的错误归因,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文章从引发学生交往的困惑的原因出发,通过对学生交往问题的反思,试图建构中学生由“倒金字塔模式”向“金字塔模式”转变的生活世界,使广大中学生能够逐渐走出交往困惑的阴影,回归到学校生活与学习生活这一片沃土上,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6.
最苦恼的问题比率排序(1)有的学科总学不好67.721(2)怕考不上理想的学校61.452(3)重视了有的学科,而其他学科又赶不上了57.803(4)可阅读的课外读物太少57.684(5)学习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勤奋学习57.175(6)要记的东西记不住56.696(7)不知道怎样搞好学习54.557(8)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太少538(9)学校食堂的饭菜差52.999(10)学习时间太长,很少有时间娱乐51.4610苦恼是一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的、不愉快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由于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大,自我意识的蓬勃发展,需求结构的改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心理上的闭锁性等,都…  相似文献   

7.
受到学习压力和社会形势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向人们敲响警钟,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找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中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从而养成乐观、阳光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一书在广泛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状况,总结了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的发展规律;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改善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该书既是从理论层面对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的总结报告,也是在全国大范围的调研和细致的专题探讨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改善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望穿秋水才盼到;盼到了,可又生活得如同一潭死水。做不尽的作业,得在星期天“加班”,搞得精疲力竭;玩玩“老K”,走两盘“车马炮”、实在也单调乏味。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学校仅有,而是许多学校普遍如此。令我们苦恼不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二:其一,有的老师单想凭“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结果使学生负担过重,无法丰富星期天的生活。其二,学生死记硬背,在分数第一的压力下片面追求高分,不讲究学习效率,以致星期天也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希望教师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11.
梁爱灵 《考试周刊》2013,(44):174-175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作者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了当前造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以期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而积极的关注。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世纪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教师面临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才能极大地挖掘出他们最大的学习潜能,成为新世纪中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家庭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不仅如此,他们在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对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本文结合在支教生活中的体验,主要从农村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当前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的高峰期,学生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发展。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对学生心态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明白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生活,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之一。由于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技能等方面问题,不少学生出现了生活适应障碍。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存在的生活适应障碍在类型上增多,发生频率上增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健全发展。因此,学会生活,就要注意解决生活适应障碍。本文就中学生存在的生活适应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学生在"心理断乳期"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挫折,通过创设积极情境、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教育学生合理运用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等途径来帮助中学生战胜挫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者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同娱乐、遇到有趣的事分享快乐和学习上遇到困难要求助时,选择对象是将同伴放在第一位;对心里苦恼的倾吐对象与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求助对象的选择是伙伴父母亲 兄弟姊妹。这表明,中学生在情感和生活领域更倾向同龄人,伙伴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亲近程度看,中学生交友的方式有三种:一般的伙伴,他们是一起玩、一起学习的朋友;要好的伙伴,他们比伙伴的关系要亲密一些,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是能以互相尊重、亲切热情的态度互相交谈的  相似文献   

18.
高福生 《中国教师》2014,(10):76-77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大胆实践与探索,从而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寻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即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处理生活与学习方面的事务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理念: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最大限度调动中学生的内在动力,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与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杨丽丽 《考试周刊》2014,(46):179-17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提出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