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士玉 《资源科学》1984,6(1):104-108
1978年的全国海涂会议,决定在浙江省进行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考察试点。1979年5月,在该省温(州)瑞(安)平(阳)沿海地区开始了这项试点工作。 现就在综合考察试点.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及集约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沿海地区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人地关系矛盾的出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在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沿海地区食物安全与耕地资源储备、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等沿海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保障沿海地区粮食安全的途径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模式,强调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整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制定科学的规划,指导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沿海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地面沉降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导和决定因素。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规划、系统管理、优化开采、人工回灌,走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紧迫任务。我国把海洋开发提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这为沿海地区海洋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提供一个难得机遇。 一、海洋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充分利用藻类、贝类、低值鱼类等原料资源,采用高新技  相似文献   

5.
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是关系到经济安全的大问题。国务院国办72号文件要求,对我国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8亩的省的大中城市新建住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我国的新型墙体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2001年,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页岩砖、空心砖等产品的产量已有明  相似文献   

6.
海水淡化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 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沿海地区虽占国土面积的13%,却居住着全国40%的人口,提供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人口稠密,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一些地区甚至不足200立方米。因此发挥临海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来开发辅助水源已为各国最常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涂围垦是开发海岸带、兴海洋之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海涂围垦建设也陆续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从社、队集体开发经营、国家给予无偿补助为主的围垦方式,改为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进行开发经营各种商品基地为主的围垦方式。已围海涂的土地采取承包责任制。围垦海涂的自筹资金采取“以塘养塘”、“以塘扩塘”的经验,正在逐渐推广,三门县亭旁区把已围垦的蛇盘一、二期围区土地经营所收入的资金,用于加固、养护一、二期围堤和新建三期围垦工程,取得很好效果。土地的开发利用,从搞农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韧性可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压力的复合风险提供新的理论源泉和分析视角,对保障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解析海岸带韧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以社会生态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等理论为支撑的海岸带韧性理论框架,比较了现有4类评价方法,进而厘清了要素型、过程型和复合型3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阐...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汞、镉和铜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我国有3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沿海地区最严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与经济发达程度有正比例关系,经济越发达,土壤污染越严重。此外,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过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农用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0.11公顷,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且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缺水达318亿m3,2030年缺水将上升为500亿m3.而我国大滩涂面积为300万亩左右,每年以2~3万亩的速度在淤长,滩涂面积总体来讲还在增加,这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海涂资源清洁高效循环利用,创建与实践高效滨海盐土农业模式与技术体系,不仅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同时还可缓解陆地与近海的环境压力,是低碳农业生产的尝试,战略意义重大,为此,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成立了高效滨海盐土农业课题组.  相似文献   

11.
翟俊  肖桐  杨旻  孙晨曦 《资源科学》2016,38(5):814-824
海岸带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其便利的交通环境使得人类对该区域的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同时海岸带地区也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是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和过渡带,长期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势必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遥感获取的区域不透水地表分布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内不透水地表面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海岸带10km缓冲区内不透水地表扩展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占补关系发现:①2000-2008年,中国海岸带不透水地表面积持续增加,与经济和人口要素呈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相比人口密度,沿海各县GDP密度与区域地表不透水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9年间,沿海地区GDP密度明显提升,沿海各县平均增加了2986.8万元/km2。人口密度平均增加了181人/km2;②从2000-2008年,中国海岸带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包括新增不透水地表和不透水率增加。新增不透水地表主要以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为主。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制约,例如地形、海拔、坡度等因素;③本研究选取的七个典型区海岸带不透水地表扩展均以占用耕地为主,但在不同缓冲区范围内,不透水地表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点。南部的三个典型区(北部湾、海峡西岸、珠三角)海岸带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占用生态用地强度高于北部三个典型区(京津唐、辽东湾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这主要由于这些区域生态用地面积比例较高而引起。在未来的海岸带保护与开发规划中,应综合考虑生态本底的区域差异,进而寻求更合理的生态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  相似文献   

12.
耕地面积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耕地需求预测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粮食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粮食产量则与耕地面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世界上十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干斤的国家,人均耕地都超过世界平均数4.9亩,其中人均占有粮食超过2000斤的国家,人均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浙江省以科学发展观开发利用海涂海岸资源,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实效,而且还带来了许多积极的社会效应,促进了一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的浙江省海岸带统计数据报表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周斌  丁丽霞  王人潮 《科技通报》2006,22(4):500-505
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海岸带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Micmsoft~SQL Server~数据库、Micmsoft~SQL Server~Reporting Senrices网络数据报表等技术设计了浙江省海岸带统计数据报表信息系统。该系统综合了浙江省海岸带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耕地、土壤资源以及海涂围垦等统计数据,通过Web浏览器和数据订阅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浙江省海岸带地区多角度、多时态的统计信息。系统可以为各级海岸带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综合管理和合理利用海岸资源提供技术保障。文章还探讨了建设海岸带数据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实现海岸带资源管理的动态化、实时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面临日益突显的升温变暖、海平面上升、强台风、风暴潮和滨海城市洪涝等气候致灾事件的影响,气候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灾害风险逐步加大.例如,全球变暖可能进一步导致(超)强台风登陆中国的数量增加、强度增强、登陆地点北移,使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都将可能暴露在强台风的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海岸带是基本国土单元,包括向陆部分、大陆架淹没的底土及其上覆水域(浅海水域、潮间带、潮上带、滨海农林草地等),与单纯的陆地或海洋相比,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省海岸带较长,其所属渤海湾、莱州湾海岸带是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海岸带纯属泥质海岸,长期以来道路建设受限,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成为全国海岸最为突出的经济凹陷区,搞好海岸带资源持续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盐资源非常丰富 ,除了沿海地区的海盐以外还有很多遍布全国的内陆盐湖。盐 (Na Cl)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所必须的 ,也可以广泛运用于工业及其它各个领域 ,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盐资源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我国民族  相似文献   

18.
李登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287-288,294
开放型经济是指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索(资本、技术等)能够较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它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区别于外向型经济。度量开放型经济的指标是经济开放度。河南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作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研究河南省开放型经济不仅与我国总体发展目标一致,而且对于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探索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及解决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开放度低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国芳 《预测》1989,(4):42-43
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目前,沿海地区已成为发展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航运、外贸的先驱地带,亦是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20.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4个地、市,18个县(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大块。川区指引黄灌区,包括12个市、县,现有灌溉面积33.3万公顷,是我国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之誉;山区指地处黄土高原和六盘山区的8个县,面积为全区总面积的60%,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十年九旱,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综而观之,宁夏有着人均0.16公顷的耕地,还有可开发的荒地近67万公顷,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份”之一,这些,又都为宁夏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