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符刚 《记者摇篮》2008,(3):57-58
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体,其制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电视台的实力。如今,手段单一、制作简单的电视新闻节目已很难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创新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样式,完善报道功能,改变以往"简、浅、表"的现象,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当前应该关注的是,电视新闻在新世纪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发展,这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新闻运作。电视新闻运作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要实行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岳清 《视听界》2007,(3):56-57
支撑一个频道的支柱是什么?答案会有很多。业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频道拥有一个或几个品牌栏目必不可少。品牌栏目,具有吸引观众、突出竞争重围、拉动收视、增加前后时段节目价值。进而带动整个频道上升的功用。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十年前还是无甚名气的南京江浦县台。十年来,十八频道同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节目样式,从竞争酷烈的南京电视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在电视市场份额中分得了一杯麓。我们特地在此刊发一组十八频道同仁撰写的有关节目样式创新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从1958年5月1日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王启祥 《新闻传播》2006,(10):23-2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乃至自由表达的程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一种新型节目样式。它是借用杂志综合编排的方式,把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串接起来,由主持人主持播出而形成一次完整的节目。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伴随着我国电视新闻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等节目为代表的优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但是,从我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许多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仍处于简单摹仿阶段,存在栏目设置大同小异、节目编排程式化的毛病,没有真正发挥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传播优势。发展我国…  相似文献   

7.
王卿 《大观周刊》2012,(48):42-42,21
作者针对电视新闻创新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并对电视新闻创新的几点思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中国是充满了“大事件”的一年。而透过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2005年的中国电视新闻传播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电视新闻报道理念和方式的新演变、新发展。由于中国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表达样式,不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且折射出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因而对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变革的关注与审视,无论是就电视传播层面,还是社会历史层面而言,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视台相继提出“新闻立台”的宗旨,随着整个新闻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电视新闻节目突破传统模式,锐意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在这其中,读报新闻是异军突起的一支力量。读报新闻也许可以追溯到早先耳熟能详的广播新闻中的“报纸要”节目,在那个纸质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广播节目的“读  相似文献   

10.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王雁茹 《新闻界》2005,(3):130-130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当今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更需要创新。当前,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过程中,有很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很多新的形式需要去更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电视新闻才有新的活力,才能满足观众对电视新闻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电视新闻的主流媒体地位,需要重视受众的主导作用,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核心,对电视新闻采编进行创新和优化,促进电视新闻事业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对目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现状以及当代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受众心理电视新闻采编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申志贵 《新闻窗》2012,(2):33-33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语言表达样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要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其语言表达样式主要分为叙述、评论、对话三种。记者到达现场后,会对现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叙述或描述;也可以将自己在新闻现场采访到的新闻相关人员、事前的调查背景等内容串联起来用语言叙述,介绍相关背景及现状。此外,  相似文献   

14.
电视特性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它新闻样式的特点所在,本文主要从电视行业需合力完成的情形出发,试将电视理念贯穿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来强化电视新闻的电视特色.从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编缉、编排和播出四个环节,探讨利用各种传播符号和手段来强化电视属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4月1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正式开播 ,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一时间 ,全国各地电视台争相仿效 ,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评论栏目。1996年 ,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新闻调查》 ,再次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全国电视界的关注 ,并再度推动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一些县级电视台也随之开办了类似节目。应该说 ,新闻评论节目在电视中的出现和普及 ,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一大幸事 ,有许多可喜之处。可喜之一 :突破了以前电视新闻短和浅的弱势 ,使电视新闻有了向深度开掘的空间。节目样式的创新和容量的加…  相似文献   

16.
电视是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新闻是媒体的传播载体,电视新闻编辑肩负着电视新闻发展的重大使命。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兴起,电视新闻运作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因此,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策略,以供电视新闻从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给电视新闻编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电视新闻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电视新闻编辑不得不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本文对于当前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简单阐述了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作为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一种新闻样式,以其形象直观、迅速及时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惜,我们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却正是在视与听、画与声的关系方面处理失当,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但内容要创新,形式要创新,电视新闻运作更亟待创新,因为它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当前要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新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电视新闻更需要创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活力,创新才是电视新闻的新增长点;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量,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强化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赢取最优化的效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