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将对人文素养的内涵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利条件和具体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优势,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9):99-100
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德行培养工作。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实现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从三方共同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本文结合当今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了一门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对社会生活进行学习,从中提高学生的品德累积社会经验。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门学科彼此交融,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21):7-8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学科,人才的培养以德育为首,而小学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当下品德教学的学品德现状;二、小学品德学品德现象分析;三、品德教学引领儿童做品德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丢弃素质,激励学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从新课程资源、文章思想内涵、开展实践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华 《西藏教育》2009,(8):35-35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而目前《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的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学生学到的不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智慧,而是枯燥的道德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9.
学生思想品德测试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项得力措施.为此,我注意了下面三点: 一、双项命题,“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关键,是目的.因此我在品德测试中注意了双项命题,“知”“行”统一.一项是认识、情感方面的测试(对人们思想行为及社会现象的判断评价等),由品德课教师评分;二项是意志、行为方面的考查(做出了什么努力,有什么行为表现等),由班主任和学生集体共同评分.综合上述两项评分,才是学生品德实际得分.这样评分,就能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丰富道德情感,积极锻炼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0.
(一)应该对高校学生实行淘汰——分流制高校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认为,应以淘汰——分流制为主,奖励竞争机制为辅。所谓淘汰——分流制,就是学生每学年都依据综合考评成绩(一种方案:综合考评得分=德育考评分×30%+智育考评分×50%+体育考评分×20%),按一定的比例(每年不少于该年级在校生的10%)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既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又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网络,深化诚信道德实践教育,并辅之以信用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技术,轻实践,忽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不强,综合素质较低;双师型教师缺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实践教学场所匮乏;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学生成绩评定与实践相脱节。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角度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模式;全程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教育模式;内培和外引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订单培养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和对内扩建、对外拓展的实习基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吴盛华 《考试周刊》2015,(2):130-13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其以开展品德教育为核心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及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要按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改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该课程教学获得更大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职责。目前,偏重道德规范认知的德育教育方式、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转型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道德素质和培养创新道德品质需要创新科技环境建设,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德育教育模式和完善道德教育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俗语说,成绩不好可以慢慢努力得到提高,体育不好可以慢慢锻炼得到提高,而思想不好就非常危险了,因为一个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渐渐提升自己的某些能力,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所谓教书育人,是指在育人的基础之上教书。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而品德很好,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因为成绩不好可以慢慢努力,而品德不好是不能弥补的。因此,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是需要落实的。  相似文献   

16.
郭斌 《学苑教育》2024,(8):55-57
文章研究了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渗透,并探讨了其价值、途径以及要求和对策。首先,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通过设计道德伦理的数学问题与案例,创设道德情感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正向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等途径,可以实现德育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最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能力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和支持措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要求和对策。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品德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职园林工程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论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在任务设计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责任感;合理开展考核评价,培养学生诚实品德;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师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行;结合专业综合实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相似文献   

19.
要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更有效,则要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注重渗透德育教育。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如开展问题讨论;重演德育故事;开展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作用和现状,现结合时事热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进德育教育的7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即如何利用时事热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和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细致认真进行工作和学习的敬业精神。时事热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教育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关于人生观、爱国、民族自豪感、品德、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大德育教育,所以应该把结合时事热点在大学英语教学推进德育教育的实践从单一的、无组织的教师个体行为逐渐向统一的、有组织的集体统筹推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