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母在上古的音韵行为非常复杂,可以跟很多声母谐声、通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论不一。本文从音类、音值、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对上古以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复辅音声母学界仍存争议,对研究材料可靠性的质疑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所依据的8种材料归纳为内证材料、外证材料两类,并对不同研究材料的性质、重要性、研究价值与使用问题等分别进行评述,以指出目前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学说仍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4.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一部著名的传世典籍,语言资料极为丰富,对我们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其中的名词性联合式复音词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上古汉语词汇的认识水平,完善上古汉语词汇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上古音研究中,古音学家对阴声韵歌部,或祭部,或至部,与入声韵月部,阳声韵元部的搭配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本文将对各古音学家有关歌月元部的观点进行梳理,从古音学家在阴阳对转、考古与审音以及上古声调等方面入手,探析各古音学家歌月元部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战国策》出发,着重讨论核心身体词"肠"。我们首先构建以"肠"为核心概念的语义场,观察《战国策》所反映出的上古词汇的概貌,并结合类型学的研究理论,将汉语放入世界语言中进行比较,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10.
汉语由上古的19个声母发展到中古的40个,这一演变是重韵轻声的体现。福建方言因人文地理诸种因素,既保留上古语音的痕迹,又打上中古语音的烙印,故为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列举并分析福建三大方言群、七个主要方言的重要实例,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序,对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加以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动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史记》不乏表示军事行动的动词,考察其军事动词,不但可以了解上古时期的军事文化,也可初步了解上古军事动词的特点。文章以《史记》征战类动词为讨论对象,对其进行初步分类浅析,以为研究上古军事动词提供一些参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广韵》中从“甫”得声的谐声字为主要材料,结合上古和中古的声韵地位分析,总结该谐声系列从上古到中古的语音演变情况,并运用比较法和材料分析法,揭示该谐声系列的语音演变及发展规律,为深入进行谐声系统的语音演变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上古复辅音的研究情况做概括性的介绍,对这一课题进行总体把握和了解,以解决更多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本文通过对上古医书文献及其研究概况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从语言文字角度对上古医书文献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同时由于年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与偏颇之处,因此上古医书文献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上古韵部研究是中国音韵学研究吏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音韵学之源头,而且为中古音和近代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上古音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以及清代古音学家和近代学者对韵部的研究成果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语法史的研究上一般认为,汉语处置式的产生是在唐代。本文通过大量语言材料,论证了早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产生了完备的处置式,它以介词“以”作为标志。这种处置式和后来的“把字句”在主要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上是一致的,这些特点包括:提前宾语的功能;动词的处置语义;“以”字宾语的有定性等等。本文还同时讨论了上古处置式从主要动词上分出的不同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专门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最后探讨了这种处置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三等介音j的产生及作用,上古后期汉语韵母的元音舌位发生过央化、前化与高化,与之相应,声母也发生了央化、前化;在不同方言区,声母的变化也不一样。这些声母变化与韵母变化在舌位移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而是可以得到相互解释和证明的。目前,还没有条件为上古不同时段的不同方言构建各自的音系,暂时只能用一个统一的上古音系衡量有时地差异的声、韵关系,这在解释声韵部类关系上必然会出现统一音系与有时地差异音系的矛盾:韵母元音舌位的变化传统上用"转"来解释;声母这种发音部位历时的移动,统一音系的平面上表现为一个声母具有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素,传统也是用"转"解释,现代语音学主流则从复声母来源角度解释。这是用不变即"共时"共域"的标准来衡量上古后期语音材料中存在的异时、异域因素。本文认为,从上古语音有分期、有方音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汉语在上古后期发生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19.
《九歌》共有11篇,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词汇的重要材料。以《九歌》为语料,从词性、语义等角度对其中的复音词作系统、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管窥上古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赵诚利用甲骨文字材料研究上古声系,提出“甲骨文所表示的音读”“清浊不分”,突破了上古声类全浊、次浊、全清、次清一应俱全、清楚分明的传统认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清浊不分”的提法含糊不清,不够准确,有必要从古文字形音角度进行更广泛、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