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磁振荡产生过程涉及的物理量多,各物理量之间相对应关系复杂.学生解答这部分习题经常顾此失彼.究其根本原因,发现多数学生不能抓住振荡过程电荷状态的变化和电荷流向这个“线索”,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电荷流向和电荷状态的变化入手,紧扣电流定义可深刻理解振荡过程实质,化解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2.
电磁振荡这一节是必修课本第六章的重点 ,这一节涉及的物理量较多 ,且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关联 ,而电磁振荡的物理过程又比较抽象 ,是本节的难点 .用实验难以演示 ,光凭“口头说教”学生难以接受 .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下述教学方法 ,旨在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理清电容器、电感线圈在电磁振荡过程中各自的同步关系因为在前面的章节中 ,学生对电容器和电感线圈已有了感性认识 ,所以在讲述电磁振荡之前 ,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在充、放电时极板带电量 q、内部的电场强度E和…  相似文献   

3.
电磁振荡产生的物理过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物理量较多,且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对应关系复杂.因此,解答这章习题时,学生往往抓不住要领.笔者认为,学生若能理清以下几组关系,则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1.同步关系在LC电路振荡时,电容器上的电荷q,电场强度E...  相似文献   

4.
电磁振荡是高中物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的重点内容,本文叙述了"图象"对分析电磁振荡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对应关系的作用,并通过实例进一步指明利用图象分析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振荡过程中,随着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与电场相联系的物理量和与磁场相联系的物理量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物理过程较复杂,因而碰到此类问题时,学生觉得非常棘手.但若能抓住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便会“柳暗花明”,快速解决与电磁振荡相关的问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见解,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电磁振荡是《电磁场和电磁波》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由于电磁振荡产生的物理过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物理量多,而且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因而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常常感到棘手,容易出错.因此在学习中如何理解、掌握电磁振荡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将电磁振荡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形成  相似文献   

7.
金逊 《教学月刊》2007,(8):37-39
电磁振荡是产生电磁波的基础.但由于其中涉及的物理量较多,而且这一节的相关物理现象通常是较难成功演示的,这造成了学生在理解现象、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电磁振荡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说它难,理由有三:第一,难在过程抽象。电磁振荡的产生不如机械振动直观,影响学生思维的清晰度;第二,难在关系复杂。电磁振荡涉及的众多物理量问存在不同的变化关系,无疑加大了学生思维的深度;第三,难在知识综合。电磁振荡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三章知识的高度综合,这又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相似文献   

9.
为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LC振荡电路图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掌握以下三点:1电磁振荡的本质是电场能与磁场能之间周期性的相互转化过程;2电磁振荡的过程是利用电容和线圈的共同作用通过振荡电流和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的变化实现的;3把电磁振荡中涉及到的七个物理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电容器有关的物理量(电容器的带电量Q、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内部电场的电场强度E和电场能EE);另一类是与线圈相关的物理量(振荡电流i、线圈内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能EB)。这两类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都按…  相似文献   

10.
电磁振荡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说它难,理由有三:第一,难在过程抽象.电磁振荡的产生不如机械振动直观,这便淡化了学生思维的清晰度;第二,难在关系复杂.电磁振荡涉及的众多物理量间存在不同的变化关系,无疑加大了学生思维的深度;第三,难在知识综合.电磁振荡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三章知识的高度综合,这又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相似文献   

11.
电磁振荡部分内容虽少,但电磁振荡过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物理量多且变化情况不全相同,易混淆,学生解答这部分习题,有一种无从下手或动手易错的感觉.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只要抓住振荡特点,总结变化规律,就能化难为易,解题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组织“电磁振荡”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传统的方法是运用类比法,借助单摆(或弹簧振子)的力学模型来认识电磁振荡过程,建立电学量与力学量的对应关系,这是学生较易接受的一种方法,甲种本教材中提及这一方法。然而,应用这一方法,学生须通过模型转换来认识电磁振荡,对有关过程和物理量的研究,须与力学模型对应之后再进行思考和判断,这给分析和研究增加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失误的机会。笔者以为电磁振荡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简称电流图线)是一个可利用的模型。一、观察实验,获得电流图线  相似文献   

13.
郁雯 《成才之路》2011,(5):41-41
本文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使电磁振荡这一抽象过程形象化。在对难点的化解过程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也较容易理解的单摆振动中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引导学生得出电磁振荡的概念,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磁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想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过程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一时间图象(以下简称v-t图象)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解题便会“柳暗花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接受这种分析方法.在此,笔者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磁振荡产生的物理过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物理量变化规律及相互对应关系复杂,因而学生常常对LC振荡电路认识模糊,解答此类问题感到棘手,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如能抓住以下三点,则能顺利解决LC振荡电路有关问  相似文献   

16.
1.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物理学中的关系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相似文献   

17.
图象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展示物理过程中所蕴含的规律,所以它成为人们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常用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成为探究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的手段.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指挥棒的中考也经常出现图象类试题.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对相关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的方法叫降维法.降维法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三维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理规律在表述各物理量的关系时 ,往往默认了物理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而用比较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磁振荡》教学设计陈建一、设计思想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振荡过程的分析及振荡周期和频率与电路的电容、电感的关系。3.教学难点LC回路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分析。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实验为基础,微机模拟为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帅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